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泉州船匠神奇「復活」華光礁I號

泉州船匠神奇「復活」華光礁I號

台海網5月12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該復原船現存放於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內,其身上承載多項瀕臨失傳的泉州古代海船建造技法

2018年4月26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正式宣布開館。提及這個博物館內的文物,毫無疑問,古沉船「華光礁I號」應是最受矚目的。今年「五一」期間,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大批入館參觀者發現華光礁I號居然神奇地屹立在他們面前。原來,這是博物館請來設計師和建造師,通過古船建造技法,將華光礁I號原汁原味地「復活」了。而這次博物館請來的古船總建造師,正是來自福建泉州的黃烏錐師傅。

遊客在博物館參觀復原船

據華光礁I號古船復原建造項目總負責人、福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廖軍令介紹,華光礁I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擁有六重船板結構的古海船,這印證了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對「刺桐港建造3層到6層重板結構的遠洋海船」的描述。古船復原建造項目的總建造師、泉州人黃烏錐師傅來自泉州造船世家,這次他率領一支由10來名船匠組成的建造團隊,對古沉船進行了長達5個多月的復建。華光礁I號復原船得以屹立於世人面前,黃烏錐師傅稱,這與他們在復建過程中採用泉州古代海船建造技法(包括瀕臨失傳的多重船板、魚鱗搭接等)是分不開的。

800年前,一艘運載瓷器的宋代商船航行至西沙群島附近海域不幸遇險,最終沉沒在永樂群島南部的華光礁水域。歷經數百年的洋流沖盪,直到1996年的一天,這艘沉睡已久的古商船才被偶然發現,由此揭開了這艘後來被命名為「華光礁I號」的古沉船神秘面紗。隨後出版的考古報告,初步確認該沉船為中國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商船。「華光礁I號」具有重要的科學與歷史價值,它既是我國在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實例。

採用水密隔艙法(船殼法)建造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自創建之日起,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館方介紹,今年開館之初博物館推出了《八百年守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華光礁I號沉船的上萬件出水文物亮展,華光礁I號復原船也成了館內最大的展陳品。

「船史學者從華光礁I號沉船的船體線性及船體結構工藝上分析,認為華光礁I號沉船與泉州灣宋代海船有很大的相似性。雖然沉船隻剩下船底部分,但從龍骨、抱梁肋骨、艙壁板、隔艙結構以及魚鱗搭接、重板結構來看,華光礁I號也屬於福船,其建造所在地應該就在古刺桐港(即泉州)。」黃烏錐師傅告訴記者,「如今,我們利用泉州古代海船建造技藝來複原這艘沉船,意義非凡。它是歷史的一次再現,同時也讓現代人有機會零距離接觸泉州傳統海船建造技藝,重溫古刺桐港在歷史上的輝煌時刻。」(記者吳拏雲 通訊員黃東偉 文/圖)

海絲盛世之船再現

這是國內迄今為止第一艘真正運用水密隔艙建造技法以及瀕臨失傳的魚鱗搭接、重板工藝、掛鋦工藝復原的福船,泉州工匠團隊承擔了復原建造工作

體現多重船板工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一小店女老闆被人持刀殺害
新北市長朱立倫昨起「登陸」參訪

TAG:福建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