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怕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他們

最怕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他們

***文章配圖來源於電影《後來的我們》

01

前幾天去看了劉若英導演的處女秀《後來的我們》,之前宣發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故事裡的愛情和某些生活經歷似乎讓無數人產生共鳴,再加上主創和導演本身的故事以及一系列的主題曲的發布,都讓人備受期待。果不其然,整個電影院里的人都在哭,抽紙巾的聲音、嗚咽和擦鼻涕的聲音此起彼伏。

我旁邊坐著一位男士,也許是帶入了自己的故事,全程都在嘆氣,帶著濃濃的遺憾和悔恨,甚至還有一些怒其不爭的意味在裡面,也許他在某個片段里看見了曾經的自己,經此之後,可能以後就不會再有同樣的遺憾了吧。

也許我的感情經歷有限,並未有太深的代入感,反倒對北漂的生活更有觸動,年輕時的追夢真的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

對於愛情,兩個人砥礪前行好過一個人煢煢孑立。所以也還是覺得錯過的緣分是有那麼一些可惜和遺憾在裡面。這就是故事的魅力,始終只有遺憾才最動人心弦,給人營造回味無窮的美和記憶,也一定程度上讓人忽略了電影里存在的一些BUG。

朋友說見清太懦弱,從頭到尾就跟小曉說的那樣:「十年後也一點兒都沒讓我刮目相看」。

20歲的男生誰不懦弱呢,困頓的生活狀況,狹窄的出租房、還有一人一半的泡麵、不敢打車的歸途、撿來的舊沙發。唯一能給自己做支撐的只有心裡偉大的夢想,可是夢想又有幾斤幾兩?在沒有實現之前,它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刺,也是對抗未來的一桿槍。但是到了現實的世界裡,就變成了什麼都不是,比不上家裡穩定的公務員,比不上穩定的企業單位,也比不上衛生間里老同學的兩語三言。

30多歲的男人也懦弱,功成名就的生活、好不容易拼來的事業、嬌妻在側、子女在膝,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兩相對比,怎敢說放就放、說舍就舍。就像網上說的」人到中年不如狗「,倒不是在為見清開脫,只是人都是自私的,也是容易恐懼的。我想著,某些時候,當他在雪地里拉起小曉的手的時候他是真的勇敢的,但是假如他真的這麼」勇敢「了,也許他也不是小曉愛的那個見清了吧。

多少遺憾就是這麼來的,年輕的時候一腔孤勇,也有征服世界的勇氣;有最偉大的夢想,但也有最艱難的處境;有最美好的愛情,但也有最大的阻力。挺遺憾的,生活中很多很相愛的感情到最後以分手做結局,我們都會覺得很遺憾。

他們之間那麼多關於「如果」的對話,可是「如果沒有如果呢」,結果又是什麼呢,又真的能夠沒有遺憾的在一起么?為什麼生活就要有那麼多如果呢,當初怎麼就不能把它過成「如果」的樣子呢?

我為他們陰差陽錯不能到最後的愛情感到遺憾,但這卻不是舊情難忘的合理理由。

張愛玲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她說的這個人,胡蘭成,本身就是個大渣男。我覺得電影里的林見清就是這樣的大渣男,雖然他沒有胡蘭成那麼正大光明的渣,可是暗暗戳戳的渣也是渣。

小曉就像見清喜歡的粘豆包,有的時候覺得沒什麼,等到過年了、沒有了,就開始想念了。可是要真的是沒有,日子也是這樣過了,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只是一段緬懷。

很多人總是試圖用「舊情難忘」來證明自己的「用情專一」,可是這明明就是兩個詞,兩層含義。不管是出自於哪一種心情,哪一份觸動,或者哪一個時刻的放不下,既然開始了下一段感情,那麼上一段就該翻篇了。

假如分手多年後仍對前任是非TA不可的態度,多年來始終對TA一人如此,倒可以說自己用情專一。

但是明明你就已經開始了一段新的感情,一邊享受著擁有現任的生活,一邊又在心裡留一個位置為前任,時常拿出來緬懷,甚至都影響了現任的心情和生活,這的確是舊情難忘,但是卻也是我們常說的「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林見清的妻子何其無辜,本來應該擁有一個不一樣的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偏偏捲入一場漩渦,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還要時時刻刻擔心身邊的男人是否真的愛她,擔心著某一天會不會突然離去。她為什麼要借孩子之口仔細查崗,若是生活美滿幸福,林見清給她足夠的愛讓她放心,又何至於做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影片卻連一個正臉也沒給她,還給她塑造成了一位中年油膩女的影子,原配做到這個份上,當真也是寒心的很。就像當年瓊瑤電視劇里人人喊打的惡毒皇后,也不知道天下的原配都犯了什麼罪,得罪了什麼人,要有這樣的待遇。

02

整個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年夜飯和爸爸寫給小曉的那封信感,我甚至覺得整個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這幾幕。

現在很多觀眾都說「流量明星是影片話題和票房的保證,而老戲骨則是影片質量的高點」。就像很早之前的那部《勝者為王》,金士傑老師的那段獨白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

《後來的我們》里,田壯壯老師的表演同樣如此,電影里關於親情的刻畫比愛情更加真摯感人。我想,這多多少少也有導演自身對親情的經歷和感悟在其中吧。

電影中除夕的年夜飯有笑點也有淚點,有溫馨也有落寞,一群家裡人的溫暖和關心,還有一個小鎮的熱鬧與喧囂。

子女回家過年,親朋好友都擠在一張桌子上,聊著各種話題,關心小輩們在外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感情生活、婚姻大事。有時候也會爆出來一兩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金句讓人措手不及。但是這樣的年夜飯真是熱鬧啊,遠離了狹小陰暗的廉租房、遠離潮濕混雜的小單間、也遠離了孤獨掙扎的喪生活,每一年的這一個時刻感覺就像是夢裡一般。

每一年的過年啊,我們帶著寥寥無幾的以為爸媽喜歡的東西回家,未必都是他們喜歡的但他們依舊開心,表面上責備你亂花錢、不方便、家裡有;但是心底的喜悅溢滿眼底。

到返程的那一天,父親的蒸籠、臘肉、每一種愛的食物、家的特產都塞滿了背包、手袋和後備箱,每一種都是你愛的。

偶爾有那麼一個春節沒有回家,你在城市的這頭體驗著孤獨,想像著家裡的喧囂和熱鬧。殊不知沒有回家的那一年,家裡也同樣空空蕩蕩、冷冷清清。桌子上沒有最牽掛的那個人,再多的人也沒有氛圍,再好的味也不是年味。

那年過年,見清租了車回來,在老同學面前逞英雄,喝的酩酊大醉,作為父親的他其實未嘗不知道見清心裡是怎麼想的,有多痛苦有多無奈有多不甘,可是還是化作一聲責備,一聲嘆息,一陣默默無語的看著他遠去。

我想,其實最懂父親的應該是就是小曉了,也是小曉和父親最懂見清:「我從來都不在乎你會因為我而在乎什麼,重要的是你自己內心在乎的到底是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很多時候,作為子女,我們並不懂得父母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我們用各種方式倔強的成長,向親人證明、向自己證明。最怕到最後,沒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沒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有時候啊,原本以為和父母之間是互相了解的,最後才發現,都錯了,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他們,反而沒有理解真正的他們。

我們一直努力抗爭,和自己對抗、和父母對抗、和工作對抗、和生活對抗。但是父母卻是最容易妥協的那一個,妥協的對象永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

很多事情我們還沒看懂,他們已經懂了,只是他們說了,我們不聽、不懂、不以為意。

他們總是有很多道理,常常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或者是「跨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來勸告你不要走得太遠、不要走得太快。但是他們也知道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我們也要吃屬於自己的鹽,走想走的路,跨必經的橋。

他們試圖以「過來人」的身份和經驗讓你走的更順利,儘管知道你仍舊會「不聽老人言」,但是真正到了「吃虧在眼前」的時候他又會是第一個向你伸出手的人。

他只有默默地在那裡看著你,等著你自己有一天能走過去,遇到坎的時候給你打打氣,迷失的時候也一直陪著你。

你的眼中只有前方時,他們早已為你盤算怎麼穩固後方,那樣,即使有一天你走不動了、倒下了,也是倒在柔軟的床上,還有一絲暖意,不至於面臨黑暗、看見絕望、跌落深淵。

還沒畢業的時候,他們讓你畢業了就回來,但是你不想回來,他就默默的等著你、看著你、陪著你,給你做有年味的粘豆包。

後來等你功成名就了,他要的也不是你的大房子、小車子、給他的所謂好日子。

他要的從來都簡單,只是想讓你教他怎麼打開新的電視機、耐心的教他用遙控器、仔細的教他怎麼用手機,可是又不想過多的麻煩你、打擾你。

愛的矛盾屢見不鮮,多一點陪伴、多一點耐心,道理我們都懂,做起來卻好難。

後來等你也做了父親或者母親,體會了他的那份情深,但是總是晚了那麼一步,錯過了最愛的人,也錯過了最愛我們的人。

父子母女一場,在每一次的見面中開始細數離別,漸行漸遠漸無書。

結局那封寫給小曉的信,看的小曉淚如雨下,作為觀眾的我們何嘗不是哭的泣不成聲。

那句「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大概是每個父母的心聲了,我們終有一天都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那句「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恐怕是每個做父母的都常說的一句平常的話,可就是這樣一句平常的話,平時聽了無數回,卻只有到了電影里才讓我們覺得格外感人。

人生好像就是這樣,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就像繩子的一端系著繩子的另一端,一段旅程連接著下一個旅程。但是我們總是喜歡掙脫系在另一端的線,明明是個死結,我們非要硬生生的把它掰開,是用了多大的力氣,又造成了怎樣血淋淋的疼痛傷口。

落葉養新葉,老樹發新芽。

——END——

感謝您的關注和喜歡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不聽話不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聽話不長大 的精彩文章:

朋友說,她突然覺得《還珠3》里的知畫好像挺可憐的

TAG:不聽話不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