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工持股計劃為何夭折 樂視網收深交所問詢函

職工持股計劃為何夭折 樂視網收深交所問詢函

職工持股計劃為何夭折 樂視網收深交所問詢函

注重匯兌套期保值航空行業逆勢獲益

據媒體報道,5月8日,海關總署數據顯示,4月進出口回暖明顯。匯率無疑是影響微觀主體進出口意願的因素之一,對於有涉外業務的企業來說,這種影響會直接體現在財務數據中。按會計準則,匯兌損益計入當期財務費用,沖減企業營業收入。當匯兌損益為正值時,企業從匯率變化中受損,反之則是獲利。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已全部對外披露2017年業績,其中披露匯兌損益數據的企業共計2926家,這構成了匯兌損益的觀察樣本。2017年人民幣匯率升值超6%,打破2015年以來的貶值趨勢,由此帶來相關企業匯兌損失、收益情況出現較大逆轉。據媒體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披露相關數據的上市公司匯兌損益合計損失173億元,而2016年為產生收益67億元。當前,美元又有走強趨勢,有分析人士表示,未來進口型或美元使用較多的企業應該提高警惕。

匯率是個複雜的問題。一般而言,本幣升值對進口有利,本幣貶值對出口有利。但在複雜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可能利弊關係也絕非那麼簡單。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曾建議,企業應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態,通過套期保值將雙向波動的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集中精力做好主業;應進行適度的套期保值,要把衍生品交易看作鎖定風險的工具而非賺錢的手段等。遺憾的是,更多的人只看中了「炒匯」暴利,而忽視了套期保值的重要作用。航空業在2017年從匯率變化中獲得收益,值得關注。數據顯示,14家納入航空運輸業的上市公司合計獲取匯兌收益106.86億元,而2015年、2016年分別為損失194.16億元和151.35億元。需要提醒的是,在美聯儲進入持續加息周期後,預計美元大概率走強,這對出口型企業來說,未來可能會產生匯兌收益。在匯率波動無法避免時,企業應高度關注其走勢,並運用套期保值等手段將損失降至最低,將收益擴至最大。

職工持股計劃半路夭折 企業業績持續好是根本

據媒體報道,科力遠員工持股計劃清盤三年虧光本金。昔日斥資1.8億元建倉,如今僅賣得7098萬元。科力遠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持股近三年,其中加了2:1的槓桿,不僅虧光所有本金,還讓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兜底了剩餘損失。不過,員工持股計劃一買一賣的對手方,其實都有著科力遠控股股東的身影。科力遠5月8日晚間公告稱,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對應的浦順12號資管計劃所持公司股票已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全部出售完畢,成交數量為1267.5萬股,佔總股本的0.86%,成交價格為5.60元/股。至此,該員工持股計劃已實施完畢並終止,後續將進行財產清算和分配工作。

員工持股計劃或各種股權激勵計劃,其設計初衷,意在將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捆綁,一般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也有人稱之為「金手銬」。科力遠的上述持股計劃讓員工悉數賠光,言外之意是不但沒有取得應有的激勵效果,反而讓職工利益受損,對企業平添了不滿。這個問題該如何看?顯然,因為一家企業的職工持股計劃失敗,而全盤否定這類計劃的積極作用,是不適當的。或許,企業在執行這一計劃時,並沒有把風險和不可控的因素講足講透,讓職工以為像發獎金一樣必然有所得。必須清楚,員工持股計劃或各種股權激勵措施,並不是「現金」獎勵,而是一種對未來的風險共擔,企業業績好、具有可持續盈利能力,你持的股才有價值,才能在變現時有所增值;在企業持續虧損、盈利無緣的情況下,各種股權激勵也就成了一紙空文,甚至賠本。這就要求職工與企業上下同心、風險共擔。

深交所三十三問樂視網 並非經營不善那麼簡單

據媒體報道,5月9日,深交所向樂視網發去關於2017年年報的問詢函,在函件中,深交所提出了33個問題,要求樂視網結合各項業務的開展情況、現金流情況,說明公司持續經營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結合公司當前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說明公司是否可能觸發凈資產為負導致暫停上市的情形。樂視網在4月27日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 2017年樂視網營業收入為70.25億元,同比降低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38.78億元,同比減少2601.63%,成為A股公司2017年虧損王。樂視網的這份年報最引人注意的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在4月26日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不對樂視網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據悉,在5月9日的問詢函中,深交所集中關注的是樂視網公司經營狀況、會計處理、關聯交易及關聯資金往來、對外擔保等問題。可以說,這33個問題,都夠樂視「喝一壺」。比如,深交所要求樂視網逐項列式截至2017年度,各類負債情況、償債計劃、資金來源及籌措安排,說明公司持續經營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說明公司是否可能觸發凈資產為負導致暫停上市的情形。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樂視多少有點這個意思,本來一個企業,正常發展、適度擴張、合法經營,可以活得很好,但是非要「超常規發展」,非要遊走於法規紅線之間,非要幹些蛇吞象的驚人之舉,問題就來了;雖然有一干大佬曾經前來救場,但也無濟於事。監管層的問詢,顯然不是問問就完了,涉及的經營合規性問題,重大經營問題,以及誠信問題,都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經濟參考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參考報 的精彩文章:

普京能否續寫俄羅斯大國傳奇
法國財長強硬表態重挫法航-荷航股價

TAG: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