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入夏要祛濕,分清寒熱症型

入夏要祛濕,分清寒熱症型

入夏後,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加大,濕邪容易趁虛而入,侵襲人體,出現頭身沉重、疼痛如裹、四肢睏倦、關節肌肉、胸悶不舒、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不適。

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邪作為「六淫」邪氣之一,很少單獨致病,容易與風、寒、熱等邪氣「狼狽為奸」,引起風濕、寒濕、濕熱等;現代醫學也認為,濕邪已成為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直接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臨床上,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體內有濕氣,但是喝了幾個月的紅豆薏米粥,非但濕邪未祛,大便反而變稀了?這是因為薏米性寒,紅豆薏米粥僅適用於濕熱體質者,如果寒濕者服用,只會雪上加霜,使脾胃功能更加虛弱。因此,祛濕前一定要先分清寒熱。

寒濕的產生多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

首先是過食生冷。天氣一熱,各種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鎮飲料、水果下肚,直接攻擊位於中焦的脾陽,引起脾虛濕盛。

其次是過於追求「美麗凍人」。一些愛美女士在春寒料峭時就早早地穿上了薄絲襪、短裙、露臍裝,殊不知,小腹為元氣中心,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氣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最容易受到寒邪襲擊。

第三是過度貪涼。隨著天氣轉熱,空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夏天出汗本是一個排濕的重要途徑,然而空調造就的涼爽環境,會使全體毛孔自動閉合,汗液排不出來,濕氣也就散不出去,只能聚積體內,引發疾病。

第四是久坐不動。《黃帝內經》中曾記載「久坐傷肉」,而傷肉就是傷脾,因脾主肌肉,主運化水濕,缺乏運動可引起脾氣虧虛,水濕不化,聚濕生痰,滋生痰濕。

要想擺脫寒濕纏身,就應少吃寒涼、甜黏、油膩食品,多吃健脾利濕食物,如山藥、芡實、紅小豆、玉米、蔥、姜、蒜、辣椒等,還可自制白朮陳皮茶:取白朮30克、陳皮15克,一同放入1000毫升水中煎煮半小時,過濾後代茶飲,可起到健脾燥濕的作用。

入夏要祛濕,分清寒熱症型

濕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或經常熬夜加班,過食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過度吸煙飲酒所致。因此,這類人平素飲食宜清淡,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牛肉、羊肉、鹿肉等溫熱食物也應少吃;宜多食用些具有清熱化濕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綠豆、鴨肉、鯽魚、冬瓜、絲瓜、黃瓜、西瓜、白菜、芹菜、捲心菜、蓮藕、空心菜等;居住環境宜乾燥、通風,盛夏暑濕較重時,要減少戶外活動時間,不要熬夜或過於勞累。

(北京機場醫院主治醫師-張歡歡)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治過敏性鼻炎試試中醫四法
藥片為什麼大多是白色的?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