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姓文化精神探討

高姓文化精神探討

高姓文化精神探討

高岳

序言

文化精神,是人類,也是一個群體的精神支撐,它是靈魂,也是核心價值,是人的精神力量所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自己的文化精神,一個家族同樣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特別是當下,社會風氣不正,道德滑坡,令人擔憂的形勢下,強調文化精神尤為重要。

對高姓文化精神的認識與探索,筆者是從2011年創辦《中華高姓文化報》開始的,在搜集長篇小說《高傒傳》素材的同時,就開始了深入學習高姓文化,當深入其中,才感到高姓文化如海洋般博大、精深、廣闊。

後來,通過學習思考與觀察高姓宗親的現狀,感到有些迷惘,在2012年的北京舉辦的一次宗親會上,筆者率先提出了反思高姓文化的建議。反思就是重新學習,再度梳理,深入挖掘,以至推新。

後來,便寫出了《家族文化的反思》、《家族的靈魂》、《家族文化的現代化》、《文學藝術里的高姓文化》、《高姓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等一系列文章。首先,期望把「高姓文化體系」的概念打出去,讓高姓宗親知道,我們的這個大家族是有自己的文化體系的,這個體系就是高姓精神家園的源泉,就是兩千七百多年高姓文化精神的積澱,就是高姓族群生命力凝聚的磁極,也是高姓文化寶庫的珍貴一頁,這個體系就是「高姓文化精神」,她的基調是剛健有為、弘毅博大,她的內容是豐富、厚實的,自然是自成體系的,以此給宗親們壯腰鼓勁,增強自豪感與自信心,感到做高家的一個成員十分榮幸。

一、高姓文化精神的形成

影響深遠的齊文化,很大一部分是姜姓貴族與高氏貴族所創,高氏貴族世襲上卿三百多年,是齊國執政集團的主要成員,對齊文化的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齊文化有三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姜太公時期,第二次是齊桓公時期,這一時期,高傒就是一位主要執政者、文化建設的參與者。

高傒不僅參與發展了齊文化的建設,還創立了高姓文化,他還是高姓文化的集大成者。從史料的記載中,從他近百年的經歷和豐功偉績中,還有十多代子孫的所建偉業上,也能充分顯示,他創立的高姓文化,是能夠成立的。

如此說,高姓是有著自已的文化體系的,高姓歷史文化如浩渺的大海,深遠,博大,廣闊,豐饒。

它的文化基調是剛健有為、弘毅博大,它的內容是豐富、厚實的,自然是自成體系的。

高姓只所以有著龐大的群體,就是優秀文化滋養的結果。

誠然,優良的文化,是一個家族賴以生存的根基,高姓家族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古至今,只所以生生不息,綿延兩千餘年,迅速成長,壯大,自身文化精神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炎帝,高姓文化精神的啟蒙者。炎帝神農,距今約5000余年前,處於新石噐時代,因出生於陝西寶雞的姜水,後世稱為姜姓部落。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傳位五百三十年。炎帝創人文,嘗百草,興五穀,作醫藥,刻符記事,為中華民族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炎帝最為後人稱道的功績是發明了原始農業和科學。炎帝神農氏五穀興助身親耕為天下先等說法,見諸於無數史書典籍。炎帝就這樣經過無數次品嘗、試種,篩選出稻、黍、稷(粟)、麥、菽(大豆)五穀,從此,神州大地便五穀豐登。於是人們尊他為農神、農皇,號為神農氏,是為遠古三皇中的地皇

他還是一位發明家,要種五穀,採集狩獵時代的簡單工具,木棍、石球、砍砸器、刮削器之類已經不行了。於是,這位農神發明創造出一系列新生產工具,如斧、鋤、耒耜。特別是耒耜的發明,更是生產工具一次質的飛躍,成為當時農業生產最主要的用具。

制陶業也發明於這個時期,西安半坡文化遺址已有大量的陶器,這裡就是炎帝姜姓部落的遺存。

炎帝神農還是中國商業的倡導者,他始作集市,《史記·三皇本紀》則說:「炎帝神農氏……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

2、姜太公,高姓文化精神的奠基者。

在西周,八百年王朝的主要開創者姜太公姜尚(約前1156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為炎帝51世孫。

其先祖為四岳,佐平水土立有大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地,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說和河內說。《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說他是東海上人。晉代張華《博物志》說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說,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日照市。

姜子牙輔佐了西周王,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封國為齊。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他在多個領域,多有建樹,他提出:

政治上的聯邦治與分封,賢者治國,以俗治國、平易近民。

軍事上建樹最大,相傳著有兵書《六韜》,被尊為後世兵家之祖。軍事人才的五材、八征。

經濟上創立了第一個貨幣法,農、商、工多業並舉,大興漁鹽之利,而揚農抑商則是秦以後的政策了。

文化上推行禮制,建鄉校,開學館,倡導平民教育。

思想上「尊賢尚功」,言論上自然生態式的發展等。

姜太公對高姓文化的肇始,至關重要,開山初萌,就自成體系,一亮相,就光芒四射,耀古鑠今,通天達地,很接地氣。

姜太公被譽為百家宗師,後世百家的創立,都能從姜太公這裡找到根源,特別是對高姓文化精神的創建以及對整個周朝對中華民族的影響,對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3高傒,高姓文化精神的開創者春秋初時,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姜太公八世孫齊文公(齊國國君)姜赤有個兒子公子高,封地在高邑(今山東省禹城市),稱作公子高,姓名姜高,姜高的孫子姜傒,姜太公十一世孫,因為在齊僖公時期為周朝抗擊戎狄,輔助齊僖公有功,周天子冊封為齊國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之上卿。當時,齊國無君,姜傒以過人的膽識,力舉德才兼具的三公子姜小白為君(齊桓公),齊桓公剛登基,高傒又以高超的軍事才能指揮齊軍打敗了魯國軍隊,他功勛卓越,地位特殊,齊桓公(國君)封賜姜傒以祖父名高為高氏(自秦朝姓氏不分,此前,平民與奴隸沒有姓氏,只有王候將相等貴族才有),姓高名傒,高姓從此正式誕生,高傒為高姓一世祖。周天子又冊封高傒為齊國監國大臣,為百官之首,子孫世襲上卿爵位。當時,他的地位就像先祖姜太公在周初的地位那麼顯赫。高傒在近一個世紀的生涯中,輔助過兩朝國君,齊僖公和齊襄公。扶立了三個國君,第一個是齊僖公的三公子姜小白,就是齊桓公,後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首位霸主。齊桓公晚年昏庸,導致五公子爭位,高傒扶立德才兼備的三公子昭為君。魯國公子慶父連弒兩君,國內混亂,高傒帶三千甲士助魯,立三公子申為君,留下了「猶望高子」的典故。高傒立君的原則是德才兼備,不唯嫡長,依當時的宗法制度,這樣做風險很大,但高傒敢於擔當,力排眾議,以江山社稷為重。

從高傒的經歷與所處環境,經分析與推理,可以說,高傒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多有建樹與功業。

高傒在近百年的風雲激蕩中,創立、發展了高姓文化體系。

首先,高傒繼承、發展了姜太公文化。

高傒在姜太公文化基礎上,對高姓文化有了新的系統性的創造與建設。

政治上,以周天子為中心,奉為天下宗主,政治核心;以強有力的軍事行動,合諸侯,匡天下,以融和諸候為主;堅持君臣議事與決策相結合制度,反對君主專制,已具民主的雛形。

思想道德上奉行仁愛,君輕民貴,罷戰「非功」。

經濟上多業並舉,廣開商道,民富國強,以民富當先;發展私田,農商結合,主張鹽鐵私營,壯大個體。

軍事上推行兵強馬壯,爭而不戰,少戰多爭,天下和平共融,以震懾、防備為主。兵農一體,農強兵壯。

外交上強邊共榮,互助互惠,多爭少戰,爭而不戰,謀求經濟發展。

文化上「崇文尚武,建功立業」,倡導民間教育,大辦鄉校,開啟民智。

人生觀:剛健,作為,建立功業,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

除此,在愛情與生育方面,高傒也有獨到的理念,子孫多能堅守,其高氏家族沿襲上卿之職,興旺發達三百多年,就是很好的證明。

高傒對高姓文化的發展更為全面,實踐也較豐富,可謂集大成者。

周初至春秋,是高姓文化的初創時期,由於得天獨厚,起點很高。

從此,高傒倡導的崇文尚武,建功立業被後代子孫奉為圭臬,湧現出成千上萬的良將精兵,高傒也就成了高姓人的精神太陽。

剛健有為,弘毅博大,就成了高姓文化的底色。

高姓自創姓至今,還不足兩千七百年,雖不是最古老的姓氏,但是,是生命力最旺盛、文化創造最優秀的姓氏之一。這個族群是靠著優秀的文化發展、壯大起來的,比起那些具有三四千年、五六千年歷史的姓氏,高姓是個後來居上者。

二、高姓文化精神的發展

高姓文化的靈魂得益於周初,代表人物是西周的姜太公,春秋時代的高傒是大推手。

高傒是高姓的得姓始祖,與高傒同朝的大夫,也是同出姜姓的國、隰、連、易、丘等一百三十多個姓氏,都沒有高姓人口多,大陸最新的排位是第十五位,人口數字是一千七百多萬,假如算上高傒後裔盧姓(六百多萬)與柴姓(一百多萬),總人口已達兩千四百萬,去掉其他姓氏改高姓的人數,也差不多有兩千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所說明的問題是,高姓文化的興盛與發達。

而一個家族的綿延與傳承,也是需要優良的基因做血脈的,而我們高氏大家族是有著獨特的「文化基因」的,那就是我們的人文始祖炎帝的原始文化科學,血緣先祖姜太公所倡導的「崇賢尚功」,我們的得姓始祖高傒所倡導的家族文化「崇文尚武,以德傳家,建功立業」,這個體系就像一面旗幟那麼鮮明,飄揚千秋。

這是一個偉大家族的文化傳統。

高姓文化,得天獨厚,代代有發展,世世有進步,可以肯定地說,它的文化傳承是自成體系的。也許人們還沒意識到,在姜太公時代,這個文化體系,就有了豐富的源泉。

高傒的嫡系子孫世襲上卿三百年,掌朝大夫,代代都是傑出人物,都建有卓越功勛,對發展高姓文化添磚加瓦。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爭艷,出現了許多學派,每個流派的文化聖人,高姓人都有追隨著,在第一梯隊里,始終有高姓人的矯健身影。

孔子高足高柴。到了春秋末期,高姓又出現了一位文化巨人,高傒十世孫。他就是孔子的高足---高柴,七十二賢之一,曾在多國做官,官至副宰相。

史記孔子弟子傳說:高柴(521----393),字子皐。凡人涕淚,必因悲聲而出。若血出,則不由聲也。今子皐悲無聲,其涕亦出,如血之出,故云泣血。既雲泣血三年,得有微笑者,凡人之情,有哀有樂。哀至則泣血,樂至則微笑。凡人大笑則露齒,微笑則不見齒。君子以高柴所為,凡人難可為之。何者?凡人發聲始涕出,樂至為大笑。今高柴恆能如此,餘人不能,故為難也。他的行為,被後人尊為孝賢榜樣與聖人。

孟子高徒高叟。高叟,孟子弟子,一名高齊,高傒之後,食采邑於高,因以為氏。趙歧注云:高子亦齊人,孟子弟子。明《鄒志》記載嘗學於孟子,鄉道而未明,去而學於他術。宋政和五年從祀孟廟,位設東廡,其封爵為泗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改稱先儒高氏。高子曾隨孟子在齊,孟子離開齊國在晝停留時,尹士對別人說孟子是為了貪圖富貴來齊,得不到重用而離開。高子將尹士的原話告訴了孟子。孟子說:齊王如果用我,天下百姓都會安居樂業,我在天天盼望齊王改變態度呀。尹士聽了這話後說:我真是個沒有見識的小人呀。高子還曾與孟子探討《詩經·小雅》中的小弁那篇詩章是小人所作,而孟子則曰:小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此處孟子將高子稱之為高叟論之,似年長於孟子。孟子曾批評高子的心被雜草堵塞了。明《鄒志》論高子:孟子嘗謂茅塞其心,又論其為詩之顧。

墨子高足「三高」。墨子墨家的創始人,倡導「非攻」「兼愛」,主導思想以和平、博愛為主。

知道儒家弟子高柴、高叟的人多,而知道墨家弟子高何、高石子、高孫子的人還不多。高石子,戰國時期人,生卒年不詳,高傒後裔,身份為墨家「墨辯」。是墨子的學生,深受墨子欣賞,墨子讓弟子管黔敖推薦高石子到衛國去做官,。衛君給他的俸祿很厚,而且任命他為卿。高石子多次積極向衛君提出治國良策,可衛君卻不採用,於是高石子離開衛國到齊國去,他拜見墨子說:「衛君因為先生的緣故,給我的俸祿很厚,位至卿位,可我多次建言獻策他卻不加採納,所以我就離開了。衛君恐怕將會認為我很狂妄吧?」

墨子說:「只要走得合理,即使受狂妄之名而又有什麼呢?古時候,周公旦覺得管叔的行為不對,辭掉王公之職,東行居住在商奄之地,當時人們都說他狂,但是後世卻都稱頌他的美德。而且我曾聽說:為『義』並不是避免毀謗而要求他人讚美的。如果走得合理,雖受狂名又有什麼傷害呢?」高石子說:「我的離去怎麼敢不遵循正道呢?從前先生曾經說過:『天下無道之時,仁人不應該處在優厚的地位。』今衛君無道,如果我貪圖他的爵祿而不離去,那我不是在白食他人的糧食了嗎?」墨子很高興,就把大弟子禽滑厘召來,稱讚高石子說:「背義而求祿的,我曾經聽到過;但是背祿而求義的,我今天見到高石子了。」

在這個故事裡,高石子的人格形象和勝綽正好掉了個,他的品行純潔高尚,堅持正義,不為功名利祿所動,表現了知識分子崇高的氣節。高何、縣子碩原先都是齊國有名的暴徒,蠻橫不講理,「指於鄉曲」,素為鄉里人所痛恨,但又拿他們沒有辦法。後來,他們拜墨子為師,努力刻苦學習,修身從善,由「刑戮死辱之人」,成為「天下名士顯人,……王公大人從而禮之」。

高石子和高孫子有可能是親兄弟;高何原是齊國一位豪強,後拜墨子為師,成為名士。

墨家主張非攻(侵略),非通誹,明惡也,即指出不正義戰爭的錯誤,墨家反對諸夏邦國間隨意開戰,但「贊誅」。墨家還講博愛,講辨證,重視文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

墨家的思想與儒家有些對立,所以後世不被重視,實乃華夏之悲劇。

後來,墨家行俠仗義,扶弱抗暴,高氏三雄首當其衝。

義士高漸離,戰國末燕(今河北省定興縣高里村)人,高傒後裔徙燕的後代,慷慨悲歌之士。他以築擊殺大獨裁者秦始皇,青史留名,行前,與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此歌在華夏大地響徹兩千多年,高壯士的精神早已溶入了國人的血液,對塑造國人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漢末,高相精於易學,專擅陰陽五行,其子高康也精通易經,父子倆所傳的易學被稱為「高氏學」,影響非凡。

祖孫論詩品格高。高詡(?公元37年),東漢經學家。

高詡的祖父高嘉是西漢元帝的老師,傳授過元帝《詩經》,高嘉的官位一直當到上谷太守。

高詡的父親高容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擔任光祿大夫,高詡因為父親的關係,也被征入朝中拜為郎中。王莽篡位之後,高詡父子不願為其效力,自長安逃脫,拒不為官。光武帝劉秀即位以後,大司農宋弘舉薦高詡為官,歷任郎官、縣長,後來擔任了朝中博士,專門研傳《魯詩》。他為官清正、學識淵博,官當到大司農。

高詡作為博士,在兩漢交替之際,對於《詩經》的傳承有一定的貢獻。

後經三國、東西晉、南北朝、隋朝一大批高姓的仁人志士的發展,高姓文化精神更加豐富。

像位列三公的高柔,為官清廉的高弘,為北齊立國奠基的高歡,忠直亮達的高允,政績突出的高佑,北魏大賢高閭等,都為高姓文化精神做出了傑出貢獻。

唐宋,高姓文化更加豐滿值得慶幸的是,高姓文化經過高姓立國的北齊的發展,還是有了一定的拓展,成為繼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之後的少有的幾個望姓大族,特別是山西高氏,得到了迅猛的擴展。

到了唐宋兩代,高姓文化進入了興旺發展時期。

一些優秀的高姓人物,在政治上的表現形成一種較為穩定的、優良的政治風貌。這種政治風貌不僅表現在他們能夠很好的勝任本職工作,而且在作出突出政績的基礎上,注意施行仁政,德惠於民,教化百姓,以實際行動踐行原始儒家關於良吏的規定。

此前,隋朝宰相高熲(541—607年),渤海蓚(今河北景縣東)人,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隋書·列傳第六高熲》:熲有文武大略,明達世務。及蒙任寄之後,竭誠盡節,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從對他的評價中,也看出他對高姓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初,一代名相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用大智大謀,勇助李世民登基,成為一代明主,大有高傒抶立姜小白成為齊國國君的雄風。

鐵腕人物高士廉善於鑒別人才,又熟悉門閥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員,無不稱職。唐太宗稱他「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

接著,高士廉家族,相繼產生了五位宰相、五位身居郡王的名將,保持了北魏以來的輝煌,也保持了良好的家風。

高士廉家族的人,為何這般榮耀呢?因為他們有著獨特的家傳思想,如孝悌觀念、節儉觀念、宗教觀念。有著良好的家學傳統:儒學、經學、文學、史學和武學等,另外,是嚴格而優良的家庭教育。

高季輔,高士廉族弟,出身於渤海高氏,早年曾參加農民起義,歸唐後歷任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監察御史中書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陳時政,得到唐太宗的稱讚。

唐太宗繼位後,高季輔被擢拜為監察御史。他彈劾大臣,不畏權貴,後升為中書舍人

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命近臣評論時政得失。高季輔提出五條建議:

1.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員。

2.減少對百姓的徭役

3.抑制公侯勛戚的奢靡之風。

4.提高地方官員的薪俸待遇。

5.提高皇弟皇子面前的威嚴。

唐太宗看罷奏疏,深以為然。

貞觀年間,高季輔多次上疏,陳述時政得失。唐太宗特意賜他一塊鐘乳石,道:你進獻的良言,如同藥石一樣,能救治國家。我便賜你藥石,以此作為回報。後人便用藥石之言比喻誠意勸人改過的良言。一代名臣,古風卓然。

了解民間疾苦的詩人高適。在這個時期,還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物,他就是唐朝邊塞詩人高適,「鮮明的政治觀些和快速準確地對時勢的判斷」,是高適與其他盛唐詩人相比的一大特點。他的人生如他的詩一樣:激昂雄健。他一直抱持積極入世的態度,有為國為民分憂解難的願望,並且在自已的努力下具備了實現政治願望的條件。高適以入朝為官作為救世濟民的手段,而並以做官為最後目的,正因如此,他毅然辭去不能為民解困反而需要鞭撻黎民的封丘尉一職,在後期大權在握的時候,不急於征戰為自己立功,而是真正切實地為百姓謀求福祉、安定社會。作為獨特的政治家詩人,高適的詩歌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值得我們關注。」(張馨心《高適研究論稿》)

北宋開國名將高瓊家族的主要門風為尚武,自其五世祖仲武始,世代任武職。祖父高霸為燕趙豪傑,任四川行營都統。高瓊之弟高瑤官居團練使。自高瓊起,七代為將,五代七人封王,在杭州建有五王祠,文臣武將,在整個宋朝都能看到他們異常活躍的身影。

其家族高度興旺發展,直到南宋結束而還在繼續。

占高瓊家族主導地位的是良好的家風主要體現在家族倫理觀念道德規範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社會關係的價值取向等它是維繫家族存在影響家族聲望左右家族發展前途的重要因素

概括地說高瓊家族的族規家法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奉公守法突出一個忠字忠君內容有身為官員不管大官小官首先要殫心竭力必思興利除弊為國家保義生民其次要廣教勸學為國家作養人才再次要持法公允不貪贓不徇情而為士為民未有官職者則唯奉公守法勿武斷鄉曲

親以禮突出一個孝孝是忠的家庭化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核心內容被列為百善之首

弟兄友愛突出一個悌字悌是孝的往下延伸

重祭奠立族正戒淫盜賭博周濟貧困重文士等等

得益於優良的家族文化的熏陶,高瓊後裔,蓬勃興旺,隆盛三百餘年。

時下的為官之家,是比賽貪腐的技能,看那個兒孫摟的多,比之高家,讓人汗顏。

高瓊家族,是踐行高姓文化精神的優秀代表。

這個優秀家族,人才林立,為高姓文化做出了不朽貢獻。

明代,高姓文化的至高點。到了明代,高姓文化體系進一步完善與發展,高攀龍與高拱又是兩位集大成者。

而我們的開山宗賢、一代良師高攀龍,更是旗幟鮮明,他說:

「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多麼樸素而又深刻的哲理。

他還說,做好人,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言,不可草草看過。

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

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亊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

這又是幾段高姓文化精神的至理名言,把高姓文化精神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高啟,不畏生死的大詩人。明初,就出現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面對強權和對文人的不斷淫威殺戮,使得鮮血淋漓,文化凋敝,人性扭曲,精神麻木,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形勢雖說嚴峻,高啟仍自由唱和,不為強壓所動,後擢(左)戶部右侍郎,因不滿朝廷專制,棄官不做,朱元璋懷恨在心。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朱皇帝疑為歌頌張士誠,勸其配合朝廷,高啟不為所動,被連坐腰斬,大卸八塊,寧死不屈。真可謂仁勇兼備,血性方剛。

高拱(1513—1578年),字肅卿,號中玄。漢族,河南新鄭人。中國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嘉靖二十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

高拱不囿於先儒成說,以為其不能得者亦不可強從。直斥程朱理學遠人情以為天理,這個提法很大膽,遭到非議。他提出理在事物,無其事即無其理。他對字更有一套獨到的見解,把比作秤上的,兩者關係是蓋經乃有定之權,權乃無定之經,無定也,而以求其定,其定乃為正也。即:權和經是對立的統一體,凡事皆有經,其事實行時應認真權一下,使權與經得以統一。

的問題上,認為苟出乎義,則利皆義也;苟出乎利,則義皆利,只要擺正義和利的關係,言利也不是不好,痛斥了君子不言利的迂腐觀點。

他還認為正因前人沒有把握住這種關係,才造成經制之略置之不講,善理財者不聞,禍國殃民。

他自己十分重視理財,重視有關國計民生的政務,主張務實。他的學術思想正是他行使政務、取得政績的思想根源。

政治、文化、哲學於一身的集大成者。高攀龍(1562- 1626年),字存之,又字雲從,江蘇無錫人,世稱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東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遺書》12卷等。

高攀龍是政治、文化、哲學於一身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進一步豐富了高姓文化精神的內容。

高攀龍是東林學派的精神領袖之一,與顧憲成兄弟創建了東林書院。

他在學術思想上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倡「治國平天下」的「有用之學」,反對王學(王守仁學派)末流的「空虛玄妙」之學。這又是一個大膽的口號。他認為「無用便是落空學問」,「立本正要致用」,把「治國平天下」看做是格物致知和個人道德修養的必然結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畢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因此後人評價他「居與游無出乎家國天下。」

無論在朝在野,高攀龍時刻關注國家的命運,關心百心的生活。在邪惡面前捍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了崇高的氣節。他的思想與道德足以成為後世楷模。

《復性收攝----高攀龍思想研究》一文,重新闡釋和挖掘中國傳統哲學的意義世界,促使其精神的現代轉型,是現代性文化價值體系確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對新一代高子的思想,做了高度評價。

他的「高子家訓」,更是天下名訓,金石玉言。

高拱與高攀龍他們都有著多年的政治實踐與坎坷的經歷,比那些名儒的見地更接地氣,也更豐富,因此,他們的思想、文化與施政綱領,現實意義更強,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待於進一步挖掘。

他們的道德思想,精神品格,至理至言,隨著歲月的增加,更加輝煌燦爛。

三、高姓文化精神的豐富性

高姓文化除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富有特色外,其它方面也富於建樹。

從漢代高誘首開註疏之學起,到當代已有數千人之多,在幾十個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尤其在戲曲方面,僅元明兩朝,就湧現出了一大批作家,僅舉幾例:

高則誠、高濂、高文秀、高克禮、高文道等戲曲作家,都留下了傳唱千古的佳作,也留下了他們的文化思想。

科學技術在當代更是突飛猛進,凸顯了高姓人的聰明才智。

1高姓文化的包容性。儒、墨、釋、道融通,是高姓文化的一大型特點。

高傒在姜太公文化基礎上,對高姓文化有了新的系統性的創造與建設。

政治上,以周天子為中心;奉為天下宗主,政治核心;以強有力的軍事行動,合諸侯,匡天下,以融和諸候為主;堅持君臣議事與決策相結合制度,反對君主專制,已具民主的雛形。

3、軍事家的戰略戰術。據資料顯示,高姓封候稱王等武將,以數千計,僅中華民國與共和國的上、中、少將也有數百之多,其中不乏軍事思想家,而沒有留下軍事思想的,也用赫赫戰功,實踐了種種軍事思想與高超的戰略戰術,從他們諸多不凡的經歷與故事中,足可以領略其風采與思想

4、高傒後裔對高姓文化的貢獻。高姓人在每個朝代,都很重視文化建設,除戰國時期高柴、高叟、墨家「三高」、漢魏唐宋一大批文士外,當代還有更多的高姓名人,譜寫了新的篇章。

5、關注經濟發展。高傒主張:經濟上多業並舉,廣開商道,民富國強,民富當先;發展私田,農商結合,壯大個體。歷代特別是當代一大批經濟人士十分關注經濟發展。

6、獨特的科學技術。高姓對科學技術的貢獻,為「高姓文化體系」的建設,也填寫了輝煌的一頁。

7、文學藝術里透著高姓文化精神。詩言志,言為心聲。詩文書畫紀實嘆世,托物言志,是作者心聲與志向的表達,也是一種文化的展示,從這些高姓作家藝術家的事迹與作品裡,所展示的文化精神是豐富的,也是深刻蘊厚的。

8、高姓文化里的尚武精神。高姓的尚武之風,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高傒子孫世襲三百多年上卿,多是崇尚武功的,到了兩漢,其後裔多是崇文,到晉與十六國,尚武之風又起,至宋代,達到頂峰,名振唐宋兩朝的眾多「高家將」,其身影一個個躍動於青史,熠熠生輝。

尚武精神,正是貴族的風範。

尚武,就是傳家立業的寶。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就要建功立業,要建功立業,途徑之一,就是尚武,從軍,必當將。

9蘊含豐厚的企業家精神。做有思想有文化的企業與品牌,是高姓企業的核心價值。

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就是在推廣思想,生產文化,營銷價值觀。

這是高姓品牌之樹常綠的秘訣。

高姓企業數以萬計,有一大批優秀的高姓企業家,他們創立的企業家精神,也極大地豐富了高姓文化。

經啇,最能充分顯示一個的才能與情懷,古來如此。早些年以至更早,中國社會是抑商、壓商、迫害商人的,這是極端愚昧、落後的政策與意識。

現代企業家,繼承了傳統商人的精明,但比他們多了很多東西,特別是高姓企業家群體,他們創造財富的同時,更多的是創造了不同凡響的人文精神,在人們享受他們創造的精美產品的同時,也享受了他們自已的文化與思想。

高姓企業家精神,不僅僅奉守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它的蘊含是豐富的,也是飽滿厚重的,已成為高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有思想的企業家,是高姓企業家群體的不懈追求。

10、傑出的外交思想。春秋外交家高傒主張:外交上強邊共榮,互助互惠,多爭少戰,爭而不戰,謀求經濟發展。

詩人高適對唐帝國的邊關政策多有不滿,提出了自已的解決之道。

唐朝宰相高士廉是一個偉大的外交家,請看兩位名人對他的評價:

李世民:高士廉涉獵古今,必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耳。

劉昫(唐門下侍郎):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無玷,保君臣終始之義,為子孫襲繼之謀。社稷之臣,功亦隆矣;獎遇之恩,賞亦厚矣

高世則在宣和末年(1125年),負責接待金國使節,表現出卓越的外交才幹,從此成為北宋的重要外交官之一,深得徽宗(1101—1125年在位)倚重。

11、響徹大地的孝賢文化。說到孝與賢,傳統文化中,官與孝是緊密相連的,不孝的人是不可做官的。後來,將孝,或大孝,當作了做官的基礎或條件,從孝的表現上擢升,所以就演繹出一幕幕愚孝的悲喜劇。

「泣血三年,搭寮而居」,就成了行孝者的常態。

而最早的察舉制最主要考察的就是「孝」,他們認為有孝心的人就有才能,因而孝經常和「賢」連用,誇讚人的品德高尚,才能突出。

孝與賢是一個群體的基礎文化,假如連孝與賢都失去了,何談高尚、高貴呢?

在古代,高柴就是孝賢的典範,現在,高姓人將孝賢文化翻出了新意,高姓宗親總會每年表彰的孝賢人物,就是高柴孝賢精神的傳承者。

四、高姓群體的價值觀

價值觀形成的文化基礎。高姓始祖高傒率先提出了高姓人的價值觀:剛健,作為,建立功業,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

宗親做了較為全面的總結綜合各地高氏族譜中的族規,其內容主要有家規、家訓、家戒三個方面:

(一)、家規。高氏的家規,以「報效祖國」、「敦睦鄉里」、「尊長敬上」、「團結族群」為大義,具體有以下十二條:「報國家」、「睦鄉鄰」、「尊長上」、「敦孝行」、「篤族群」、「和夫妻」、「重幼教」、 「尚勤儉」、「濟貧困」、「慎喪祭」、「正嫁娶」、「崇師友」。

(二)家訓。 高氏的家訓, 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長幼有序」、「夫妻有別」、「生活有律」為大義。具體有以下十二條:「拜祖塋」、 「敬長輩」、 「侍父母」、「恭兄弟」、「習詩禮」、「重綱常」、「立正業」、「節財用」、「完國賦」、「息訴訟」、「倡公善」、「書傳世」。

(三)、家戒。 高氏的家戒,基本上是家規和家訓內容的延伸與補充,是一些具體行為的規範,之所以稱為「戒」,就是用來告示本族人不允許做的事。

這些寫在各地各個家譜上收集的族規,是高姓兩千多年來,高姓族規文化的精華,對高姓群體人生觀的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族文化,首先要講家族觀,家族觀包括祖業觀、物權觀、祖先觀、繼承觀、後代觀等,這些觀念溶解到下面的六觀中,六觀正確了,家族觀自然就正確了。

1、功利觀。尚義貴利,永遠是高家的標準

2、事業觀。儒家是「君子不器,重道輕術」,而高姓文化是重道也重術。

3、愛情觀。不攀附權勢與富貴,不講門當戶對,以感情為基礎。

4、生活觀。正確的生活觀,來自飽學,學識才是生活的嚮導,別無捷徑。

5、家庭觀。性格仁和,且多孝心,遵守禮制,孝敬父母。

6、生死觀。危難面前,不懼生死,何種言行,最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取向。

五、高姓群體的人格特徵

1、捨生救義為救義而獻身,是高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高傒起,公元前六世紀中葉到21世紀的今天,一脈相傳。

2、尊賢尚功。從血緣始祖姜太公起,就提倡尊賢尚功,後來,這幾乎成了高姓人人生的律條。人活一世,不建立功業,他的人生是蒼白的。使人生亮麗,有色彩,有條件時要轟轟烈烈一番,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3、厚徳孝慈。厚德之人,首先要講究仁義,與事忠,與友義,秉持這種美德的高姓人,歷代不絕。

4、勇武剛毅。「餘勇可賈」是個成語,說的是古人高固,其精神傳揚千古,也成了高姓文化精神的內質與主流。

5、開拓進取。

6、勇於擔當。

7、救助苦難。救苦助難,悲天憫人,也是高姓文化的重組成部分,從古至今,不乏生動事例,令人感動,值得後人效法,並發揚光大之。

六、高姓文化精神的特色

1高姓文化精神的首創

獨創,是優秀文化的結晶,是一個群體的大智慧,一種文化成熟的表現。

兩千七百多年來,高姓人在多個領域,多有獨特創見,從那麼多的第一、首創中,便能略見一斑。

中國實現帝制以後的兩千多年,傳統文化是守舊的,呈守勢狀態,不鼓勵創新,它鼓勵槍打出頭鳥,正如俗話說的那樣:「出頭椽子先爛」,誰出頭就消滅誰。所以,中國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特別是現代技術就落後了,因此,在中國搞創新就需要很大的勇氣,背著沉重的枷鎖搞創新,這樣,高姓人的創新就更有價值了。

高堂生,西漢禮學創始人。高誘,漢代批註學創始人。高思繼,四季拳創始人。高魯,中國現代天文學奠基人。高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譽為「光纖之父」。高行健,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高耀潔,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等等。

2、高姓文化精神的當代性

在當代,高姓傑出人物更是巨星閃爍,光輝燦爛,有一大批擁有了一定的國際地位與影響,給高姓族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譽,他們的思想與文化創造,極大地豐富了高姓文化精神,進一步發展了高姓文化體系。

這一大批傑出人物,他們關注當下,關注底層,體恤民間,是社會公認的公知與勇者,下文會提到他們的名字。

自高傒於兩千百前創姓以來,我們高人有一條一脈相傳的家風:自我擔當、慷慨舉義、追求高遠、心胸博大,在探索真理的崎嶇道路上,奮勇跋涉,不知疲倦,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響亮的名字,有一群高大的身軀,他在影響著我們的現實生活。

一切文化的表現都會落實到當代現實生活中。

一種文化再優秀,再絢爛,無益於當代,無益於百姓,又有什麼用呢?有益於當世,潤澤後昆,這是高姓文化精神的最大特點。

3、高姓文化精神的現代化

樹立文化精神的現代化,首先要摒棄腐朽的舊文化舊道德,特別是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等,勇敢地接受或溶入現代文明。

現代化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深入骨髓的平等觀念,二是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三是明確無誤的權利,四是靈魂深處的法制意識,五是無需提醒的人文意志,六是理性思考的獨立精神。

高姓文化精神,特徵之一,就是這六個條件,還它是一種包容性、前瞻性文化,極具現代意識的先進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她能自我調節,自行容納,自行發展,自行進步。

當然,走在時代前列的高姓人,首先是一位合格公民,若具備上述六個方面的要求,其面貌更是展新的。

一大批高姓人的己經走在了時代前頭,他們的國際視野、現代意識、與時俱進的思想,進一步豐富了提升了高姓文化精神,對高姓文化的發展,有著開創性意義。

他們作為時代先鋒,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上,做出了表率。

這種現代性的質素,又使高姓文化精神擴展了內容與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豐富。

筆者在《家族文化現代性》一文中說:「在這方面,我們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我們的鄰國韓國、日本及新加坡,都已做出榜樣,他們都處於華夏文化圈,在現代文明的輝映下,已經轉變為現代社會,公民社會,又保留了傳統文化。特別是韓國人,他們有著自己的明晰的做人理念:為國盡忠,敬信節用,愛民如子。人倫之中,忠孝為本的倫理觀念,已溶入到了韓國人的血液里,成為國家發展與個人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他們也是儒家文化圈裡人,都能轉變為現代人,我們為什麼不能?

海峽西岸、珠三角地區的高姓宗親,其思想境界、現代意識、經商才能等等,多數人基本可以與發達的「四小龍」地區的公民比肩而立。他們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得風氣之先,轉變觀念快,胸襟開闊,眼界高遠、勇立潮頭,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的業績與表率作用,已經深深地、廣泛地影響了其它的地區的宗親。

4高姓文化精神的國際性

高姓人走出國門的越來多,成年後又到國外發展、講學、定居,他們在各個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凡的業績,在這些文化創造里,也滲透了高姓文化的因子,弘揚了高姓文化。

高耀潔赴美後,連續出版了幾部書,特別是她的傳記,專門介紹了高氏家族的文化。

定居美國的高爾泰,其演講的內容與繪畫內容,主要還是中國文化。

在美國大學當教授的高名潞,仍以宣傳中國文化為主。

在法國的高行健、高遠,其文化視野更加宏闊,但基調仍是中華文化。

哲學家高宣揚,身居德國,對傳統的中華文化闡釋更加深刻。

被譽為世界二胡大師的高韶青,移居加拿大,把傳統的二胡音樂,改造成了國際音樂。

科學家高益槐被稱為紐西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他的菌類研究成果,贏得了國際聲譽。

高武圖,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他的外科醫術也贏得了國際聲譽。

還有身居美國的高琳玲、高新新、高娓娓,也創造了不凡的佳績。

高敏到加拿大後,把她的「金牌精神」也帶到了異國他鄉。

遷居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來、荷蘭、越南等國的高姓宗親,除親近所在國的文化外,也宣揚著高姓文化精神。

隨著出國高姓人的增多,高姓文化的世界意義越來越強。

5高姓文化精神的前瞻性

我們敬仰我們高姓的所有英雄,除此,還應該進一步強調,在現當代,高姓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的傑出人物,他們在思想、文化、藝術、科學等領域,均有建功立業:除上面提到的高耀潔、高錕、高行健,還有高長虹、高爾泰、高華、高希鈞、高名潞、高爾品,高文謙、高智晟、高氏兄弟等等高姓真君子。他們精神獨立,獨於天地精神往來,追求獨立人格,獨立思想,並有深厚的思想與學術建樹,他們都走到了時代的前面。他們懷抱一腔真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張橫渠)他們的思想是超前的,有預見的,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在國內乃至國際,都有了一定影響。

願他們的名字與精神,如天空中的星斗一樣,照耀大地,也照亮我們的心頭。

由於他們的思想與藝術成就,使「高姓文化體系」更加完美。

當然,這個豐饒的文化礦藏,還有待於探尋、挖掘、研究與提煉。

隨著這個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傳播,高姓群體將會更加興旺,湧現出更多優秀人才。

結語

自此,觀察當下,魔長道消,官場腐敗,道德淪喪,民風衰敗,令人深深憂慮,古人的貴族精神徹底淪落了,現代文明還沒有起步。起碼,孟子倡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早已沒多少人遵守了。孔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也沒多少人記得了。而高攀龍的話:「吾人立身天地間,只思量作得一個人,是第一要義,餘事都沒要緊。」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梁啟超先生說過:「人人獨善其身,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謂之公德。」私德在於自我約束,公德在於自身修養。

這些都是文化精神的指導原則。

可是,到底什麼是文化呢?是學歷?是經歷?是閱歷?答案都不是。網路上流傳著一種解釋,是這樣說的:1、根植於內心的修養;2、無需提醒的自覺;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才是文化精神的要義。

筆者曾就現實中怎樣自救,提出過「三高」理念。

一為高雅。在很多人都俗不可耐,粗鄙不堪,十分物質主義的時候,你高雅一點點,哪怕就一點點。別隨地吐痰,別亂扔煙巴,別大聲說話,總能做到吧。或著有點追求、有點事業心,關注一下貧苦之人,總能做到吧。這僅僅是最簡單的要求,就算是物質層面的吧。

二為高尚。算是精神層面的,要求也不高。這是一個平庸無聊、自甘墮落的時代,你能守住底線,潔身自好,就不錯了,爭取再稍微好一點點,你再有一點堅守,有一點擔當,有一點犧牲精神,做一點公益,獻一點愛心,那麼,你就是一個高尚的人。

三為高貴。這是一個至高境界,是靈魂層面的追求,很多人難以企及,我們雖然是庸常之輩,應該有一個信仰,最好能參加宗教活動。還應該把高貴作為一種追求,一個目標、一種嚮往、一種理想、一個夢也好啊!

這是人生的三層樓,惟願人們步步登高。

已經有很多高姓人走在了前邊,我們為什麼不緊緊跟隨呢?

只有傳承和實踐現代化的優質文明,才能實現真正的進步。

在此,筆者倡議:高姓人頭頂一個高字,應該首先做個「三高」之人!

再次引用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話:「一切文化都沉澱為人格。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

有什麼樣的文化精神,就有什麼樣的人群。文化時刻影響著每一個人,影響著一個群體。

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文化決定命運,文化決定前途,文化才是一個家族的本性與興旺發達的基石。

願我們的高姓文化,沉澱為我們高姓群體的集體人格。

文化立姓,文化立族,將是我們永遠遵循的家訓。

想用長篇小說《高傒傳》的最後一句話,告誡宗親:一個民族,僅有偉大的思想是不夠的,還要有偉大的人格來支撐!

我想把這句李冬君先生的話改一個字:一個家族,僅有偉大的思想是不夠的,還要有偉大的人格來支撐!

修鍊人格,是每個人的必做功課,甚至一生。

「太公之道不衰,敬仲之風日熾,其在子乎。」(《族引》)

2014年5月一稿

2018年5月13日改

高岳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人。

曾任多家媒體記者、編輯、主編,數十種文化書籍主編。曾任《中華高姓總譜》副總編、《中華高姓文化報》主編、大型雜誌《高姓文化》執行主編、高姓文化國際論壇發起人。

在《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短篇小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介發表過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

著有長篇小說《高傒傳》《七君子》《愛情鎮的愛情》、中短篇小說集《重生》、散文集《遠去的鄉村》、隨筆集《村夫愚言》、話劇《路遙》、電影劇本《高家將》、詩集《冬天的銀杏樹》《貓頭鷹》、報告文學《東方魂》(與張潤剛合著)、專著《高姓文化論》等。

現任《路遙文學報》、《天下盧氏文化報》主編。

高姓家園 出品 | 原創精品 |轉載本文必須註明出處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高姓家園」公眾號gxjy1700,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姓家園 的精彩文章:

TAG:高姓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