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引領女性閱讀·建設文明家庭」讀書徵文活動二等獎作品欣賞

「引領女性閱讀·建設文明家庭」讀書徵文活動二等獎作品欣賞

「讀書是最好的美容,書香是靈魂的香氣」--在中心婦聯舉辦的「引領女性閱讀·建設文明家庭」為主題的讀書徵文活動,湧現了眾多的才女及優秀作品,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讀一讀了,那就隨小編一起欣賞吧,本期奉上二等獎作品四件。

浩然正氣之家風

化學部 高分子化學室

任瑩瑩

如今我們的言語交談中很少會聽到「家族」這個字眼了,但提到家族,總是會想起那麼幾個赫赫有名的。要麼是名門望族,要麼被後人所傳頌,他們有個共同點,具有世代都要遵從的家風家德。如果一個家族沒有浩然正氣、孝道之說,沒有嚴格的家規,這個家族也不可能走太遠了,因為一個家族的文化根基——家風不在。

最近開始看《傅雷家書》,這本書是著名翻譯家學者傅雷,寫給在大洋彼岸留學的兒子傅聰的信件。雖然還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一些深意,但是可以試著理解父輩們的期待,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父親的汗水和智慧,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舐犢情深,不禁讓人感慨萬分。

兒子傅聰早年前往波蘭學習,臨別時,傅雷贈言: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其後在父子多年家書來往中,做人第一位傅雷反覆強調,希望兒子修得一身浩然正氣,如梅蘭一樣高潔,即便耄耋之年不改一顆赤子之心。

多年後傅聰繼承著他父親身上中國文人的傲骨,也擁有著音樂家的悲情。

傅雷在家書中教育兒子內容豐富:從為人修養的諄諄教導,到學業的監督建議;從東方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到西方先進思想的學習;從文史哲的熏陶,到藝術音樂雕刻的建樹;從家庭婚姻經營,到事業巔峰攀登,一本家書飽含了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全方位的栽培。

一本《傅雷家書》讓世人學習傅雷如何做父親,如何做子女,如何修身、齊家、打拚天下。傅聰在藝術界的成就,可以說功勳章上有他的一半,也有父親傅雷的一半。

我回想今年春晚,賈玲表演的小品《真假老師》,有多少父母只顧著賺錢,卻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最後拿著成堆的錢,卻培養出沒有修養為所欲為的兒子。這彷彿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如何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困擾著很多人。其實,過往歷史中已經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啟示。

錢氏家族如雷貫耳,歷經千年仍然興旺,提起這個家族成員的成績讓我們肅然起敬。這個家族近代出了200多個院士,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精英所在。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物理學家錢學森,力學家錢偉長,學者錢鍾書,歷史學家錢穆,語言文學家錢玄同,生物學家錢煦,法學家錢端升,水利專家錢正英,化學家錢人元,音樂家錢仁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中科院院士錢鍾韓等等。追溯到宋朝,錢家出了350個進士,真正的名人1000多位。為什麼錢家能打破五世而斬,出那麼多為國家做了巨大貢獻響噹噹的人物?

因為有著浩然正氣的家風。

我也是偶然了解到,錢家每一個孩子出生,全家都要誦讀《錢氏家訓》,這個家訓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迄今為止錢氏家族還遵從著祖訓。

家訓如下: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利在一時不謀也,利在萬世必謀之;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不可有愧於聖賢;

子孫雖愚,詩書必讀,勤儉為本,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原來錢家一直遵循著聖賢教育,目的是把錢氏每一個成員培養成利國利民的棟樑,這樣具有民族大義的家風家德家訓讓人嘆服。錢家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祖祖輩輩一直遵從著利天下、利蒼生、利萬世的祖訓,歷經千年不改,浩然正氣的家風,厚德載物的家德,這樣家族能不興旺?

何為家風?

從祖輩流傳下來,讓家族世世代代、每一個成員都應該遵守的家訓、家規、家德、家教,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優秀的家族文化,每一個成員從骨子裡都流淌著這種文化血液。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對孩子形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從小接受好的教育。

不得不提到晚清重臣曾國藩,一生兩袖清風,個人修養極高,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為官多年,每天都要看書,寫家書,他把自己身上優秀的品質,借用家書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形成了曾氏家風。

他教育子女「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討人嫌離不開一個驕字」。

家書的內容勸導子孫「以苟活為羞,以避世為恥,以德求官,以忠謀政。」

曾國藩一生嚴於律己,生活小事上處處為子孫樹立榜樣,形成真正的品德教育。

當下的我們可能不會考慮子孫後代那麼長遠,但要明白只有一個具有厚德載物的家德,浩然正氣有格局的家風,上下齊心嚴守家規、勵精圖治的家族,才可能培養出堂堂正正的下一代!

不忘初心,再讀「家書」

——年過而立的思緒

通信部 圖像通信室

馮鐵君

一元復始、萬象回春,我們憧憬著新的希望、描繪著新的藍圖、奮鬥在各自的戰場,同時也會懊惱於上個春秋的碌碌無為,悔恨於屈指可數的對家人的陪伴,惋惜於白駒過隙的時光……然而時光如水、歲月如梭,身處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體會著忙碌,忙碌的狀態是那樣深沉而痴迷,那樣的忘我和陶醉,甚至無暇細想自己的生活和回想兒時的甜蜜。一時間,彷彿故鄉的夏風和冬雪、綠油油的青紗帳和筆直的地壟溝都漸漸模糊,每當飯時的炊煙和潮潮的柴火味都漸漸淡去,前後院子大人呼喚孩子回家吃飯的喊叫都漸行漸遠,左鄰的報曉雞、右舍的看家狗,那一切最初的幸福回憶,都如同一天天、一年年就這樣消融在自己的青春里。以至於見到90後和00後已經崛起,才發現自己已經年過而立,已經為人婦、快為人母了,慨嘆之餘又添更多思緒。

與我而言,今年的春節或許有著特殊的意義。去年完婚,在婆婆家過年,這是第一個沒有在父母身邊過的春節。雖然除夕之夜身邊都是新的家人,但是也有一種每逢佳節倍思鄉的感覺,也讓我更加感觸於時光飛逝。在婆婆家發現一個書櫃,是老公小時候的教科書和讀物,「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Q正傳」、「十萬個為什麼」、「阿凡提」、「李雷和韓梅梅」等等打開了記憶的門鎖,看著這些熟悉的名字,彷彿留戀著午後慵懶的陽光,依偎在窗邊任書頁慢慢滑過指尖的感覺;又彷彿心裡如春風拂過,暢快無比,熨帖得彷彿兒時無憂無慮的快樂也隨之而來。突然想起和小時玩伴爭一個玩具的樂趣,和父母鬥智斗勇去玩耍的小伎倆,和長輩家人共聚撒嬌調皮的溫馨,就算小時候被母親監督寫作業、練鋼琴的「痛苦」也成為一種甜蜜的回憶……然而多年過後,我們不再留心於初春萬物復甦破土而出的芬芳、盛夏烈日炎炎大汗淋漓的暢快、深秋無邊落木落葉護花的深情、嚴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靜謐,取而代之的是匆忙的上班考勤、路途的手機推送以及偶爾榮耀的王者。漸漸地我們擁有了從繁忙的生活中「潛逃」的經費,但已經全無路上的風景,也沒有了曾經的夥伴;偶爾有時隔多年的重聚,也淡漠了那份久違的親切感。

明明現在的物質生活要更為豐富,移動支付、高鐵、共享單車、機器人,甚至人工智慧都充斥著生活的每個角落,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極大地解放了人的自由時間,但我們在感覺上卻更加忙碌和疲憊了,甚至總是會有「還是小時候好啊」的感覺,甚至一些物質財富極其豐富的人也會慨嘆人心不古,這又是為什麼呢?

新時代賦予我們更多的責任和使命,也給了我們無限的空間和機遇,對於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都感同身受。而每個人的生活還要繼續,當我們奮勇前行的時候,我們可曾注意到那顆初心,曾幾何時:一件新衣裳就會高興的一夜不睡,想著第二天穿上去學校;一塊錢的零花就會樂得合不攏嘴,想著買薯片和蝦條;放寒暑假時的激動心情,期末考試的好成績可以讓自己過一個舒服的假期;過年的小鞭拆了又拆,一個個捨不得放……現在想起來,原來幸福竟然可以這麼簡單!那裡沒有攀比和依附,沒有華堂和別墅,沒有香奈兒和普拉達,也沒有各式花樣男女。所以,不是因為原來的時光就好,而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擁有初心,清澈透明,沒有不切實際的慾望和想法,只有樸實的目標和踏實的奮鬥,這恐怕才是讓人感到幸福的唯一原因,也是我們每一個現代青年要找到初心、銘記初心的根本目的。

然而,家絕對是一個能夠找到初心的地方。故鄉的山水,家裡的相冊,父母的嘮叨,兒時的羈絆,都會喚起「致良知」般的體悟。上學的時候,我就像是一個高飛的風箏,每到假期就回到家裡,體驗天倫之樂;自己成家之後,對家卻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悟。一本「家書」著實意義深遠:家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父母是一個人最初的授業恩師,良好的家庭和生活環境是保證個人茁壯成長的必備要素,所以家是社會中最基本的細胞組織,每一個家庭都良好,社會機體也會更健康;在這裡,家是根本。家教是一個人修養成才的律條,在這裡可以最早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許沒有那麼深刻,卻凝聚了家族的人生智慧;在這裡,家是責任。家風是家族文化得以繼承的載體,無論大家小家,都會有祖訓和文化積澱,這也是華夏民族繁衍千年所賴;在這裡,家是傳承。家學是「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教育立人、詩書傳家更是保證家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的途徑,讀書讓人心境平和,明禮知恥;讀書讓人敬畏前人智慧,尊重傳統美德;讀書讓人開闊心胸,志存高遠。因為生活不是苟且,還有著書中的詩和遠方,而在書中則可以安靜自己的心境,尋找前進的動力和智慧。

因此,時代不曾辜負、生活未曾苟且,帶著初心去讀好「家書」、經營家庭、健康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夢回古典——淺讀唐詩宋詞

化學部 醫藥生物室 程靜之

捧一卷好書,呷幾口香茗,書香飄渺,思緒飛揚。從清晨到日暮,和陽光相伴,與輕風共舞,就這麼踏上書的旅途。

唐詩,宋詞,讀盡華夏五千年悠悠的歷史。似水華年,彷彿又夢回昔日古典。

低吟淺唱著平平仄仄,餘音裊裊環繞心間,芬芳氤氳,齒頰回香,心田劃開了漣漪,蔓延起流連。

淺斟慢酌於字裡行間,世間百態紛呈眼前,真善美無限繁衍,假惡丑俱去如煙,滌盪著蒙塵心靈,升華著人生境界。

於是,天下情懷,駐足心間;離愁別緒,躍然眼前。千迴百轉許多遍,蕩氣迴腸,久久難忘。

衣帶漸寬終不悔

淺讀唐詩宋詞,讀到的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氣象,讀到的是壯志豪情,精忠報國的激昂萬丈。

愛國情,永不滅。詩里詞間,讀得深切。

狼煙四起,馬蹄聲亂,天下江山,浮沉難安。

然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願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慨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壯……卻從未間斷!

生命價值渴望得到實現,報國之志渴望得到實現。

於是,無論是歌舞昇平的繁華年代,還是風雨飄搖的動蕩年代,這份憂患責任,愛國情懷,傳承了世世代代,歷經千年而不衰。

赤子這顆熾熱的愛國心,承載著這份濃烈的愛國情,划過久遠的曾經,路過大唐的詩,走過兩宋的詞,輕輕地留下他的痕迹,不露聲息。

為伊消得人憔悴

淺讀唐詩宋詞,讀到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婉約流長,讀到的是炊煙裊裊,煙波浩渺的月下送別,悱惻纏綿。

兒女情長,自古傷離別。詩里詞間,讀得真切。

踩著朦朧的月影,踏著迷離的煙,你我面對面,話說離別,卻只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蘭舟催發,從此天涯一別,各自一方。涼風,拂著寒夜,吹皺了一池江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送別路上,花飛如雪,不禁淚灑襟前。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月光如水,往事如煙,陰陽相隔,今已非昨,如此一別,情何以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淚光漣漣,盈滿了離情別緒,演繹著千古傳奇。

生命的激情在往返蕩漾,感情的徜徉在散發力量。

時光流轉,多少愛恨多少愁,都付笑談中,餘下暗香浮動。

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吟著詩,誦著詞,感悟著天下情懷的大江洶湧,看到的是愛國抱負的大氣澎湃,看到的是天下大業的似錦未來;

吟著詩,誦著詞,聆聽著離愁別緒的淙淙流水,聽見的是守望感情的恆遠等待,聽見的是生命個體的價值所在。

吟著詩,誦著詞,就這麼踏過文明的聖土,回嚼著那一抹余香。

愛如清流——我讀遲子建

電學部 計算機系統二室

李紫君

第一次讀遲子建,是從《小說月報》上,文章名字早已記不清了,可其感人之情依然歷歷在目,那是一篇關於死亡與愛情的故事,這文學中永恆的主題,再一次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那時的我並不懂愛情,可當讀到最後一字是還是忍不住哭了,那種哽咽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因為每次讀到遲子建老師的作品都難以抑制心中的感動,那哽咽也便一再溫習,就像一股淡淡的清流,一直向世人昭示著人間有愛,有溫暖,有感動。

在遲子建老師的文章中收集了世界上所有的陽光,春雨,以及一切溫暖的東西。每個故事中都瀰漫著帶著悲傷的感動,從《樹下》到《越過雲層的晴朗》,從《親親土豆》到《福翩翩》,再到《北極村童話》,遲子建老師的每一個故事都瀰漫著帶著幾許平淡的溫暖,她的故事平淡中從不帶有大驚小怪般的嘩眾取寵,更沒有一絲的崎嶇或詰屈聱牙,全都是淡淡的敘述,有哀卻不傷,有鬥爭卻不是血腥的激烈;全都是愛與溫暖,是發生在村夫村婦間卻同樣超越生死的感人,是從狗眼中看去最終卻超越人類的領悟;全都是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故事,是關於草原上的一張借條,是關於小鎮子里的一張發票,又或是關於一名女子心底的秘辛。可就如蘇童老師所說,「一隻溫度適宜的氣溫表常年掛在遲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說有一種非常宜人的體溫。」

遲子建老師,就用一位普通東北女子的口吻為我們講出這一個個故事,沒有呼喊,沒有掙扎,沒有不滿,就僅僅淡淡的講述著,那安靜的口吻本身就已經超越了愛與恨,生與死,這些我們或許終生都無法悟透的終極話題。那一段段故事,無論是怎樣的結局,或喜或悲都已超越,都已化作愛的凈土,為心靈寂寞者撐起一方彼岸世界,那裡只有愛與溫暖。故讀遲子建需寧靜,需心靜,需摒棄一切污穢,每次翻開遲子建老師的作品都要沉浸一顆純粹之心進去,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堪堪可以承載那一份份綿延不盡的溫暖與感動。

沒有什麼可以擾亂遲子建老師的一汪寧靜,愛人的去世,化作老師筆下的詩行;幾乎令其致命的車禍,也化作文字的精靈從她筆下飛舞而出,那一個個飛舞的精靈,同樣沒有抱怨,沒有悲傷,只是依然的向世人傳達著愛,傳達著溫暖。就像遲子建老師自己在《樹下》中所描述的那樣,「她從天上降到地上,她就是地上的一朵雲」,遲子建老師就是停留在大地上的一朵雲,用愛與溫暖撫平大地上的悲傷。當你打開《遲子建文集》四卷時,你就從孤獨的高空著陸在這一片柔軟的雲層之上,感受這柔軟的溫暖,柔軟的愛,這裡有童話,這裡有精靈,這裡有森林,這裡有陽光,這裡有孤獨者所需的一切。

我不知一個人該要有怎樣的心境才可以有老師那樣的境界,或許這便是佛家經典中所說「色即是空」的境界吧,世間諸般萬象不過是過眼雲煙,唯有心間常懷大愛之心,愛世人,愛蒼生,這愛就足以超越生死,這愛就足以看破得失。而遲老師的愛,不僅僅常駐她心間,更是化作股股清流,流向世間,溫潤我世間眾人。也只有這清流般的愛,可以滋養出那一段段惹人清淚的溫馨,那一段段足以支撐一個靈魂世界的純凈。

責任編輯:肖荔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