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今年將舉辦首屆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論壇,臨港為永久會址

上海今年將舉辦首屆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論壇,臨港為永久會址

發布會現場。

「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協會今年11月前後將在上海舉辦『2018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論壇』,論壇永久舉辦地為上海臨港。」5月11日上午,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與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納特在上海臨港共同發布上述消息。

發布會現場,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協會(以下簡稱「諾科協」)與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還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備忘錄》。

據介紹,本次論壇將邀請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約3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利茲獎科學家、上百位中外頂尖科學家代表,及全球知名企業家、金融家,搭建科技與產業、文化、社會的交流平台以及國內外科學互動的平台,探索未來科技的合作模式。

本次論壇主題為「科技引領未來,合作創新共享」,內容具體包括包括諾獎科學家主題論壇、諾獎科學家主題發布會、諾獎科學家與青年領袖論壇等多種形式,在生物醫藥、生命科學、人工智慧、新材料與新能源等多項科技領域展開研討。

諾科協秘書長王侯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協會和臨港的接觸合作可謂「一見鍾情」,希望將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論壇打造成「科技界的達沃斯」。臨港近年逐漸發展出了比較齊全的科技科學門類和產業分工,在對接諾科協的全球優質資源,包括技術、人才、文化產業等要素時能非常好地實現產學研用的互動。

王侯說道:「除了論壇形式,協會和臨港也會有更深度的技術、產業方面的合作,近期會有成立基金的打算。今天雙方剛剛簽約,關於成立諾貝爾獎科學家全球實驗室、諾貝爾獎科學家個人工作室等,還在詳細論證和過程之中。」

臨港管委會產業發展首席規劃師顧長石向澎湃新聞介紹:「臨港的優勢主要在產業,企業門類比較齊全。張江作為上海捷安設科創中心的核心區,臨港的土地、廠房等空間資源能夠承載科研成果的孵化落地。我們希望藉助這個論壇導入世界頂尖的科學家資源,把前沿科學成果帶到臨港,推動臨港的產業發展。」

羅傑?科恩伯格在發言中透露,諾科協將聯合多位諾獎得主共同發起設立「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基金」。基金由全球知名企業、產業資本構成,旨在更好地支持基礎原創性科學事業、幫助青年科學家成長、促進產業經濟發展。「我們還希望在上海等多個中國城市建立若干開放、合作、共享的未來科技社區,由全球頂尖科學家引領,涵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工作室、國際知識產權服務等。」

阿達?約納特在發言中表示,自己將到上海參會,還對世界多位頂尖科學家發出了邀約。兩位諾獎科學家都充分肯定了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做法和成績,對在上海成功舉辦論壇充滿信心。

諾科協由羅傑·科恩伯格(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邁克·萊維特(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巴瑞·夏普萊斯(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等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於2017年11月在香港聯合發起成立,目標是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彙集諾獎得主們的創新活動,成為未來諾貝爾獎得主的孵化器。成立半年時間,已有12位諾獎科學家和各國院士科學家成為會員,未來 3-5 年預計將 吸引數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各國院士科學家加入其中。

科恩伯格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斯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因其對「真核生物轉錄的分子基礎」方面的研究而榮獲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約那特是以色列晶體學家、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結構生物學系主任,因其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1965年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羅馬是一夜建成的!做狼沒理想,和哈士奇有什麼分別
台灣東華大學原校長吳茂昆爭議聲中出任台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