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時間之美,不舍晝夜

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時間之美,不舍晝夜

《時間之書》

作者:余世存

繪者: 老樹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余世存,詩人、學者,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是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衝擊力、最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的思想者之一」

做過中學教師、報社編輯、公務員、志願者。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主持過十年之久的「當代漢語貢獻獎」。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立人三部曲》、《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國話語》、《老子傳》、《人間世: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家世》、《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東方聖典》(主編)等。

老樹,畫家、學者,本名劉樹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系主任。

推薦理由

這是一部了解中國節氣文化的入門書,一部可以按時閱讀、翻閱一年,從而了解時間、空間及其於我們生命意義的作品。

本書以宏大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介紹了節氣在天文、氣候、農業、養生、歷史、美學、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常識,對於每一節氣、物候的介紹,都從一個側面切入中國的歷史、習俗和生存之道。

重溫古典,親近萬物。作者將節氣的自然時空與置身其中的人的關係作了說明,讓當代人認識到,二十四節氣的古典時間在我們身上依然發揮著作用——這便是中國人的時間哲學

文人畫家老樹傾力繪製24幅節氣美圖。每個節氣篇章都配有老樹創作的二十四節氣圖一幅,讓讀者直觀感受節氣之美;名設計師王志弘親自操刀,賦予本書一種現代美感,切合了《時間之書》將古典時光呈現給當下的初衷。

文章節選

時空並非均勻。一旦時分兩儀四象,如春夏秋冬,我們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髮、走出戶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斂,在夏天成長。

儘管聖賢對時間有著平等心,在「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能以等身布施,但朝乾夕惕仍有分別。

王陽明甚至發現了時間與世界的關聯:「人一日間,古今世界都經過一番,只是人不見耳。夜氣清明時,無視無聽,無思無作,淡然平懷,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時神清氣朗,雍雍穆穆,就是堯舜世界。日中以前,禮儀交會,氣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後,神氣漸昏,往來雜擾,就是春秋戰國世界。漸漸昏夜,萬物寢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盡的世界。」

穀雨

聽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閑落風裡,鷓鴣時鳴山前。

在傳統社會那樣一個以農立國的時代,時間遠非生長收藏那樣簡單,更非王公貴族、精英大人、遊手好閒者那樣「優遊卒歲」。

先民在勞作中,漸漸明白時間的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傳統農民沒有時間觀念,尤其沒有現代的時間意識,但他們不僅隨著四季的歌喉作息,而且分辨得出一年中七十二種以上的物候遷移。

「我看見好的雨落在秧田裡,我就讚美,看見石頭無知無識,我就默默流淚。」這樣的詩不是農民的。農民對自然、鳥獸蟲魚有著天然的一體緣分感,如東風、溫風、涼風、天寒地凍、雷電虹霓;如草木、群島、桃樹、桐樹、桑樹、菊花、苦菜;如鴻雁、燕子、喜鵲、野雞、老虎、豺狼、寒號鳥、布谷鳥、伯勞鳥、反舌鳥、蒼鷹、螢火蟲、蟋蟀、螳螂、蠶絲、鹿、蟬等等,農民是其中的一員。

立夏

新荷乍露嫩綠,後園初發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魚兒游在池塘。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文明的獨特貢獻。農民藉助於節氣,將一年定格到耕種、施肥、灌溉、收割等等農作物生長收藏的循環體系之中,將時間和生產生活定格到人與天道相印相應乃至合一的狀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產生活有時,人生社會有節,人身人性有氣,節氣不僅自成時間坐標,也演化成氣節,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為。孔子像農民那樣觀察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他為此引申「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可以說,中國源遠流長的精神氣節,源頭正是時間中的節氣。從節氣到氣節,仍是今天人們生存的重要問題:我們是否把握了時間的節氣?我們是否把握了人生的節點?是否在回望來路時無愧於自己守住了天地人生的氣節?如果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應該承認,我們跟天地自然隔絕了,當代人為社會、技術一類的事物裹脅,對生物世界、天時地利等等失去了感覺,幾乎無知於道法自然的本質,從而也多失去先人那樣的精神,更不用說氣節。

霜降

晚稻在野,晨起有霜。

阡陌寂寂,遠山紅黃。

但在傳統社會,人們對天地時空的感受是細膩的。時間從農民那裡轉移,抽象升華,為聖賢才士深究研思,既是獲得人生社會幸福的源泉,也是獲得意義的源泉。時間有得時、順時、逆時、失時之別,人需要順時、得時,也可以逆時而動,但不能失時。

先哲們一旦理解了時間的多維類型,他們對時間的認知不免帶有強烈的感情,讀先哲書,處處可見他們對天人相印的感嘆:「豫之時義大矣哉!」「隨之時義大矣哉!」「遁之時義大矣哉!」這就是順時。「革之時大矣哉!」「解之時大矣哉!」「頤之時大矣哉!」這就是得時。

立冬

繁華蕭然落盡,秋水深處泊舟。

江山一派岑寂,歲月幾度閑愁。

人們的時間感出現了紊亂、社會的時間意識發生了混亂,聖賢或帝王們就會改元、改年號,以調時定時、統一思想意識。而在這所有的時間種類里,跟天地自然合拍的時間最宜於人。

今天的城裡人雖然作息無節制規律,但他們到鄉野休整一天兩天,其生物鐘即調回自然時間,重獲時間的節律和精氣神。自然,歷代的詩人學者都在節氣里吟詩作賦,他們以天地節氣豐富了漢語的表達空間,也以漢語印證了天地節氣的真實不虛和不可思議。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城 的精彩文章:

雲淡風輕的日子,想和自由來一場山間旅行

TAG: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