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HBV或伴人類文明存在 首次從 7000 年的牙齒中獲病毒DNA

HBV或伴人類文明存在 首次從 7000 年的牙齒中獲病毒DNA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具有2000年歷史的蒙古人集體墓穴中,有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圖片來源:Alexey A. Kovalev

破壞肝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導致近100萬人死亡。現在,兩項新的遺傳研究表明,至少從人類文明的發源階段開始,這種病原體就已經伴隨在我們左右了。迄今為止,HBV最古老的證據是在16世紀的義大利木乃伊身上發現的一種毒株。

而在最近一項新研究中,由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Eske Willerslev領導的研究小組,對在遍布整個歐亞大陸的考古遺址中發現的304個個體的完整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其中大多數都來自於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大約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500年)。

而另一項由德國耶拿市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遺傳學家Johannes Krause主持的研究,在該國發現的3具骨骼遺骸的牙髓中發現了HBV的痕迹,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200年。(Neolithic and Medieval virus genomes reveal complex evolution of Hepatitis B,bioRxiv 315531; doi: https://doi.org/10.1101/315531)

考慮到這兩項研究的結果,「HBV似乎在過去很常見」,Krause說,他的團隊在上周早些時候發表在bioRxiv預印伺服器的一篇論文中報告了這項研究工作。Krause認為,這並不一定是一個驚喜,但它為研究人員未來研究其他古代疾病指明了方向。

有一種流行的假設是,基於黑猩猩和大猩猩的HBV菌株與人類極為相似的事實,這種病毒很可能最早出現於非洲,然後在狩獵或割肉的過程中通過血液與血液的接觸進入人體。從那時開始,隨著人類在距今12萬年到8萬年前進入歐亞大陸,這種病毒可能會擴散到不同的菌株之中。

而Willerslev的研究小組的發現提出了一種有趣的替代可能性,即HBV可能是「最近」才出現在生活在歐亞大陸甚至北美的人類身上,然後在非洲被傳播給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儘管這樣的傳播機制依然是模糊的。

這一時間表與人類文明的開端相吻合,因為人口和貿易路線的擴大將有助於疾病的傳播,並轉化為新的菌株。

然而Krause對這種病毒何時出現的估計結果持懷疑態度。他說,HBV將來自其宿主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因此典型的基於基因突變比率的分子年代測定技術並不起作用。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加拿大漢密爾頓市麥克馬斯特大學進化遺傳學家Hendrik Poinar也認為,鑒於目前的數據,這些限制使得人們很難推測病毒的起源年代。Poinar表示:「在這一點上,關於HBV起源時間的任何說法都是不確定的。」

但是Poinar指出,不管HBV的年齡如何,「這些論文非常漂亮地展示了,你可以在幾千年前的DNA中找到病原體的樣本」。「這種病毒與人類的互動是一種持續了數千年的動態。」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的病原體,屬嗜肝DNA病毒科,該科病毒包含正嗜肝DNA病毒屬和禽嗜肝DNA病毒屬兩個屬,引起人體感染的是正嗜肝DNA病毒屬。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基因工程疫苗的生產和投入,乙肝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趨勢

本文來源:科學網 環球網

本期編輯:rojj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被狗咬傷後如何行動的知識小普及
世衛組織公布2018年全球衛生面臨的10項威脅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