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多起高官被老百姓當街痛揍甚至命喪九泉,為何不追責?

歷史上,多起高官被老百姓當街痛揍甚至命喪九泉,為何不追責?

提起古代官員出門,容易想到如此「威肅」場面:官員坐於轎中,一群跟班打手前呼後擁,前面兩個小吏一個一個牌子:上寫「肅靜」和「迴避」。

你別看這些官員人模狗樣,但歷史上,曾發生多起官員是甚至高官,被老百姓當街痛揍甚至命喪九泉,而且大多也不了了之,這是為什麼呢?

張飛當街痛揍督差,一來張飛是粗人,脾氣暴躁,二來那督差不僅羞辱劉備而且索賄,確實可惡儘管是欽差大臣,碰到張飛,當然只有挨揍的份。類似這樣的貪官被毆,在歷史或小說里不勝枚舉,比如陳勝吳廣、宋江方臘等人,就是專門揍這些貪官污吏。

然而,儘管因貪污受賄被湊占多數,但也只是誘因之一,還有因強制拆遷、外交政策等原因被當街痛揍的,北宋末年就發生一起,被揍的竟是省(部)級高官,而且還被送往黃泉路。

北宋末年刑部尚書(正部長級)王雲,一次陪同王爺趙構出使金國議和,行至磁州,當地守將知州宗澤聞訊趕來,在城外一個小廟門口拜見二人,談了沒一會,很多百姓漸漸地圍了上來,想阻止王爺去金國談和,直到把趙構和王雲的隊伍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時,王雲騎上馬對百姓大聲吼道:「朝廷自有法度在,爾等攔住官轎,成何體統,都快給我閃開,不然以叛逆論處!」

幾年來,王雲曾干過多起無償強制拆遷老百姓房子的事,搞得老百姓流離失所。此時,有人認出了王雲,就忿忿嚷道:「你當初拆我們的房子時說是為了抵抗金軍,我們也是大宋百姓,為國家做點犧牲也是應該的,結果現在又去金國大營議和,這叫什麼事。老百姓經久戰火攪擾,疲於奔波,早就憋了一肚子怨氣。

王雲的傲慢呵斥,將百姓心中的積怨一下子引爆了,紛紛大罵王雲,這時,有人突然用力將王雲拽下馬,王暈錘不及防跌落在地,於是眾人一擁而上,拳打腳踢,後面的群眾也紛紛加入其中,以解拔我房、賣我國之恨。

宗澤鄙視王雲的為人,不願上前勸解,趙構深知眾怒難犯,也不說話,結果沒一會,一個堂堂的省部級朝廷命官,竟被老百姓當街活活揍死了,趙構這次嚇得不輕,以致後來沒了生育能力,議和之事由此擱淺。

1596年,萬曆皇帝委派馬堂任臨清市稅務局長。馬堂到任後,僱傭了一批打手勒索昨一個市民、商戶,抽稅罰款,貪污中飽。據記載,山東每年抽稅不下十五萬兩白銀,而上交稅不過七萬八千兩,其餘全部塞進了稅使們的腰包。馬堂在山東七年,就隱匿了130萬兩。

為逼人納稅,馬堂及其爪牙們私設公堂,不惜凌辱商人和手工業者,甚至殺人斬首,草菅人命。原來臨清地區:雜糧十石以下,以及小本生意一律不收稅。但馬堂卻一反常例,凡肩挑背負,販賣米、豆等小本生意的盡興收稅;甚至連農夫村婦,以斗粟、尺布相交易,也被搶奪。馬堂還網羅了數百名地痞無賴,橫行臨清,搞得肩挑販賣的不敢進城,遠近罷市。在馬堂一夥的摧殘下,常來臨清的三十八家客商只剩下兩家;臨清城裡三十二家綢緞店倒閉了二十一家;七十二家布店倒閉了四十五家,「中產之家,破者大半」。

1599年4月,臨清終於爆發了由商人、作坊主、工匠、徒工參加的反稅監馬堂的鬥爭,王朝佐是這次鬥爭的領袖。

王朝佐「織筐子也,素仗義」,不畏強暴,他對馬堂手下爪牙白晝在通衢人道上橫行的行為十分憤怒。萬曆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王朝佐激於義憤,率領1萬多名市民到稅署衙門,要求馬堂免去重稅,馬堂見勢恐懼,不敢出面,命兵丁向外射亂箭,當場死兩人,擊傷數人,這更激起群眾的憤怒。王朝佐振臂大呼,破門而入。民眾縱火焚燒了馬堂的衙署,當場殺死馬堂的抓牙30多人,這些爪牙都是手臂上刺有花紋的慣偷。馬堂在守備王煬的護衛下,倉皇逃走。

在利瑪竇所著《中國札記》中也記載了昨一個民變的有關情況。他在書中寫道:「皇帝派太監們出去收稅,其實就是掠奪。其中一個名叫馬堂,住在著名的臨清港。當地居民和駐軍奮起反對他,燒毀了他的家,殺死他所有的家奴。他若不是化妝逃路,避開了憤怒的人群,人們說他自從遭了那場災難後,變得比以前更壞了。」

事件發生後,官府對群眾施行鎮壓,明神宗詔捕首惡、「株連甚眾,民多逃亡」。為保護群眾免受迫害,王朝佐大義凜然地挺身而出,慷慨地說:「首難我者,請獨當之,勿累無辜」。 七月二十日,王朝佐被殺害,臨刑時引頸受刀,神色不變,從容就義,圍觀者數千人,無不為之嘆息泣下。

臨清人民為了紀念王朝佐,於天啟年間建立了「王烈士祠」,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臨清人民又為王朝佐立碑以示紀念。

真應了那句「哪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不僅高官被揍時有發生,就連皇帝也未能倖免。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任意殘害宮女,宮女忍無可忍,為了維護生存權,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宮女楊金英帶領十幾名年輕的宮女,將繩子套在了皇帝的脖子上,想勒死皇帝,除掉此「惡霸」,但由於宮女們在作案過程中慌亂害怕,錯將繩子結成了死扣,儘管無法勒緊,但還是把嘉靖帝勒暈了過去。「壬寅宮變」後,這些宮女自然全部處死,但皇帝也因此受驚過度,從此離開紫禁城寢宮,搬到皇城西苑的永壽宮煉丹修仙去了。

其實,古代百姓維權,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這些弱勢群體的維權能最終取得勝利,僅憑個人的努力很難做到,幸運的是,古代百姓確實在維權過程中,也碰到能真正為他們做主伸冤的包青天,儘管鳳毛麟角,但依然是百姓心中的太陽,請看《百姓之福:古代那些著名的包青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