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劇在日本 方興未艾

京劇在日本 方興未艾

京劇票房在東京

說起中國國粹京劇在日本的傳播,首先要說的是梅蘭芳先生功不可沒。1919年、1924年、1956年梅先生3次率團赴日,特別是1956年5月,梅蘭芳、李少春、袁世海等京劇名角應邀赴日,在歌舞伎座演出37場,轟動日本朝野,當時的上流社會以能哼哼幾句京劇為榮。京劇從那時開始在日本社會紮根、開花、結果。

100多年過去了,活躍在當今日本的京劇団、社団及票房(以東京為主)有數十家,使中國這一傳統的國粹藝術在鄰國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

京劇票房在東京

2009年11月14日,日本最長壽的京劇票房在東京慶祝60誕辰。六十年前,以朱震球為首的中國駐日代表團里一些愛好京劇的團員們成立了「中國駐日代表團同仁平劇組」,以後為了搞演出,又吸收了不少團外人員,更名為「中華業餘平劇團」(北京曾被稱為「北平」,故京劇也曾被人稱為「平劇」)。由於票友並非三天兩頭搞演出,很多時間是自娛自樂,研習京劇,因此不久「中華業餘平劇團」又更名為「中華國劇業餘研究社」。1953年中國代表團解散,能拉會唱兼司鼓的朱震球及一些團員離日,研究社一下子冷清了下來。正在這時,上海名票章英明從香港來到東京,加入了研究社。由於章英明唱、演、拉、打都會,被眾票友推為總指揮。根據他的建議,「中華業餘研究社」簡稱為「東京票房」,從此「東京票房」的名字響徹海外和中國大陸的票界。

東京票房是當時日本唯一的京劇票房。票友三教九流,歷經四代。以前曾有民國政府駐日外交人員, 有來自港台和大陸的工商業者及其家眷,其中有清末洋務運動的主將盛宣懷的兩個孫子盛毓度和盛毓郵及其他們的太太。票房的活動地點曾長期設在他們經營的留園飯店和新亞飯店裡;後有攻讀戲曲專業的日本學生,當今從事中國戲曲學研究的大學教授中有幾位曾是東京票房的票友。現在,則有大學教師、公司職員和退休人士等十幾個人,其中包括慶應大學教授和原日本駐加拿大使館官員在內的五位日本人。

東京票房參加者有中國票友,也有日本票友,還有友情出台的專業演員。既有文戲,又有武戲;既有傳統戲,又有現代戲。既迎合觀眾的口味,又照顧到票友的水平,還力圖展現京劇的全貌。知名度較高的《霸王別姬·劍舞》由日本票友神原潔子表演;觀眾熟知的《貴妃醉酒》由日籍華人票友草野英子主演;動作難度較大的《水滸傳·獅子樓》和《天女散花》片段則由專業演員陸海榮、蔡際東、張桂琴飾演;另外,京胡協奏曲《迎春》由票房琴師葉向東和客員琴師張艷合奏;演繹故事的兩出折子戲《四郎探母·坐宮》和《紅燈記·痛說革命家史》則由中國票友吳敏、於播和徐利扮演。其中壓台戲《紅燈記》,以前從未在日本舞台上亮相過。為了照顧在日華人觀眾的興趣,票房特地安排了這個節目。果然不出所料,不少中國觀眾就沖著《紅燈記》來了。

此外,一些搞中國文化研究的日本老師也專程來看《紅燈記》,因為《紅燈記》名氣很響,常常出現在記載文革的資料中,但他們卻無緣觀看。傳統京劇可以通過訪日京劇團的演出一飽眼福,唯有《紅燈記》是不可能成為訪日京劇團的節目的,因此他們要來一睹《紅燈記》的芳容。票友在排練《紅燈記》時曾經擔心《紅燈記》太為中國觀眾所熟悉,要博得掌聲很不容易。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票友們花了半年時間模仿樣板,終於得到了觀眾的認同。特別是李奶奶的「痛說」,不僅讓一些中國觀眾看了唏噓不已,也讓有的日本觀眾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絹。當然也有個別日本觀眾對《紅燈記》里提及鳩山表示不解的,認為鳩山是民主黨政權的首相,和中國很友好,戲裡的日本憲兵不該取名叫鳩山的。其實在排演時,中國票友曾提出是否要將「鳩山」改成「秋山」,但因日本票友反對,認為藝術就是藝術,不要去跟政治掛鉤,主張「原汁原味」,所以最終沒有改。

2009年11月14日,慶祝東京票房60誕辰公演是在東京荒川區一家擁有一千多個座位的大劇場里舉行的。由於票價便宜,才1000日圓(約合75人民幣),加上演出前幾天,日本的《東京新聞》和在日的兩家華文報紙先後登載了票房公演的消息,以致觀眾蜂擁而至,上座率達到四分之三。中國駐日大使館的一位官員看到這一場面很是吃驚,說經常看京劇,從未見過來這麼多人的,且觀眾層次不一,來自各行各業。說明藝術是無國界的,京劇能為日本觀眾所接受。演出結束後,中日觀眾的反應是節目豐富多彩,很有意思,票價還便宜。觀眾評價《坐宮》最有趣;《獅子樓》最驚人;《紅燈記》最感人;《天女散花》動作最優美。有的觀眾第一次看京劇,覺得京劇並不是那麼深奧難懂的,門外漢完全能接受;有的觀眾覺得京劇與歌舞伎有相似之處;還有的觀眾認為看了京劇,加深了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了解。總之票房的這次公演給中日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些觀眾還議論這樣的演出明年是否還會舉行。

在海外,票房舉行公演相當不易。除了經費難籌外,道具和衣服也難借到。經費一般由出演者分攤。不夠的話,票房從會費中取出一部分錢補貼。這次公演,原票房社長、98歲的章英明給了近三分之一的贊助,算是額外的幸運。道具和衣服一般是向當地的專業演員借,借不到就得自己去買。有的買不到,只好自己設法製作。如《紅燈記》,煤油燈買不到,只好用汽水瓶做;憲兵的大衣買不到,只好找相近顏色的舊風衣代替;鐵梅的辮子買不到,開始想用清朝遺老的長辮子,結果不行,只好用半截辮子,接在演員自己的頭髮上將就了。

雖然演出花費很多錢財和精力,但聽到觀眾的鼓掌和贊語時,票友們還是覺得付出是值得的。演出既能提高自己的技藝,又能弘揚京劇,還能加深中日文化交流。票房代表、慶應大學文學部教授山下輝彥在致公演開幕辭時說得好:如票房公演有助於文化交流將是一大幸事。希望通過演出,讓更多的人理解中國文化,喜愛京劇,加入票房,登上舞台。八十年代的票友、京劇研究專家、明治大學教授加藤徹在公演祝辭中也說得非常好,他說東京票房是他學習京劇知識的母校,是戲迷的燈塔,作為戲迷的一員,希望這座燈塔永遠輝煌下去。是的,票友們舉行公演的目的就是希望東京票房長命百歲,票友隊伍能不斷擴大,京劇能代代傳承下去。

在日本,喜歡京劇和想為京劇藝術做貢獻的人大有人在,有在日華人,也有純粹的日本人,這些日本人不但自己在學習京劇,他們也在向自己周圍朋友們宣傳了京劇的魅力。看戲的朋友們也為他們演唱京劇而感到自豪和光榮。可能這些日本學員們水平還有限,但是他們有喜愛京劇的一顆熱心。他們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工資,投資到學習京劇,想唱京劇想當一名京劇演員,值得敬佩。(吳敏圖文)

東京新潮劇團

在日本東京,有有一個 」 新潮劇團 「,是在傳統京劇表演的基礎之上,創作日語台詞,與日本歌舞劇,能劇融合,突破傳統文化壁壘,創作的新劇。新潮京劇劇團創建於 1996 年,團長是出身於京劇世家的張春祥。他曾在北京京劇院做演員,武生行當,後到日本定居。出於對京劇的熱愛,他希望並且也很努力的為培養日本的京劇票友。為吸引更多的京劇愛好者,他從中國買來京劇的全套服裝道具,以唯美的扮相和精美的戲服定期對外公演,」 新潮劇團 「」 幫無數的日本人一圓他們的京劇夢。節假期間《霸王別姬》,票價 4300 日元(260 人民幣),學生票 1500 日元(90 人民幣)有時一票難求,而觀眾則以日本人為主。

日本京劇研究會

最近,日本京劇研究會為紀念其成立30周年,公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東京的京劇》。演員們都是日本人,用中日兩種語言在台上演繹中國京劇傳統劇目《秋江》《天女散花》和《辛安驛》。華美的服飾、詼諧幽默的劇情、到位的劇本字幕翻譯及演員們功底深厚的表演令人讚歎。日本京劇研究會全部是日本人,成立於1987年,目前真正意義上的會員只有四五人,在眾多日本京劇愛好者的支持和幫助下堅持走到今天。

公演前,演員們要每天排練。他們有的是印刷廠職員,下班後趕來排練;有的是家庭主婦,為家人備好飯菜後坐電車遠道而來。幕後有大學老師幫忙,還有84歲的忠實戲迷幫忙翻譯劇本。會長鹽澤35年前就開始接觸京劇,30年前和日本其他一些京劇愛好者成立了京劇研究會。鹽澤說,35年前她學京劇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學習資料相當有限,只能看中國京劇代表團訪日表演錄像,將中文台詞翻譯成日語,身段只能靠看錄像模仿。當時買不到京劇戲服,只能找人做。上世紀80年代,她還特意去北京學過一段時間戲。30年過去了,65歲的她依然活躍在舞台上。

鹽澤說:「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文化很多,當然也有來日本後發展的文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希望亞洲國家能夠好好相處,這是我從京劇中學習到的。中國有很多好的詞語,比如溫故知新、知古鑒今等等,京劇中有著許多我們不能遺忘的東西,比如人性,希望京劇能助大家了解異國文化。」英俊小生逢澤脩生今年26歲,主演的電影《青春的書籤》即將公映。這次友情客串讓他對京劇萌生興趣。他說:「第一次演京劇,覺得很有意思,以後有機會還會參加這樣的演出。「國之相交在於民相親。」京劇研究會等日本京劇團體,為日本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之窗。

日本京劇院

日本京劇院是目前活躍在日本舞台上的一支有生力量。團長吳汝俊1963年出生於南京,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男旦演員,從表演到創作,樣樣精通,曾自編、自導、自演過轟動一時的《武則天》及《貴妃東渡》等京劇大戲。

1984年吳汝俊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國戲曲學,2001年演出原創新京劇《貴妃東渡》,飾演楊貴妃。被譽為「21世紀男旦」。2003年出演自創的新京劇《武則天》中的武則天。榮獲「第17屆日本金唱片大獎——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特別獎」。 第二專輯《夢鄉》發行。

京劇「朋友會」

京劇朋友會是日本草加市學習中文的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已有28年的歷史。現有會員60人,從初級班到研究班分5個班,每周日上午上課。

一年搞兩次大的聯歡活動:春節會和七夕會,參加者有一百二十餘人,除了會員之外,還有大中學生和其他學習漢語及喜愛中華文化的人,另外還有一些中國人和留學生。「朋友會」會長叫村本敏,該朋友定期舉辦京劇講座,講師由東京票房元老和指揮、慶應大學名譽教授、語言學家山下輝彥先生擔任。他除了介紹京劇的歷史、京劇的特徵(生旦凈丑和唱念做打)以外還把京劇與歌舞伎的異同向授講學員作認真的分析。講座還請專業演員黃鑫洋配合做示範。台下觀眾聽得津津有味,學員認真做筆記。一個留學生說,她雖在中國長大,但對京劇並不了解。今天第一次知道京劇這麼深奧,這麼有意思。山下輝彥在介紹京劇基礎知識。專業演員黃鑫洋在旁作示範。通過京劇講座匯聚喜歡京劇的日本京劇愛好者排練折子戲並舉行彙報演出。目前他們排練演出的有兩個折子戲《釣金龜》和《游龍戲鳳》、一個彩唱《巡營》。大多數觀眾是第一次看京劇,因為有中日文字幕,加上前面講座已有說明,他們都能理解劇情,覺得很生動有趣。(吳敏圖文)

櫻美林大學京劇團

2012年3月15日,梅葆玖應日本櫻美林大學之邀,赴日參加了該學校的博士受典儀式,也像父親一樣,成為了「梅博士」。櫻美林大學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前身櫻美林學園的創始人、首任校長清水安三曾是梅蘭芳的摯友。而時任校長佐藤東洋士也對京劇也非常喜愛。櫻美林大學曾於2000年開設京劇課程,也是當時日本唯一一個開設中國京劇課程的大學,常常舉行京劇演出。2006年,梅葆玖的弟子、梅派京劇第三代傳人袁英明開始擔任這門課程的老師。2017年12月27日晚,日本櫻美林大學學生京劇團訪華演出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的舞台隆重上演,《三岔口》、《白蛇傳》等京劇經典劇目,讓近2000名觀眾享受了中國國粹藝術。據了解,經日本文部省批准,櫻美林大學於2000年開設了中國京劇課程,成為日本唯一一所教授京劇表演藝術的大學。本次學生京劇團演出由該校中國著名梅派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戲曲學博士袁英明教授親自指導。參加演出的40餘名演員大多為日本櫻美林大學戲劇專業的學生,年齡在19-22歲之間。該團於還曾在上海戲曲學院與中國學生進行過交流。

中國國際京劇票友聯盟日本分會

上面介紹了日本眾多的京劇院、團、票房以及票友會,這些大都在日本東京。下面介紹一下西日本唯一的中國京劇票友會「中國國際京劇票友聯盟日本分會」的情況。

中國國際京劇票友聯盟日本分會成立於2016年10月,會長劉成。目前京劇票友群有48人,其中日本籍18人。日本票友會每月活動一次,主要是以普及京劇知識、傳播京劇文化為主。

由於以大阪為中心的京、阪、神地區是日本歷史上的古都,文化比較發達,好多日本傳統歷史劇都發源於這一地區,因此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但中國的國粹京劇在這一地區傳播比較薄弱,然而這也是為什麼把中國國際京劇票友聯盟日本分會放在大阪的理由所在。

日本分會大多數會員都是從零基礎開始學習京劇的,年令也在30歲到75歲之間。藝術指導是秦帥老師,他畢業於中國戲劇學院,又在專業劇團工作過多年,很受會員們的愛戴。日本分會的會員一般都能唱幾句樣板戲,同時對傳統劇目也抱著積極學習的態度。

通過一年多的學習與練習,日本分會會員們已經能在唱現代戲的基礎上、學習了很多傳統劇目和唱段,如:《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坐宮》、《空城計》、《鳳還巢》、《野豬林》、《鎖麟囊》等。日本分會會員中有學習梅派、程派、李派的,老生、花臉、青衣、老旦演員也基本成形。目前,現代戲已經開始綵排沙家浜《智斗》一場析子戲,傳統戲正在排練四郎探母《坐宮》,會員們已經自備了部分演出服裝每個月的活動地點在大阪中日新報新聞社活動室。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際京劇票友聯盟日本分會成立一年多極大帶動了西日本華僑華人和日本京劇愛好者興趣,每次活動視頻發布後都受了了熱烈傳播,視頻觀看人數迅速超過萬人。

京劇在日本 正方興未艾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國門,京劇藝術也越來越在海外廣泛傳播,特別是中國國家級的院團帶著精典國粹京劇多次赴日本演出,更是帶動了在日本的華僑華人以及愛好京劇的日本國民極大興趣。國家京劇院赴日本巡演,55天52場。

2017年,為紀念中日建交45周年,3月7日至4月30日,應日本民主音樂協會邀請,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委派,中國國家京劇院赴日本巡演團一行60人,由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率領,攜經典劇目《金錢豹》《太真外傳·長生殿》《鎖麟囊》在日本28座城市開展了52場巡迴演出,行程數千公里,觀眾近10萬人次。于魁智、李勝素領銜的《長生殿》取自京劇全本《太真外傳》,楊貴妃的名字在日本日本家喻戶曉。

隨著國粹走出國門,以及海外華僑華人以及日本人對京劇的關注力不斷提高,相信京劇在日本會越來越受到廣大僑胞和日本人的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平杯官微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和平杯官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