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熱劇熱火了一個村

一部熱劇熱火了一個村

《那年花開月正圓》曾火爆熒屏,涇陽安吳堡的吳家大院也隨之名聲大振,前些天趕潮流去了一趟。在這個遠離縣城十多公里的偏僻鄉村,從路邊停的車輛和人流,就能可以想像如今有多火。

走進安吳堡,電視劇中的周瑩劇照成了滿街廣告,這個原本很少有人知曉的小村莊,只因吳家大院坐落於村子中間,一夜間火了起來。村子街道兩邊的門面都是新修的,當地美食、土特產滿街都是,賣茯茶的自然是少不了,有的門面稱吳家東院,有的是吳家西院,有的是吳家北院,還有裕隆全的,還有做舊顯得很古樸,自稱「裕隆全老號」的,電視劇的虛構、歷史與現實,待若干年以後,有多少人還能辨得清真假?

如今的吳家大院憑身份證即可免費領票參觀,但叫做「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因為抗戰初期這裡是培訓青年革命幹部的地方,是一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這樣的建築能保存下來,也得益於此。現在的遊客更多是沖著周瑩來的。

昔日的吳氏莊園的吳家東院,面闊三間,明間為大門,兩側翼門較窄。後面有望月樓,東側面有迎祥宮等建築。從目前僅留的房屋建造結構來看,依稀可見吳家成為關中著名的大家望族的輝煌。三進的四合院雖歷經了百年風雨,風采猶存。精緻的磚雕馬頭牆,在青磚碧瓦藍天的映襯下,折射出吳家曾盛極一時的輝煌。大紅色的門窗,石塊鋪的地面,走廊牆壁上的磚雕精美細緻。

穿過高高的院牆下的圓門,進入花園, 望月樓就位於吳家莊園的後花園中。這是周瑩之養子吳懷先於民國初年所建,融合中西建築藝術,為吳氏花園中賞月納涼之用。

經濟上的富裕又有了政治上的依靠,周瑩在安吳城內增修了內城,獨居迎祥宮。

迎祥宮院內的戲樓,出進的大門就在戲樓下面。據介紹當年張藝謀拍白鹿原電影,就用了此實景。

院內還有一處典型的陝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邊蓋」的建築。

據介紹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該劇以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周瑩的人生故事。周瑩出生於陝西三原縣(與涇陽是鄰縣)。後嫁入涇陽吳家,與吳家第十二代的吳聘為妻。其夫吳聘和其公公均因故早早去世,周瑩年輕守寡,吳家逐漸家道中落。憑藉著智慧勇氣和獨創精神,她歷經坎坷終於建立起了陝西吳氏「商業帝國」,成為當時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成功女商人。在她的努力下,吳家東院重新拾起鹽商生意,商鋪遍及全國,另在全國設立了7個總號;不僅如此,還將生意擴充到了蠶絲、棉花、棉布、藥材、茶葉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廣。1900年,八國聯軍把慈禧太后從北京城趕到古都西安。陝商首富周瑩,即涇陽的「安吳寡婦」去西安拜見慈禧,除一次捐貢白銀十萬兩外,還帶了一些土特產貢品,其中就有涇陽的茯磚茶,周瑩上貢時說:「這是涇陽特產茯磚茶」因「茯」和「福」同音,慈禧聽了高興的說:「福茶好,茯茶好!」。周瑩因此被慈禧收為義女,被封為「護國夫人」即二品誥命夫人。

1937年10月,當時的吳家主人吳懷先(周瑩的養子),將吳家大院借給中共中央青年部,辦起青年訓練班。1937年洛川會議以後,西北青年訓練班從延安遷到涇陽,於1938年春遷至此地,共舉辦了6期訓練班,畢業學員13000多人,培養了大批青年幹部。1940年4月撤回延安。毛澤東為青訓班題詞,朱德親赴視察並作了題為《抗日形勢》的報告,林伯渠經常在此講課。

相傳周瑩婆家吳家的祖先,唐朝時由南方遷來,為確保後輩永遠安寧,遂將住地起名「安吳」,後發展為東西南北中五大院,就如劇中一般,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原址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北老張 的精彩文章:

TAG:西北老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