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近來,北大校長將鴻鵠之「鵠」念錯了讀音引發諸多熱議。「鵠」本是一個多音字,在《康熙字典》中就列出了4 種讀音,除了hú,還可以讀為hè或gǔ、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而「鴻鵠」一詞,讀者大多都是從語文課本《陳涉世家》一文知道的,此文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那麼,「燕雀」與「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呢?

「鴻鵠」是一鳥還是二鳥?

《史記索隱》:「鴻鵠是一鳥,若鳳皇然」

對於「鴻鵠」,古今字書中都曾作出解釋,有的認為是兩種鳥,分別是「鴻」與「鵠」,有人認為是一種鳥,現代課本稱為「天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便認為是一種鳥,釋「鴻」稱「鴻鵠也」;釋「鵠」還稱「鴻鵠也」。清訓詁學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稱:「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

既然是一種鳥,為什麼還要分「鴻」與「鵠」?

「鵠」到底是什麼?

南朝梁顧野王《玉篇·鳥部》釋「鵠」為黃鵠,並指出這是「仙人所乘」;唐朝學者顏師古注稱:「鵠,水鳥,其聲鵠鵠。」黃鵠又是什麼?清文字學家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稱:「形似鶴,色蒼黃,亦有白者,其翔極高,一名天鵝。」現代將「鴻鵠」釋為天鵝依據即源於此。

為什麼將黃鵠稱為「天鵝」?

古人有一種說法:「凡物大者,皆以『天』名。」鵠是「鳥之大者,有力飛遠」,遂有俗稱「天鵝」。

不過,同持「一鳥觀」的學者之間也有分歧。唐司馬貞《史記索隱》稱:「鴻鵠是一鳥,若鳳皇然,非謂鴻雁與黃鵠也。」司馬貞在否定鴻鵠是鴻雁與黃鵠「兩鳥觀」時,也把「鵠是黃鵠」的解釋給否定了。

明殷偕繪《鷹擊天鵝圖》,天鵝即大型候鳥黃鵠(南京博物院藏品)。

鵠不是黃鵠,還可能是什麼?也可以指別的飛鳥,如干(幹)鵠就不是鵠,而是大家現在常見的「喜鵲」,劉安《淮南子·泛論調》稱:「猩猩知往而不知來,幹鵠知來而不知往。」干鵠又稱「干鵲」,王充《論衡·龍虛》稱:「狌狌知往,干鵲知來。」

其實僅從讀音來看,「鵠」字便頗為複雜。

清《康熙字典》列「鵠」有4種讀音,除讀為hú,還可讀為hè或gǔ或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

讀hú時可以是天鵝;

讀hè時是另外一種鳥——鶴。《莊子·天運》稱:「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這裡的「鵠」便是鶴,具體說是白鶴。

而讀gào和gǔ時則別有所指。

明張自烈《正字通》稱,鵠讀gào時指地名,如「鵠澤」,在今天山西曲沃境內。讀gǔ則有靶子的意思。《周禮·天官》「司裘」條中稱:「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這裡的「鵠」就是箭靶子。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靶子時「鵠」古音還讀作gú,這樣算起來,一個「鵠」字古今共有5種讀音。

「鴻雁」究竟是什麼雁?

《毛詩正義》:「鴻、雁俱是水鳥,故連言之」

《說文解字》釋稱「鴻」與「鵠」是一種鳥,對此,南朝梁訓詁學家顧野王卻持不同觀點,他在《玉篇》中釋「鴻」為「雁也」。筆者也認為,「兩種鳥」的解釋更趨於正確,最直接的證據是,早在先秦時「鴻鵠」常與「虎豹」相提並論,記錄戰國時魯國人屍佼言論的《屍子》(卷下)有這樣一個說法:

「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kòu)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既然虎與豹是兩種動物,那鴻與鵠必然也不一樣,否則就失去了語句上的對仗和工整。

說到「鴻」與「鴻鵠」,又牽涉到了另一個古今常用的詞語「鴻雁」。如「鴻雁傳書」、「鴻雁哀鳴」。含「鴻雁」的古詩文很多,《詩經》中已有《鴻雁》詩:「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qú)勞於野。」在詩歌發達的唐朝,有關「鴻雁」的詩更多,如杜甫《天末懷李白》詩稱:「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湖北包山楚墓出土漆畫(局部)中繪有兩隻大雁,象徵「執雁之禮」。

何謂「鴻雁」?現代釋為「大雁」,而古代則有人將之與「鴻鵠」等同。既然常識上「雁」已指大雁,為什麼還要稱「鴻雁」?原因與「鴻鵠」類似。對此最早給出解釋的西漢《毛詩傳》稱:「大曰鴻,小曰雁」。唐朝學者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則進一步說明:

「鴻、雁俱是水鳥,故連言之。其形鴻大而雁小,嫌其同鳥雄雌之異。」孔穎達懷疑這種水鳥是一公一母,鴻應該是雄雁,雁則是雌雁,即所謂「雄雌之分」。但不論是雄是雌,都有相同的習性,寒來暑往,秋去春回,所以古人並稱「鴻雁」,用孔穎達的話來說,就是「知避陰陽寒暑者,春則避陽暑而北,秋則避陰寒而南,故並言之。」

對於「鴻」與「雁」的區別,三國時吳國學者陸璣解釋得較為清楚,他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稱:「鴻羽毛光澤純白,似鶴而大,長頸,肉美如雁,又有小鴻如鳧,色白,今人直謂之鴻。」從陸璣的解釋中,也佐證了「鴻鵠」是兩鳥,而非一鳥。

那麼,「鵠」與「雁」又有什麼不同?

《本草綱目·禽部》釋「鵠」時稱:「鵠大於雁,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所謂鵠不浴而白,一舉千里,是也。亦有黃鵠、丹鵠,湖、海、江、漢之間皆有之,出遼東者尤甚,而畏海青鶻。其皮毛可為服飾,謂之天鵝絨。」

相對來說,鵠雖然飛得更高更遠,但古人對雁更看重更喜歡。

「燕雀」到底是燕還是雀?

《說文解字》:「依人小鳥也,從小、隹。」

與「鴻鵠」對比的「燕雀」又是什麼鳥呢?《淮南子·說林訓》稱:「湯沐具而蟣虱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新屋落成,燕雀翔集,作巢其間,古人視為吉兆,故有「燕賀」一說,可見「燕雀」是一種吉祥之鳥。至於「燕雀」到底是燕還是雀?筆者認為也應將「燕」與「雀」分開來理解。

甲骨文「燕」、「雁」、「雀」、「鴻」

「燕」的甲骨文寫作等,生活中的燕子有玄鳥、乙鳥、朱鳥、社燕、燕燕、烏衣、玉剪、意而、意怠等多種叫法。在殷商時特受崇拜,有極高的地位。據《史記·殷本紀》:殷人始祖「契」是其母親簡狄吃玄鳥蛋受孕生下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所以,燕子一直被當成「瑞鳥」。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釋「燕」和「雁」字

「燕」與「雁」是習性相同的候鳥,都是有規律的「南來北往」,故均被古人作為節氣徵候。《禮記·月令》稱:仲春之月(農曆二月)「玄鳥至」,季冬之月(農曆十二月)「雁北鄉」。一直到清朝,燕和雁都是人們觀察時令變化的重要飛禽。據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燕巧兒」條:「燕巧兒者,形如燕子,亦能於空中接彈丸,而飛騰尤速,此皆京師之時禽。至於秋天鴻雁,社日烏衣,則有月令在。」

雁字的甲骨文寫作等,有「鴻雁傳書」寄情的傳奇,燕則有「燕足系詩」的佳話,與古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連。燕性喜雙棲雙飛,一起銜泥築巢,一起哺育幼燕,整天形影不離,因此被當成愛情鳥,「燕侶」成為對新婚夫婦的美稱,「新婚燕爾」被用來形容剛結婚的男女,「共築愛巢」則是給新婚夫婦的祝賀語。

對於「雀」字,《說文解字》釋稱:「依人小鳥也,從小、隹。」現代形容女孩子嬌小可愛的「小鳥依人」一詞,便由此字而來。從甲骨文「雀」字來看,「小」下面一個「鳥」,寫作。那小鳥為什麼又稱為「雀」?這與「隹」字本身有關。鳥之長尾稱為鳥,鳥之短尾稱為隹(zhuī)。

最後要說的是,從古字形來看,燕雀之「雀」與鴻鵠之「鴻」之間還有內在的聯繫,都有「隹」。甲骨文中沒有發現「鵠」字,但已發現了「鴻」字,寫作,有「隹」而不從「鳥」。

文字 | 倪方六

編輯 | 王雅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關羽是「侯」不是「候」,北京原來有這麼多座關帝廟
好消息!北京99家博物館下周五免費開放,最全的活動清單在這裡

TAG: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