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

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

本文內容已經過同行評議,以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表,可作為有效引用數據。由於優先發表的內容尚未完成規範的編校流程,本刊不保證其數據與印刷版內容的一致性。

【引用本文】中華外科雜誌編輯部.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J].中華外科雜誌,2018,56(6):401-402.

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

中華外科雜誌編輯部

頸椎病的定義及診斷原則

一、頸椎病的定義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相鄰結構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神經、血管等)並出現與影像學改變相應的臨床表現的疾病。

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1.頸椎椎間盤退變或椎間關節退變。

2.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

3.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4.有相應的影像學改變。

二、頸椎病的診斷原則

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方可確立頸椎病的診斷:

1.具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2.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椎間盤或椎間關節有退行性改變。

3.有相應的影像學依據,即影像學所見能夠解釋臨床表現。

各種影像學徵象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僅有影像學檢查所見的頸椎退行性改變而無頸椎病臨床癥狀者,不應診斷為頸椎病。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像學所見正常者,應注意排除其他疾患。

頸椎病的分型及診斷標準

一、頸椎病的分型

根據不同組織結構受累而出現的不同臨床表現,可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二、各分型的診斷標準

(一)頸型頸椎病

1.患者主訴枕部、頸部、肩部疼痛等異常感覺,可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2.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頸椎退行性改變。

3.除外其他頸部疾患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頸部癥狀。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神經根癥狀(手臂麻木、疼痛),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一致,體檢示壓頸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2.影像學檢查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3.除外頸椎以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及肺尖部腫瘤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三)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典型的頸脊髓損害的表現,以四肢運動障礙、感覺及反射異常為主。

2.影像學檢查所見有明確的脊髓受壓徵象,並與臨床癥狀相應。

3.除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椎管內佔位、急性脊髓損傷、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脊髓空洞症、慢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等。

(四)其他型頸椎病

該分型涵蓋既往分型中的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

1.臨床表現為眩暈、視物模糊、耳鳴、手部麻木、聽力障礙、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體檢可出現旋頸試驗陽性。

2.影像學表現:X線片可顯示節段性不穩定;MR可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

3.除外眼源性、心源性、腦源性及耳源性眩暈等其他系統疾病。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

一、合乎生理要求的生活和工作體位是防治頸椎病的基本前提,應避免高枕、長時間低頭等不良習慣。

二、非手術治療應視為頸型、神經根型以及其他型頸椎病的首選和基本療法。

三、非手術治療的基本療法及應用原則

1.頭頸牽引:以安全、有效為前提,強調小重量、長時間、緩慢、持續的原則。牽引重量為患者體重的1/12~1/14。可在牽引下進行頸背部肌肉鍛煉。

2.物理治療:頸托制動、熱療、電療等治療方法,可能有助於改善癥狀。

3.運動療法:適度運動有利於頸椎康復,但不提倡使頸椎過度活動的高強度運動。

4.藥物療法: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神經營養藥物及骨骼肌鬆弛類藥物有助於緩解癥狀。

5.傳統醫學:可予以適度按摩,但應慎重操作。手法治療頸椎病(特別是旋轉手法)有造成脊髓損傷的風險,應謹慎應用。

委員會成員

參與本共識討論和審定的專家(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陳華江(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陳建庭(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杜俊傑(空軍總醫院)、高延征(河南省人民醫院)、賀西京(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洪毅(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李淳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李放(陸軍總醫院)、李鋒(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李中實(中日友好醫院)、劉寶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斌(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劉波(北京積水潭醫院)、劉海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少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曉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劉忠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呂飛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魯世保(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馬華松(解放軍第三〇六醫院)、馬迅(山西大醫院)、馬遠征(解放軍第三〇九醫院)、聶林(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彭寶淦(武警總醫院)、任龍喜(北京垂楊柳醫院)、孫常太(北京醫院)、孫浩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田野(北京協和醫院)、王海蛟(河南省漯河市人民醫院)、王歡(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王少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吳德升(上海東方醫院)、吳聞文(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吳增暉(解放軍廣州總醫院)、伍驥(空軍總醫院)、夏虹(解放軍廣州總醫院)、項良碧(解放軍瀋陽總醫院)、閆景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袁文(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藏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張忠民(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趙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九人民醫院)、朱慶三(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執筆:楊子明(中華外科雜誌編輯部)、李放(陸軍總醫院)、陳華江(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想治頸椎病的,抓緊時間去泉城廣場放風箏
前路複位融合術治療伴關節突絞鎖的頸椎骨折滑脫療效觀察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