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之前常有權臣篡位,為何宋朝之後就沒有發生過權臣篡位?

宋朝之前常有權臣篡位,為何宋朝之後就沒有發生過權臣篡位?

宋朝以前,確實經常出現權臣篡位的現象,比如漢末從三國、魏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北朝的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和隋朝,全部是由權臣篡位完成朝廷更替的。宋朝之前常有權臣篡位,為何宋朝之後就沒有發生過權臣篡位?

宋朝之前都有過權臣篡位,而從宋朝開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絕不是因為程朱理學加強了對人民的思想控,而是宋朝在政治制度的頂層設計上對篡位這個事做出了極為嚴密和有針對性的防範。我大宋就是起於篡權奪位,部隊實權將領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得了皇位,這一幕從宋太祖得位就深深地印入了歷代宋朝皇帝的腦海中,可以說這是宋代處於最高位的祖訓。

皇帝都知道一點,宰相會分掉自己的權力,中央極有可能會形成兩個中心,所以歷史的潮流就朝著皇權不斷集中、相權不斷衰落的方向發展。唐宋是群相,到了明代已經廢掉了丞相制度。而在地方,地方的長官不止一個,比如有知州還有知州同知,也有地方駐紮的軍事將領,在地方上財權、行政權、軍權是分開的!在地方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掌握大局,所以官員就不可能成為權臣造反了。

宋朝的皇權在不斷加重,到了明清兩代則發展到了頂峰,皇帝是國家行政事務的最終裁決人。在漢朝,丞相權力足夠大,有開府治事的權力,即是丞相有部分的最高行政權,藉以對皇權進行壓制,從而為篡位提供了可能性,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得到丞相的位置,之後曹魏的江山也發端與這個丞相。

宋以後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政治演化路線。就是皇帝越來越集權,大臣越來越分權。逐漸把一個一個具有狼性的大臣,框在制度的格子里,變成一個又一個小白兔。所以在往後的歷史進程中看來。唐是中國皇權歷史的高峰,而唐以後就是皇權歷史的衰落。中華文明由擴張,走向內斂。到了明的時候竟然形成九邊的北方防禦體系。這比清可是差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太宗登上皇位後,卻為何遲遲不立太子,只因這個女人還活著
寧德飛鸞抗金英雄林仲虎前世今生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