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零戰第二部:鬼舞忍者與重甲騎士之斗!

零戰第二部:鬼舞忍者與重甲騎士之斗!

原標題:零戰第二部:鬼舞忍者與重甲騎士之斗!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頭條號第112篇原創文章。

關於零戰的誕生和初代戰鬥情況,詳見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上)。本篇所涉及的時期,正是零戰巔峰期的高光階段,本文已儘可能引用接近事實的戰例和數據予以分析評判,敬請讀者辯證客觀看待。



圖1.1941年4月發布的日軍航母艦載機編號規則


零戰在中國戰場獲得實戰經驗後迅速投入批量生產,連開發商三菱公司的老對頭中島工廠都被分配了生產任務,且最終產量遠大於三菱廠,零戰被優先裝備到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上。隨著新銳航母「翔鶴」、「瑞鶴」的服役及小型改裝航母陸續投入使用,擴張後的日本航母部隊對艦載機的識別符號進行了大幅的調整。由一航戰到五航戰的識別首字母分別為「A」到「E」,識別番號的顏色也重新做了定義,具體可見圖1。



圖2.一航戰一號艦赤城號戰鬥機分隊101號機


以圖2為例,從機身後半部的紅色單豎紋可知該機屬於一航戰一號艦赤城號,垂尾上的兩條黃色橫帶表示該機為中隊長座機,而赤城的戰鬥機分隊長是海兵57期的板谷茂少佐,此人在珍珠港戰役時擔任第一波攻擊隊的戰鬥機分隊總指揮。因為這層原因,AI-101頁是許多模型達人製作零戰21的熱門塗裝。但也有考證認為AI-101號機的飛行員是木村惟雄,而板谷茂的座機是AI-155,其垂尾上有三條橫帶,具體原因還有待考證。



圖3.珍珠港上空的激戰,P-40擊墜笨重的99艦爆


1941年12月7日,一、二、五航戰的6艘母艦組成的特混艦隊搭載100餘架新銳的零戰21,掩護300架攻擊機偷襲了珍珠港。在空戰中,零戰一共擊落了4架美國陸航的戰鬥機,自身損失8架,其中4-5架可能是被美國陸航的P-40和P-36共同擊落,這應該是零戰最早的空戰損失。早在中國戰場上,蔣介石的顧問陳納德就曾將零戰的情況專門寫過報告,但並未得到美軍的重視。(關於珍珠港的空戰,可點擊這裡http://m.yxtvg.com/toutiao/19853/20170727A07E9000.html延伸閱讀)


圖4. 國軍塗裝的P-40起飛迎戰日機


12月8日,駐紮在台灣島南部的台南海軍航空隊(下簡稱台南空)出動44架零戰21掩護108架攻擊機,遠程奔襲菲律賓中部的克拉克美軍空軍基地,在空中擊落15架美機,地面擊毀50架,零戰本身損失5架,基本摧毀了美軍在菲律賓的空中力量。由於兩地之前的航空距離單程就幾近1000公里,美軍一度以為這些護航的零戰來自航空母艦,可以說零戰的超遠航程打了麥克阿瑟一個措手不及。



圖5. 駐紮在台灣南部的台南空護航的長途奔襲菲律賓


同期的歐美主力戰鬥機普遍短腿,如不列顛之戰的德軍主力BF109的最大航程只有700公里,飛渡英吉利海峽後只能維持20分鐘的作戰就必須返航,與此相比零戰2200公里超大航程,對於一架單座輕型戰鬥機來說簡直有些匪夷所思,這都拜零戰極度節油的巡航能力和加掛附加油箱所致。



圖6. 戰鬥在英吉利海峽的颶風式戰鬥機


1942年4月5日,從一航戰的赤城、五航戰的蒼龍和飛龍號上起飛的36架零戰掩護89架攻擊機,突襲了印度洋上的英軍重鎮科倫坡,英軍起飛了35架颶風式和6架海燕式戰鬥機攔截,但零戰仍取得了擊落21架,自損7架的戰果。經此一役,英國遠東艦隊最終取消了與日本空母艦隊正面硬扛的計劃,主動後撤到印度洋西南部的馬達加斯加島。


圖7. 中途島海戰,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編隊一舉命中3艘日本航母,創造了記錄


1942年5月的珊瑚海戰役和6月的中途島戰役中,來自五航戰和一、二航戰的老鳥繼續充分發揮了零戰優越的盤旋性能,擊落了數量可觀的敵機,一時間零戰成了盟軍飛行員的夢魘。早期日本航空母艦戰鬥機分隊編製僅21架,雙方戰鬥機交戰的規模遠不如戰爭中後期來得大,因此少數幾架零戰就能夠擊落數量眾多的美國的攻擊機群。中途島戰役前期,美軍連續出動3個無護航的魚雷攻擊機中隊幾乎被零戰全殲,直到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中隊趕到戰場後才扭轉了局勢。



圖8. 戰爭初期美軍艦載機F2A水牛與零戰21之間的戰鬥


太平洋戰爭初期,零戰的主要對手是美國海航的F2A水牛、F3F和F4F野貓,美國陸航的P-36、P-40戰鷹和P-39飛蛇。這些飛機的低空低速迴旋能力均大大不如零戰,在1v1的纏繞中處於下風。英軍的情況也類似,即使不算殖民地軍隊的老爺機,連在不列顛空戰中大出風頭的颶風和噴火式戰鬥機也一時無法適應零戰的打法。



圖9. 戰爭初期的美海航主力:F3F和F4F兩款格魯曼公司的野貓艦載戰鬥機


戰爭初期的空戰情況,實際上是各國在1930年代對未來空戰模式的不同研判所致。日軍認為未來空戰仍以一戰時期的狗斗為主,大航程則是為了適應太平洋這個廣袤無際的巨大戰場。歐美系戰機更強調攻防方面的平衡,機體設計更堅固,並有一定程度的裝甲防護。在航程上,歐美系將單發戰鬥機定義為局地防空的戰術兵器,雙發戰鬥機定義為遠程護航兵器,而日本海航則必須用一款萬能艦載戰鬥機包打天下,為此不得不犧牲機體防護和結構強度。



圖10. 追擊零戰(疑屬台南空)的F4F野貓艦載戰鬥機

客觀的說,單靠日本海航的一款艦載機,要戰勝各國各種類的戰鬥機自然是天方夜譚。簡單來說,戰前各國的戰鬥機設計在二戰初期的戰場上表現各有利弊得失,日本通過一款投機取巧的設計大大地佔了盟軍的便宜,但是其急功近利的惡果很快就將在漫長的戰爭中顯露出來。



圖11. 台南空零戰三機編隊,前機V-128為坂井三郎座機,背景為新不列顛島


除了全部換裝零戰的航空母艦部隊,日本海航的岸基航空兵也收穫了零戰的紅利,其中以開戰第二天就嶄露頭角的台南航空隊最為耀眼。繼戰爭初期完成奪取東南亞群島的歐美殖民地後,1942年3月8日,日軍又在新幾內亞東北部登陸並奪取了萊城和薩拉莫阿。4月1日,台南航空隊的30名飛行員被派往萊城前進基地,為下一步攻佔島南部的重鎮莫爾斯比港提供空中支持。



圖12. 新幾內亞島上的萊城與莫爾茲比港位置圖,之間橫亘著歐文斯坦利山脈


萊城機場跑道位於密林之中,蚊蟲滋生,生活環境極差,如果不是這場席捲全球的戰爭,根本不會有多少人留意到這個偏遠蠻荒之地。然而這批飛行員中的三個年輕人:22歲的西澤廣義,23歲的大田敏夫和26歲的坂井三郎,卻在此充分享受了零戰的巔峰期,被隊友稱為「清掃三重唱」。



圖13. 坂井三郎的座機V-128模型,注意其銀色塗裝和機身後部的斜藍色台南空標記


在萊城的日子,台南空幾乎每天都起飛出擊,對戰莫爾斯比港的美澳空軍的P-40戰鷹和P-39飛蛇。如5月7日,「清掃三重唱」和另一位飛行員一起在莫爾斯比港上空遭遇到了10架P-40,四人的第一次掠過就每人擊落一架美機,當另外四架美機開始試圖咬尾他們時,零戰用熟練的小半徑弧形筋斗擺脫了美機,並將追擊者又納入了瞄準鏡,三架美機隨後又被擊落,此戰充分說明了當時雙方技戰術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


圖14. 零戰與美軍P-40戰鷹的纏鬥


5月17日,在完成對莫爾斯比港美軍基地的空襲後,清掃三人組相約飛回莫爾斯比港上空,在地面的數千名美澳軍的眾目睽睽之下,以三機密集編隊施展了俯衝、翻滾、轉圈的煊技表演,地面美軍未發射防空火力。完成煊技之後,三架日機安然無恙地返回了基地,若無其事地打算歸隊休息。



圖14. 萊城的清掃三重唱在莫爾斯比港上空的煊技表演


隨後,一架美機飛臨萊城機場,空投了一份英文書寫的書信,不無幽默地寫道:「致萊城基地指揮官:我們對今天前來訪問的三位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在我們基地上空作的小半徑筋斗美極了,比航空表演還棒!我們誠摯地邀請他們再次前往我們的基地進行表演,同時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脖子上圍上綠色圍巾以增添色彩和美觀。我們對未能在今天空中表演的最後時刻向他們表示謝意而萬分抱歉,並且在此保證他們下一次的來訪一定會得到我們基地全體人員的熱烈歡迎。」



圖15. 兩大零戰惡魔:左為坂井三郎,右為西澤廣義


隨後,「清掃三重唱」的三名成員被叫到隊長室痛罵一頓,並且嚴格禁止再在敵方機場上空進行任何飛行表演。台南空的三名王牌能作出這樣出格的事,一方面是對飛行技術和飛機性能的盲目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1942年的中南太平洋,打得順風順水的零戰武士們仍有閒情逸緻去煊技表演,而他們的對手尚留存有一絲一戰時期的騎士精神。


圖16. 與零戰相互致敬的少年貝爾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於1988年的電影《太陽帝國》中,由幼小的蝙蝠俠克里斯托弗·貝爾飾演的少年男主角非常喜歡零式戰鬥機,甚至不惜冒險進入日軍機場,向維修中的新銳零戰和飛行員致敬。畢竟西方人與日本人並非千年近鄰,體會不到中日之間的無數血債引起的強烈對抗感。無論是萊城「清掃三重唱」在莫爾斯比港上空的煊技表演,還是小貝爾內心的小小觸動,都是用西方人的眼光來簡單看待事物和國民關係的表現。



圖17. 一架墜毀後被美軍發現的零戰,疑似古賀座機


1942年6月3日,中途島-阿留申戰役進行時,一架由龍驤號航空母艦起飛的零戰21,在掩護攻擊阿留申群島的荷蘭港時油箱被打漏,在阿克丹島迫降時翻覆,飛行員古賀忠義一飛曹當場死亡,機體本身卻無甚損傷。五周後,美軍發現了這架飛機,並送往本土聖地亞哥的北島基地做了一系列的飛行測試,由此,零戰的秘密被深度揭示出來。



圖18. 被美軍俘獲的古賀駕駛的零戰DI-108,隸屬4航戰1號艦龍驤號


美軍認為:零戰的主要優勢是低空低速迴旋性能極佳,無論迴旋半徑或是迴旋速率都遠超美軍的現役主力機種,一旦美機試圖追逐日機,往往被零戰以極佳的小半徑迴轉擺脫。正如上集提及過,強調機動性是海軍技術部門基於上一代96艦戰以及30年代的空戰經驗而提出,是基於日本海軍高層對未來空戰模式的預測而定義出來的,這個設計在機型老舊戰術陳舊的中國戰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一年內取得了對陣戰前設計的歐美機型的極大勝利,但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空戰的模式迅速發生了變化。



圖19. 修復後正在美國本土進行試飛測試的古賀座機,改為美軍塗裝

為了實現變態的高機動性,零戰使用了一切可能的方式來減低空重,包括採用輕質高強度鋁質板材,這種材料易氧化的特性使得零戰非常易燃,在空戰中很容易被打成一團火球。而且,早期零戰的駕駛座對槍炮毫無防護力。為了減重,零戰在機身框架結構上也採用了鑿孔減重,這導致機體結構強度的進一步降低。1939年第二架零戰原型機測試時,已因結構強度不足而導致了空中解體。零戰在俯衝時,一旦速度和動能超過極限,飛機的翼梁與主翼外板將無法承受,零戰的量產機依然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圖20. 被英澳軍俘獲的台南航空隊的零戰V-110號,時間不詳


零戰的操作性在低速時非常優越,但在高航速時的急劇下降,這個問題從時速超過350公里時開始出現,當超過480公里時速時操縱桿已需要施加很大的力量才能移動。一些零戰飛行員的實戰證言,超過500公里時速時,操作桿需要手腳並用才能扳動,這無疑使得高速時的零戰運動性能很糟糕。



圖21. 曾被央媽批判的《永遠的零》,其飛行員的漫長航渡實則無比煎熬


零戰的超長航程雖然方便了參謀人員制定作戰計劃,然而長距離通航對飛行員體力是個巨大的挑戰,在抵達目標之前已耗費了太多精力,並且在激烈的戰鬥之後往往還要飛行3-4個小時返航,過度疲勞導致了戰損率的進一步提高。



圖22. 零戰21型的兩種不同武器彈道差異較大


零戰的20mm99式機炮也存在初速低,射程短的毛病,即使是坂井三郎之流射擊技術超群的王牌飛行員對九九式一號炮差勁的性能也是多有抱怨。新手則基本上用不好這個機炮,炮彈打光之後,剩下的兩挺7.7mm機槍威力則太小,往往讓厚甲美機帶著一身彈洞成功返航。


圖23. 在美軍基地上空纏鬥的零戰


以上問題的發現,使得美軍迅速調整了其空戰戰術和後續機型的研發方向,避免在中低速與零戰纏繞狗斗,以"打帶跑"或"薩奇剪"等編組方式取代單純的循環纏鬥。零戰的翼荷載小,滾轉較慢,由於發動機螺旋槳扭矩的原因,在進行右滾轉時會比左滾轉更慢一點,所以零戰跟高翼荷載的美機拼剪式機動會比較吃虧。關於這一部分的具體戰術,將留到下一個篇章介紹。



圖24. 墜毀在太平洋島嶼上的零戰


美國人認為零戰雖然具有良好的低速機動性,但完全放棄乘員和重點部位裝甲保護的做法,無異於藍天上的裸奔者。對以咬尾射擊為主要攻擊手段的二戰空戰來說,飛行員的裝甲防護讓許多美軍飛行員得以倖存下來,隨著戰爭的深入,戰鬥機的生存性越來越展示出其重要性。



圖25. 據說為返航回到機場的獨眼龍坂井三郎


1942年8月8日,為了掩護海軍隊瓜島登陸美軍的反擊,台南空進行了有史以來最長距離的由單座戰鬥機掩護的長途出擊。在戰鬥中,坂井三郎打算從後方偷襲美軍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編隊(他以為遭遇的是野貓戰鬥機),遭到SBD后座機槍手的集火射擊,子彈擊碎擋風玻璃,破片刺入坂井三郎的右眼導致失明。在頭部被重創,右眼失明的情況下,坂井駕機耗時4小時47分鐘,飛行560海里,最終返回了拉包爾的機場。當然,坂井隨後被送回本土,暫時離開了戰場。


圖26. 空戰主題電影《空天獵》里,王千源重傷的靈感疑似來源於坂井的故事


1942年10月21日,在又一次掩護出擊瓜島的任務中,太田敏夫的零戰被一架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擊落,太田墜機身亡。11月,台南空被改組為第251聯隊,並返回本土重新訓練和補充,包括西澤廣義在內的零戰王牌,只剩下10名。台南空的興起和衰落,正是零戰由盛到衰的一個縮影。



圖27. 在索羅門群島上與零式激戰的閃電,疑似描繪一號行動


時間進入1943年,零戰的真正噩夢即將到來,因為那些逆天的煞星們正在陸續登場。。。。。。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


往下拉一拉,高能評論區更精彩。如需轉載,請點擊


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3A272829FC8C700FA7CC8B1FDEBECD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燃燒的島群 的精彩文章:

零戰的末日:吊打日本飛機的正確方式

TAG:燃燒的島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