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餘專家醫生聚焦呼吸疾病診療熱點

千餘專家醫生聚焦呼吸疾病診療熱點

呼吸疾病是指病變在呼吸系統的疾病,包括慢阻肺、哮喘、肺癌、間質性肺疾病等。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及疾病負擔均位居前列。然而,現階段我國呼吸疾病的診療還面臨很多問題,提升我國呼吸疾病治療水平勢在必行。5月12日,2018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論壇暨第四屆BI肺健康高峰論壇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匯聚了來自呼吸內科、腫瘤科、兒科、外科等多科室的千餘名專家,共同探討呼吸疾病診治的難題,推動我國呼吸疾病診療水平的提升。

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1

同呼吸 共使命: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形勢嚴峻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一種危害極為嚴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我國著名呼吸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指出:目前,我們面臨著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沉重負擔,全國慢阻肺患病人數已近1億,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以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為例,慢性病的管理需從疾病早期著手,防病勝於治病,早治優於晚治,早期干預是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必然趨勢。

鍾南山院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指出:2016年中國因慢阻肺死亡人數達87.63萬,位居我國各單病種死亡人數第三位(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近九成此前沒有得到明確診斷,慢阻肺的防治已十分迫切,我們應加強公眾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慢阻肺認識程度,依照國務院《「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將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體檢。同時控煙工作仍是慢性呼吸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奮鬥。

王辰院士

2

慢阻肺:依據指南建議,規範慢阻肺診療

約1億的慢阻肺患病人數,已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數「平起平坐」,然而目前慢阻肺管理現狀卻令人擔憂,臨床治療不規範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摩德納和雷焦艾米利亞大學呼吸內科Leonardo M. Fabbri教授介紹了慢阻肺管理的經驗,他指出依照GOLD指南對於慢阻肺嚴重程度做評估的重要性,以及強調支氣管擴張劑仍舊是慢阻肺穩定期治療的基石用藥,唯有長效抗膽鹼能葯(LAMA)是所有分組患者首選的單葯治療藥物;同時,201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Tie-COPD研究結果指出對於早期慢阻肺患者,噻托溴銨(思力華)能顯著提高FEV1(最大呼氣第一秒呼出的氣量的容積),同時顯著延緩FEV1的下降速率,並顯著降低急性加重的風險

此外,Leonardo M. Fabbri教授還重點展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DYNAGITO試驗的數據,與單用噻托溴銨相比,噻托溴銨+奧達特羅治療組減輕了慢阻肺癥狀和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並有效降低了中度至重度急性加重的發生率。

3

多學科聚焦慢性呼吸疾病治療:權威指南很重要,吸入裝置不可少

我國慢阻肺、哮喘患者吸入裝置使用錯誤普遍存在,高達43%~70%,而這可能增加急性加重的風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Omar S Usmani教授強調吸入裝置是影響藥物肺部沉積率的至關因素,並且與藥物療效和患者依從性密切相關,教授指出軟霧吸入器能倍樂具有四大優勢:微細顆粒比例高、噴霧速度緩慢、噴霧持續時間長、口咽部沉積低。教授還呼籲要重視患者教育,加強吸入技術培訓,提高使用正確率,從而改善疾病控制。

喘息是學齡前兒童常見呼吸道癥狀,學齡前兒童反覆喘息是遠期哮喘和肺功能下降的風險因素。環境、基因和病毒感染是導致喘息發生的常見因素。在患病率逐年攀升的同時,我國兒童喘息/哮喘的控制水平並不理想。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鮑一笑教授指出:國內外權威指南一致推薦在中重度喘息/哮喘急性發作時,應聯合使用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和異丙托溴銨

此外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申昆玲教授介紹道,異丙托溴銨是一種強效、選擇性較高的M膽鹼能受體拮抗劑,霧化吸入異丙托溴銨能快速緩解支氣管收縮及其伴隨的急性臨床癥狀。聯合應用異丙托溴銨可迅速和顯著改善肺功能,減少兒童和成人急性嚴重哮喘的住院率,中重度患者獲益更明顯。

近年外科手術總量飛漲、併發症威脅日漸凸顯。尤其術後肺部併發症(PPCs)發生率高,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和臨床負擔,嚴重影響外科患者的術後康復。為了加速外科患者術後康復(ERAS),來自上海市胸科醫院胸外科的趙珩教授介紹了PPCs相關的風險因素(慢阻肺、年齡>60、手術時長、手術部位等)的評估方法,及介紹了目前證實有效的可以預防和減少PPCs的干預措施,如高危患者在術前進行呼吸功能鍛煉,術中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在圍手術期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和祛痰葯進行氣道管理等。有效預防PPCs是加速外科患者康復的必經之路。

4

間質性肺疾病:創新葯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帶來福音

與慢阻肺、哮喘、肺癌等常見的呼吸疾病相比,IPF被稱為是「不是癌症的癌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目前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認知還很缺乏,如何早期診斷是全球範圍內面臨的巨大挑戰。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徐作軍教授指出,IPF確診前需要排除多種形式的間質性肺疾病(ILD),與普通CT相比,高分辨CT(HRCT)具有更好的空間解析度,能清晰地顯示肺組織的細微結構,已成為臨床最重要的診斷手段。

IPF會在肺部形成永久性的疤痕,導致缺氧並且肺功能不可逆性地持續衰退。國外有研究表明,近一半患者在確診後的2-3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可低於30%,它的藥物治療選擇非常有限。

可喜的是,隨著尼達尼布等治療IPF的創新葯面世,該疾病的治療取得了重大突破,疾病進展可得到有效延緩。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任李惠萍教授介紹道,作為一種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尼達尼布同時作用於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PDGFR)、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三個靶點,從而阻斷IPF關鍵發病機制的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遷移和轉化,減緩IPF的疾病進展。

此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康健教授強調目前急需提高患者和醫生對IPF的認識。無論IPF患者處於疾病的哪個時期,使用尼達尼布治療都可取得良好的延緩疾病進展的效果,此外急性加重對於IPF患者是嚴重事件,已有資料表明,尼達尼布可減少IPF急性加重的頻次,對於IPF的治療有重要意義。一旦確診為IPF後,無需觀望等待,應儘早開始治療。

為了幫助更多低收入的IPF患者得到規範、持續的抗纖維化治療,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胡寧寧副秘書長攜手與會專家及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共同啟動了「維繫·深呼吸」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援助項目,為廣大IPF患者帶來了福音。

啟動會現場專家合影

5

肺癌:靶向藥物治療更精準 合理安排藥物順序是關鍵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精準治療時代,如何選擇適合的靶向藥物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周燕斌教授分享了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TKI治療策略,周教授指出第二代不可逆靶向藥物阿法替尼是一線治療更合理的選擇,與吉非替尼相比,阿法替尼顯著降低肺癌進展風險和治療失敗風險,並顯示了更好的長期獲益。一線選擇阿法替尼不會降低患者後續選擇三代TKI的機會,一線使用阿法替尼接受三代TKI後續治療的患者的中位生存>4年,阿法替尼為進一步延緩耐葯、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時間提供了有力武器。

中國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夏德椿教授介紹了TKI治療EGFR罕見突變NSCLC患者的療效,多項研究表明阿法替尼治療罕見突變患者縮瘤效果明顯,療效顯著,且優於一代TKI。

6

創新展現價值,研發驅動成長,勃林格殷格翰致力於為中國患者提供更多創新的藥物

勃林格殷格翰在呼吸疾病領域擁有90餘年的傳承,公司一直是全球呼吸疾病領域的領先者,先後成功研發並上市了數個應對呼吸疾病領域高度未滿足需求的突破性藥物,涵蓋了慢阻肺、哮喘、肺癌、特發性肺纖維化等適應症。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人用藥品總經理馮耐德先生表示,我們致力於為中國患者提供更多創新的呼吸疾病治療藥物,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勃林格殷格翰支持肺癌以及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援助項目,提高患者對現有藥物的可及性,同時不斷加大對呼吸領域治療藥物的研發投入,加速推進慢阻肺雙聯支擴劑等藥物的上市進程。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並成為中國醫學界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是我們一直的目標與承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呼吸頻道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第一部醫院獲得性肺炎指南:嫌內容太多?記住這些亮點就OK!
追魂奪命「百草枯」,究竟毒在哪裡?

TAG:醫學界呼吸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