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海龍:班主任是否會隨著走班教學而取消?

宋海龍:班主任是否會隨著走班教學而取消?

隨著新高考的全面來臨,「班主任」的去留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有人認為中國特色的班主任體制會隨著走班教學的推行而被西方的「導師制」取代,也有人提出一些學校以「走班制」為名,取消行政班和班主任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

在看了華東師範大學李家成教授的多篇文章後,我深受啟發——班主任是否會被取消要由班主任的工作職能是否有人代替來決定。由此,我們嘗試重新梳理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處理好的幾種關係,同時,這項工作也讓我對班主任的工作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一、班主任工作強化了一種特殊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一種教育關係,或者用時髦的話來說,是一種學習行為方面的合作關係。教育自然不只是知識的傳遞、引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還有引導學生人生志向的樹立、健全人格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等德育教育內容。

班主任是學生的主心骨。

我們常說: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這並不代表班主任是班級唯一的責任人,或者說不意味著其他教師沒有參與班級管理的責任。但因為人人都有責任就等同於人人都無責任,所以,我們必須要選出這樣一位「首席」責任人(有的學者認為現行班主任制度將發展為首席班主任制,這其中自然包含了對班主任的肯定,也有要求其他教師參與學生管理的發展趨勢),並且逐步將班級管理的種種方面與班主任捆綁起來,便形成了今天班主任的無限責任。

我們暫時不對班主任無限責任的合理性進行評論,且讓我們關注班主任對學生和班級管理的責任在未來能否有人代為承擔?

美國教育學者諾丁斯曾呼籲:「小學生能與一個教師(這個教師的理念具有包容性)保持三年的教育關係,而不是現在具有典型性的一年;初中生應與有著同樣包容性理念的教師團隊保持三年的教育關係;高中生應該與同一位教師(如數學教師)保持三到四年的教育關係。」

中國的班主任制度讓學生成為「有媽的孩子」,班主任與學生間的結構關係是穩定的,這種穩定性讓學生感到安全,同時也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學生在尋求幫助時,很容易地首先想到班主任,強烈的心靈的歸屬感是優秀班集體的特徵之一。這樣的接觸自然便於班主任了解學生情況、及時開展工作,觸不可及會使得教育難以發生

這種情況在美國有著很大的不同。美國學生往往因在學校「無家可歸」而被同情——— 因為沒有屬於他們的教室,而教室是屬於學科教師的;沒有穩定的教師關懷,因為大部分教師與班級關係並不穩定;沒有一個穩定的同班同學群體,學生有的是校友,而難有同班同學;沒有一個主要的教師陪伴他的發展,學校的諮詢師是要負責一個學校至少是一個年級的學生事務的。

當然,我認為中國的編班授課和班主任制度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之所以不同的根源還在於人口基數龐大,大班額(中學很難有少於45人的班級)的現實情況不得不要求一個穩定的「負責人」以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關懷。

但是,班主任的第一責任並未從根本上影響其他任課教師作用的發揮,甚至說優秀的班主任應當具備推動其他教師工作開展的作用。因此,如果從這個方面建議取消班主任制的話,就純屬無稽之談了。

(剛好收到一張學校優秀班級教師團隊研討學生情況的照片,借來合題)

二、班主任是班級任課團隊的領導者,更是形成班級教育合力的協調者。

國內中小學的教師合作更多地體現在學科組的教研中,一般任課教師都從屬於年級與學科組層面,但並不受班主任的領導與指揮。班主任在班級事務、學生管理層面是第一責任人,但班主任並不擁有管理本班其他任課教師的權力。由此,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領導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們在實際管理中也確實注意到了班級研討能夠發揮與學科研討的不同作用,但班級研討並沒有被放在與學科研討同等重要的位置。學科研討基於知識傳遞與教學方法,而班級研討則是基於學生本身。

在對班主任工作責任規定的同時就已經附帶了班主任與班級任課教師的關係。因為教學對象的一致性,班主任工作的優劣會直接決定班級學生整體表現的優劣。

但實際班級成績的優劣真的是由班主任一個人決定的嗎?並不是,但也絕不是由某一學科的成績所能主導,它一定是在班主任正確領導、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實現的。

在某一學生具體問題的處理上,班主任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任課教師也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正向引導或心理撫慰工作,這不僅不會削弱班主任的管理權威,而會使班級整體具有強大的正能量。在具體學科教學的問題上,任課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此時班主任並不是沒有意義,而是為任課教師提供底限支撐,從而使得在某一具體學科或某一具體學生的教育問題上形成班級教師的管理合力。

在我個人的淺薄的班級管理經驗中,確實存在「故意」刁難學生的情況,但這都是提前設計好的,並且與某位學生喜愛的任課教師做了溝通,學生可以討厭我,但他會得到他喜愛的學科教師的「特殊關照」,既使得學生問題得到解決,也不至於內心情緒無處發泄出現負面問題。

三、班主任在家校合作、學校與社區合作之間的作用發揮

隨著高校錄取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表現作為重要參考的政策出台以後,高中生將面臨參加更多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班主任的作用發揮將由主要在學習活動中轉向學習與生活並重,班主任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人生規劃時將與家長聯繫更加密切。

除了學校組織的校內活動外,社區也將作為一種資源被納入學校的發展之中。在超級學校和大班額的現實面前,班主任清晰明確的責任也使得家長獲得安全感。班主任將長期作為家長與學校溝通的中介,學校的概念對家長來說是虛無縹緲的,絕不如一位固定的班主任更直觀更現實。

當然,今後的家長委員會必然會在班主任的協調、合作下促成更多的個性化的微型社會實踐活動。班集體仍然是介於個人、社團與學校、年級兩種極端中間的理想化的活動組織單元。就未來可能形成的新局面而言,班級層面的家校合作、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將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而這必然有賴於班主任的作用發揮。相對於無班級狀態,班級制更容易促成高質量的互動與更新。

由此,中國教育的未來總是需要以某種學生群體作為基礎性的載體和實施領域,班主任也仍然不失為連接學生、家長、教師、社區的良好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海說 的精彩文章:

宋海龍: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TAG:中山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