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好老師:鄉村從教38年,學生對他的語文課都翹首以盼

好老師:鄉村從教38年,學生對他的語文課都翹首以盼

在鄉村從教38年,堅持幫扶學生,所帶班級成績名列前茅——


學生對他的語文課都翹首以盼

好老師:鄉村從教38年,學生對他的語文課都翹首以盼


人們常說,中學語文有「三怕」:一怕周樹人,二怕寫作文,三怕文言文。但在他的語文課堂里,學生不僅沒有這「三怕」,還總對他的課翹首以盼。

他就是2018年江蘇省泰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泰州市康和實驗中學教師孫雨清。對語文有特殊魔力的孫雨清,在1980年師範畢業後,放棄在縣城工作的機會,紮根農村中學一干就是38年。他連續17年教兩個班,連續16年做班主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所帶班級也連續11年中考成績名列前茅。

回憶起孫老師上課的情景,現在已是康和實驗小學教師的2002屆畢業生向光緒說,孫老師喜歡講文學故事,常常一支粉筆,沒有課本和教參,就能講一整節課。有一次,講祝枝山的《柳堤送別》,他先是介紹祝枝山的名氣才華,讀到詩卻是「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在學生心生疑惑時,下課鈴響了。他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戛然而止。「於是我們盼星星、盼月亮,都盼著第二天語文課能早點到來。」

孫雨清的「絕活」還不止如此。他的課,學生能當老師,教室外的一草一木也能當老師。「淺草才能沒馬蹄」什麼意思?春天到野外一看就懂了。最讓學生信服的還有一點,他上課從不布置家庭作業,但教學成績卻總能名列前茅。秘訣就一條:功在平時。學生文言文基礎差,他就帶著學生進行專項練習。每次練習,不過關的學生,中午留下,他請吃麵條。第二天還不過關,他繼續請吃麵條,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教學生寫作文他堅信一條: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我們的作文本上,沒有哪篇作文修改是低於3遍的。」向光緒說,孫老師教的學生不光成績好,很多人都能寫一手好文章。「我高中畢業報師範,到現在教語文,都是受他影響。」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孫老師教學成績突出,除教學方法得當外,更重要的是他關心每一個學生。從教38年,教過近2000名學生,每一屆學生都對他愛戴有加。

「那時上學每天要走好幾個來回,有一段路靠著大河,放學晚了,我們都很害怕。」彭書紅是孫雨清1985年至1988年教過的學生,當年她和另一個女生都跟孫雨清同村。得知她們的情況後,孫雨清每天下班前都會到教室看一下,安全把她倆護送到家成了他那幾年的「必修課」。「那段路,孫老師陪我們走了整整3年。」回憶當年,彭書紅仍滿懷感激。

楊玉君也是孫雨清多年前的學生。那時,她父母身體不好,家中姐妹三人常因學費犯愁,身為長女的她決定外出打工,並找到孫雨清,問學費能不能退。這引起了孫雨清關注,第二天發現楊玉君沒來上課,他立馬奔向車站,攔下了準備外出打工的她。

從那以後,孫雨清開始資助楊玉君讀書,一幫就是5年。後來,楊玉君考上了大學。開學前,孫雨清塞給她8000元錢。「當時孫老師拿了一個信封站在校門口,看到我,把信封扔在我車籃里轉頭就走,什麼話都沒說。」楊玉君感激地說。

大學期間孫雨清繼續資助楊玉君,如今,楊玉君自主創業,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回想當年,她尤其感恩:「孫老師就像我的父親,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

從教38年,工資從最初每月20多元,到現在每月6000多元,孫雨清從沒停止過幫扶學生。30多年來,他資助學生近20萬元,自己卻一直省吃儉用。一家人在又矮又小的宿舍里,一住就是20多年,直到2013年學校搬遷,才告別簡陋的平房。

好老師:鄉村從教38年,學生對他的語文課都翹首以盼

2014年,孫雨清被查出患食管腫瘤。手術後放化療,體重驟減至70多斤。術後恢復期間,他就主動要求回學校工作。考慮其情況特殊,學校安排他擔任關工委主任。現在他結對幫扶的兩個學生,一個學習進步明顯,被評為期末「進步之星」,還有一個以高分被重點高中錄取。

「小車不倒只管推,只要還幹得動,我就會紮根鄉村,再立新功。」孫雨清說。

好老師:鄉村從教38年,學生對他的語文課都翹首以盼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5日第6版 版名:基層新聞

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大林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註:文中圖片只為配合頭條號端使用,未在報紙版面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支好隊伍帶出一方好教育
打造學前教育發展的質量高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