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無處不在的南浦旅團看江南抗戰

從無處不在的南浦旅團看江南抗戰

南浦旅團在中國抗戰材料裡面是一個出現頻率甚高的旅團,甚至於要遠高於某些日軍作為絕對主力的番號在20以內的甲級師團。粟裕、葉飛的回憶錄里都提到過它,參加塘馬戰鬥的王直將軍的回憶錄也提到過,到了1943年中廣德作戰,在長興縣史中又提到了,稱「在杭村戰鬥中繳獲南浦旅團92式步兵炮一門。」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江南地區已經成為淪陷區,侵華的日本派遣軍司令部著手在江南地區實施分區佔領,並進行所謂的清剿治安工作,江南這些部隊均隸屬於司令部設於上海第13軍。到1939年4月,日軍第13軍下轄駐南京地區的15師團,駐蘇州的17師團,駐杭州的22師團,駐安慶的116師團,駐嘉興的獨立混成11旅團,駐泰州的獨立混成12旅團,駐廬州的獨立混成13旅團。此時,日軍第15、17、22師團均已經改為丙級師團,師團下僅設一個步兵團,這個步兵團相當於旅團級,但不會以某某旅團稱呼,而駐安慶116師團和駐廬州的獨立混成旅團很難與江蘇的新四軍產生交集。這樣,只剩下駐嘉興和泰州的這兩個獨立混成旅團了。第11獨立混成旅團旅團長是高橋重三,第12獨立混成旅團旅團長為南部襄吉。所以,活動在蘇中的粟裕、葉飛所說的南浦旅團應是日軍第12獨立混成旅團無疑。南浦與南部只是日文發音導致的中文的音訛了。

粟裕部與南部旅團在蘇中地區的反覆拉鋸中,最精彩的一役為1942年9月25日謝家渡一役,共完整殲滅日軍一個中隊,擊斃日軍保田中佐一人。按其職務,則應為南部旅團下屬5個大隊的大隊長之一了。

蘇南的情況較為複雜,蘇南地區本來是陳毅、粟裕所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開闢的根據地,在1938年6月在鎮江至句容之間的韋崗戰鬥因一直被認為是新四軍對日第一戰而頗為有名。陳毅賦詩云:「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驚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但蘇南地區狹小,又有敵重兵囤集,加之受到國民黨冷欣部的擠壓,陳粟在1940年6、7月間率蘇南新四軍主力北渡,此後,國共摩擦加劇,先後發生黃橋戰役、曹甸戰役、皖南事變等諸多變數,等到新四軍重建軍部,將江南部隊編為第6師,轄16旅、18旅堅持蘇南的對日戰爭。

日軍隨即在蘇南開始多期「清鄉」行動,在蘇州、無錫地區的18旅未能堅持,傷亡較大,於1941年10月北撤至江都、高郵、寶應地區。與新四軍18旅交戰的,應為日軍17師團。18旅北撤後,1941年11月28日,又發生塘馬戰鬥,留在蘇南的16旅旅部遭敵合圍,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阻擊敵軍,掩護機關撤退時先後犧牲,戰鬥部隊4個連犧牲270人,接近建制的三分之二,但旅部及地方機關人員1000餘人竟全部突出重圍,為蘇南的抗戰保留了有生力量。負責指揮撤退的王直升任16旅政治部副主任,是整個事件中唯一得到提拔的幹部。但王直將軍應該是記錯了,無論從哪個方向過來的日軍至少都不可能橫跨長江,南京、鎮江一帶是第15師團的防區,一直駐防到太平洋戰爭由61師團來接替為止,其步兵團長為石川浩三郎。因此,塘馬戰鬥是不可能和南浦旅團發生關係的。

塘馬戰鬥中犧牲的16旅旅長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

由於清鄉的大獲成功,使得蘇州、上海地區的日本人的單獨行動都已經較為安全,到1942年10月,第17師團被調往徐州,在蘇州駐紮的日軍變更為新組建的60師團,下轄55、56旅團,分別擔任蘇州、上海地區的駐守任務。第60師團雖然又恢復成兩旅團制,但編製中的步兵大隊卻減少了一半,表明日軍用於治安的軍力其實是有所下降的。其中第55旅團旅團長梨岡壽男,第56旅團旅團長有富治郎少將。而駐泰州的獨立混成12旅團也於1943年4月改編為同類型的第64師團,5個大隊分屬64師團下的第69和第70旅團,師團部駐紮在揚州地區。第69旅團旅團長為岩切秀,步兵第70旅團旅團長為岡村勝實。粟裕的「老熟人」南部襄吉被晉陞為陸軍中將,回到了日本,再無進入中國。因此,所謂的南浦旅團,到1943年4月也就算壽終正寢了。

那麼,在長興作戰的南浦旅團是怎麼回事呢?日軍在1941年完成清鄉後,自認為大功告成,但抵抗力量卻依然如春風再生一樣的成長起來,首先是塘馬戰鬥後,整個16旅旅部和地方組織仍然得到了完整的保留,而留在蘇南的16旅戰鬥部隊仍保持了2600餘人之多,各部隊建制仍然完整。其次,新的生力軍又跨過長江南下了,1942年底,王必成率2000餘人南渡長江,與堅守的16旅會合。這個行動大大增強了16旅在蘇南的力量。此時,日軍重演「清鄉」的舊戲,但卻因兵力不足,為16旅所擊破。

王必成(右一)與吳仲超,江渭清在長興

1943年10月,為了策應常德方面的作戰,江南日軍調集了第61、64、70師團及60師團55旅團,發動了廣德作戰,當面國民政府的第32集團軍以及「忠義救國軍」未戰先退,丟棄了廣德、溧陽、郎溪、宣城廣大區域。這個行動徹底改變了蘇南複雜的軍事局面。新四軍16旅隨即由旅長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率領48團跟蹤敵後,向郎溪、廣德進軍。以46團進入溧水西南、南漪湖以北地區以恢復溧陽、溧水根據地。這樣,就與「南浦旅團」的交集提供了發生的可能。1944年3月29日,發生了繳獲「南浦旅團」一門92步兵炮的杭州戰鬥。

這個事件的真實性非常高,這門炮據稱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至今,其次,在多個回憶錄中,對這麼炮的使用也有清晰地記載。主要原因是炮的威力甚大,一炮即可洞穿碉堡的外牆,在隨後攻堅偽軍據點的戰鬥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南浦旅團」這樣的用詞是不正確的,雖然,據信這門炮是由第12獨立混成旅團改編而來64師團所屬,但此時日軍64師團師團長是船引正之,至少得稱為船引部隊,如果用旅團來稱呼,則是岡村旅團或者是岩切旅團才對。

日軍92式步兵炮復原圖

在抗戰的回憶錄中,不使用番號,而用某某師團、某某旅團的字樣非常多,其中的錯誤甚多,一個原因是日軍戰史中也習慣性的使用某某部隊的說法,而日語的音譯問題在寫回憶錄的時候再二次發酵,使得遺誤甚廣;另一個原因,則是很多文章追求事件描述的轟動效應,而對於細節則關注不夠,想當然的使用了某某部隊的稱呼。但不管怎樣,留在蘇南的16旅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到抗戰勝利時,16旅已經是8000人規模成建制的主力部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牛熊的邊界 的精彩文章:

讀書筆記 漢字的演化

TAG:行走在牛熊的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