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早期教育,請從零歲開始

早期教育,請從零歲開始

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孩子也不可能一出生就會背文章;父母都沒接受過什麼教育,孩子也可能成為學者。人的能力是從出生後開始發展的,越小時開始,能力會發揮得越充分。孩子從出生時開始學習、掌握的東西比以後任何時候都多,比我們想像中的都多。而且,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是毫不費力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最善於用頭腦工作的人,其能力遠遠超過自認為懂得多的成人。

孩子越接近0歲時,潛能越大,如果能抓住這個黃金期給孩子適當的教育,孩子就會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孩子潛能的發展遵循著一種不可逆的遞減規律。比如,生下來具有100分潛能的孩子,如果從剛一開始就開始對他進行合理的教育,堅持下去,他就可能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才開始教育,即使是公認為很優秀的教育,他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他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了。也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孩子最終所能發揮出來的潛能就越少,這就是潛能遞減規律。

孩子在生命早期1000天的黃金期接受事物的方法與以後是截然不同的。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發展可以用「copy」這個詞來形容,嬰兒的這種能力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孩子在此時如同一張白紙,沒有分析判斷能力,但卻擁有成人無法企及的吸收能力。所以,這個時期我們可以「灌輸」。把正確的、適合孩子的內容經常性的、生動的灌進孩子尚未學會判斷的大腦之中,孩子便吸收進來,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愛爾維修曾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最棒的,但不能從幼小時就開始教育,往往會事倍功半。

早期教育,請從零歲開始。

1

剛出生的嬰兒在第一年內,身體最活躍的部分就是大腦。胎兒的神經細胞從第3個月開始迅速增長,每分鐘超過25萬個。人類新生兒是在腦發育未成熟的狀態下出生的,出生後還要繼續生長發育,完善大腦的功能。到一歲時腦的重量已達到成人的1/2。0~3歲是人的一生中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該完成的功能就應該完成,錯過了就可能終生難以彌補。

據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北京大學多名專家介紹,國際上大量研究成果表明,0至3歲是人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窗口期,被稱為「生命早期1000天」,也就是人一生髮展的黃金期。在這個黃金期,越早給孩子足夠合適的教育,孩子的發展就會越順利。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羅仁福說,在此期間給予保障、增加刺激可有效提高人的全方位能力,如果忽視,其後果是不可逆的。

孩子每天都在長大,在關鍵窗口期進行有效干預、提升能力,應當受到高度重視。如果錯過窗口期,即使未來花幾倍的金錢、幾倍的精力,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個時期孩子學東西非常快,這個時期是極其重要的可塑期。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趁孩子年幼如素絲時,為其上好人生底色,才有可能擁有出色的一生;如果不從小教起,等到過了可塑期再教育,便困難重重了。陳鶴琴曾說過一則故事:有一位琴師出一張招生廣告說:「未學過琴的,學費一元;已經學過的兩元。」眾人不解,認為學過琴的已經懂得一點,學起來更容易,學費也應該更便宜才對,現在卻比沒學過的還貴,沒理由啊。琴師知道後,對朋友說:「你們哪裡知道。未曾學過琴的,不過不會彈琴罷了,沒有什麼病根的。至於已經學過琴的,不但不會彈琴,而且學了許多弊病。我現在要教好他,菲先把他的病根除去不可。既要除去他病根,又要教好他,比較未學過的已經多一層困難了。所以學費也應當貴一倍。」對啊,孩子的教育從出生就開始了,而且身為父母責任重大。教育孩子需謹慎,因為孩子幼小,易受外界影響。若對孩子施以良好的教育,則將受益一世;如對孩子施以不當的教育,則將受害一生。

2

環境能夠影響人的言行舉止,尤其是幼小的、處於可塑期的孩子,從小接觸到的父母及其家庭環境會在他的內心深處打下深深的烙印,影響他的一生。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易察覺的,但在孩子的一生行為中都會慢慢顯露出來。孩子不具備選擇環境的能力,所以父母要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但進入學校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成長中最重要的。早期教育要及早開始,但並不是給孩子灌輸知識,背誦經典,讓孩子的知識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要為孩子提供自我發展的條件,從而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穆勒曾回憶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早期教育有太多過人之處,「他從不強迫我學」,「我們在一塊散步時,他從不在前邊牽著我走,而是讓我與他並列而行,並儘可能地把我推到前面。對於那些一想就懂的問題,他絕不會先告訴我答案,而是讓我自己思考,只有當我撓破頭皮也想不明白時,他才替我解答。」只有父母靜心地設計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才能形成自己對於世界的獨立看法,而不只是由外力灌輸而獲得的認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我們的言談舉止,行為作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一言一行。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離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最先接觸的人,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父母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孩子良好行為的引導者。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種思想,就會收穫行為;播種行為,就能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能收穫品德;播種品德,就能收穫命運。父母樹立好的榜樣才能為孩子的美好未來創造條件。

巴爾博士曾說:「人的一生再沒有比嬰兒期更為重要的時期了……其實所謂的『開發孩子大腦』,就是指儘早開始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但很多人並沒有正確意識到這一點。語言時思維的工具,如果不儘早教孩子語言,孩子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他們的大腦也就不能很好地發展。在孩子6歲以前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如果能加緊教他們準確、完整的語言,這個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就一定很快,甚至是其他孩子難以超越的。」

3

孩子的語言能力要及早開發。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是人發揮自身潛力的基礎,所以孩子要儘早掌握這一工具。但並不是你和孩子枯燥地重複、不停地訓練,而是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機會,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比如談論房間里的傢具、陽台上的花草、廚房裡的蔬菜水果等,都可以成為教孩子語言的方式。但要注意,教孩子語言時,要嚴謹,不能說你認為的可愛語言,比如「狗狗」、「喝水水」、「車車」這樣的辭彙,而要教標準的語言。因為如果孩子學會了不完整、不規範的語言,以後為了糾正還得學習第二套辭彙,甚至會影響他們以後的發音,這樣的不規範的語言對孩子是有害的。只有你的語言是標準的,孩子的發音才會清晰準確。邏輯的思維源於清晰的語言,為了讓孩子做到這一點,請以身作則,選擇恰當標準的辭彙。

等孩子稍大能聽懂父母對話時,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故事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也是孩子了解這個世界的窗口。孩子越多地聽故事,就能越多地了解這個世界,才能越多地開闊自己的視野。但永遠不能強迫著教,所有的教育只有在興趣之上才能發揮作用。孩子只有在興趣之上主動求知,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成長。

有事情做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對於孩子尤為正確。德來登曾說:「再沒有比品嘗真理的滋味更快樂的了,品嘗到真理滋味的幸福是永生難忘的。」從小就嘗到真理滋味的孩子,其實比其他孩子更幸福。當孩子在看繪本、聽你講故事、練習規範語言、專心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是滿足的、幸福的。

4

孩子的各種能力都應該從小培養,通過遊戲玩出孩子的各種能力。詹姆斯博士說過:「就連動物都會跟自己的子女一起遊戲,為人父母者難道不更應該這樣嗎?」父母與孩子的遊戲互動,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

沒人能夠想像出孩子能從遊戲中學到多少知識、發展多少能力。詹姆斯博士也說過:「對孩子實行早期教育必須用遊戲的方法進行,因為遊戲時所有動物的本能,在遊戲中,孩子的各種潛藏的天才潛能會一一被激發出來。」對於孩子,要了解其興趣,可以跟孩子玩各種各樣的遊戲,比如音樂遊戲、繪畫遊戲、語言遊戲、表演遊戲、數學遊戲、購物遊戲、修理遊戲、體育遊戲等。

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信任、最愛的人。孩子希望父母跟他們一起玩遊戲,為人父母更應有這份「閒情逸緻」,這既是一份責任,也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請不要借口自己太忙太累輕易推脫掉與孩子一起遊戲的責任,不要拒絕孩子想跟你一起遊戲的請求,不要中斷跟孩子一起進行的遊戲。為人父母應該慶幸:父母的面容和聲音讓孩子著迷,父母所做的工作和使用的東西讓孩子驚奇,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幫助就是孩子最好的娛樂。所以,當孩子想要你陪伴時,當孩子想要跟你互動時,當孩子想要你一起遊戲時,請積极參与,跟孩子一起成長。

陪孩子玩不是敷衍地待在一邊,而要仔細觀察孩子,盡量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不管多小,都有自己的想法,請尊重並理解孩子。跟孩子一起玩,可能會讓父母感到很無聊,很浪費時間,但要知道跟孩子玩就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孩子需要父母,請讓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靠近父母的空間里度過,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以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增進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是為了促成孩子更好的成長,但如果你認為的教育不但沒有幫助孩子反而阻礙、損害了孩子,那這種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要立即拋棄了。

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擁有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的習慣,其實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有這種品質。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興趣,對各種知識充滿了求知慾,他們可以用十幾分鐘看著一朵花,他們可以用半個小時觀察車輪子的樣子,他們可以用半個下午跟著小螞蟻跑,這不就是專心致志的品質嗎?

為什麼到孩子上學了,這種品質就消失不見了?每每說到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就是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左顧右盼、坐不住的孩子,但他們小時候也是專心致志觀察這個世界的兒童啊!當孩子在專心看書的時候,你認為該喝水了,就大喊孩子快來喝水;當孩子專心搭積木的時候,你覺得該吃水果了,就大叫著跑到孩子面前喂他吃;當他專心玩水的時候,你認為弄濕了衣服,就大吼著打斷孩子;當他專心脫衣服的時候,你覺得很冷,就大聲阻止。

不要用條條框框束縛孩子,你的「不」「不行」「不可以」說的越多,孩子的辨別能力、自我意識、首創精神就會喪失得越多,而且容易接受負面暗示,變得消極,缺乏獨立意識。

所以,當你抱怨孩子不專心的時候,其實是你阻礙了孩子形成專心致志的習慣。

當孩子還幼小時,請讓孩子多接觸經典唯美的音樂、畫作、詩歌,多多接觸大自然。親近經典、擁抱自然,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孩子更能感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歌德曾說過:「為了不失去神給予我們的對美的感覺,必須天天聽點音樂,天天朗誦一點詩,天天看點畫兒。」音樂、詩歌、繪畫對於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周末和假期,不要只是待在家中或者去超市、遊樂園,而要多帶孩子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只要有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隨時成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孩子成長路上認識世界的教材。

性格也是一種能力,對於孩子今後的人生至關重要。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基本取決於幼年時期所奠定的基礎。最初幾年的生活環境,習得的人生態度都是孩子形成某種性格的關鍵因素。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裡,讓美好的東西在孩子身上形成本性和自覺。

卡爾威特的父親曾說:「孩子終究是要走上社會的,我們應該讓他們擁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身心,並能克服各種困難。這其實是個艱巨的任務,父母們需要做許多工作。」

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欲速則不達。每個父母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教育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孩子精心設計的,而且必須要有熱情、恆心、耐心、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減肥?又不是吃不起
肉肉植物的養護小知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