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我不會為了取悅更多人,而畫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看曾梵志的油畫,

如同展開一部跌宕起伏的巨著,

每個細節的隱喻含義,

每個眼神、表情的情感傳達,

吊足了觀看者的胃口,

讓人忍不住想去傾聽畫家更多的訴說,

去探尋畫作背後的隱秘故事。

這也許是表現主義最直擊人心的特點,

以卡通色彩和調侃的方式,

掩蓋著挑起人們窺探欲的真實目的。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最後的晚餐》

曾梵志的畫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豐碑,

向達芬奇致敬的作品《最後的晚餐》以1億8044萬港元的拍賣價格,

成為亞洲當代藝術品中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從2003年開始,

迅速成為「天價藝術品」的代名詞,

成倍增長的出售價格和市場上高達80%的成交率,

讓中國的頂級富豪們把他列為收藏隊伍的第一名。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已經被丟進故紙堆,

出色的營銷手段讓優秀的藝術作品如虎添翼,

找對風口站上去大聲吆喝,

是藝術家們能否活得滋潤的最佳手段,

從湖北武漢走出的曾梵志無疑是大膽且精於此道的。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初中畢業就輟學工作的曾梵志,

反而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他結識了鄰居家一位學畫的大哥,

業餘時間都泡在一起,

學習畫畫,研究畫畫,

最後連父母給找的印刷廠的工作也「輟」了,

整日和熱愛美術的朋友們到處遊歷,

跑北京,跑上海,

去觀看西方繪畫大師的作品,

這樣的入門過程著實給曾梵志帶來了與傳統學院派不同的東西。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憂鬱的人》

經過連續四年復讀,

23歲的曾梵志終於敲開了湖北美院油畫系的大門,

一直習慣了自由成長的他,

不太適應學校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

慢慢開始在課餘時間搞創作,

畫作在老一輩和新生代的教師們中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大學三年級時,一幅以同學為模特的作品《憂鬱的人》,

標誌著曾梵志開始在畫作中加入自己思想的表達,

德國表現主義在這個階段留下了濃重的痕迹,

他真正從一個美術生向油畫家邁進。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肉聯》系列

本科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武漢一家廣告公司工作,

因為那裡缺一個「在大街上畫畫的」,

曾梵志再一次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

他把被僵化體制桎梏的痛苦,鬱悶,

都在畫作肉聯繫列、協和醫院系列等作品中發泄出來。

真情實感不受遮掩地表露,

這讓他的作品與同時期的畫作截然不同,

也因此引來了藝術評論家的關注。

著名藝術評論家栗憲庭成為曾梵志的伯樂,

把他帶往更寬廣更自由的國際舞台,

他第一次出售畫作就賣到2000美元,

是當時普通群眾好幾年的工資收入。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自畫像》

得到市場的認可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

曾梵志大膽地帶上全部家當奔向北京,

當了一名「北漂」。

精明的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窩在鳥不拉屎的藝術村裡,

而是跑到使館區集中的三里屯附近,

租了一間破爛的小公寓,

他經常帶一些外國人來家裡參觀作品,

閑下來的時候就和朋友跑酒吧,

接觸對中國當代藝術感興趣的人。

從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時間裡,

曾梵志出售的畫作,買家全部是外國人。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協和醫院》系列

在早期《協和醫院》系列裡出現的人物,

都有大大的雙眼,銳利的眼神,

不管正處於怎麼樣的周邊環境,

那雙眼睛總是有神的,清醒的,

像是被生老病死凡塵情感糾纏的曾梵志自己,

還保持著看透一切的敏銳。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面具》系列

到了《面具》系列裡,

人物受到當時快速轉變的社會大環境影響,

已經開始把真實的情緒掩藏在統一定製的面具之後,

以看似輕鬆隨意的動作來營造另一個自己。

「面具指涉主體的自我與其社會身份的區隔,

通過對面孔的遮蔽而指涉現代社會中普遍的

異化狀態、孤獨感與焦慮情緒。"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如今曾梵志的作品裡出現了景物、動物、和人物活動,

但這些場景都掩藏在厚厚的荊棘之下,

由此我們可以感知到,

他的內心仍然有熊熊燃燒的憤怒之火,

等待著燒毀阻隔和限制,

真正獲得自由的那一天。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Q:最初買你作品的人大多都是外國人,中國的收藏者是從何時加入你的顧客行列的?

A:我最早來北京是在 1993 年。當時買我畫的大部分都是西方人,比如在國外大使館工作或是在大學教書的人。之後,大概是 2004 和 2005 年,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收藏藝術品。我清楚地記得這個時間,因為之前沒有一個人買,十年或十多年裡,我們作品的價格根本沒有變化。我們並不了解這些新興的中國收藏家,我們也很難判斷他們是否是真的喜歡藝術。

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出現了許多倒賣藝術品的人,曾經有人找到我要一下子買走20幅畫,我比較警惕,沒有答應他。度過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大部分藝術家也都日漸成熟,你無法在藝術品市場中繼續攪混水。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發展,與畫廊真誠地合作,把作品賣給那些真正熱愛的藝術的人們,而不是那些熱衷藝術投機的人。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面具》系列

Q:你作品中的很多元素被看做是隱喻了社會背景,你當時是怎樣的創作初衷?

A:我個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創作。我不會為了吸引受眾而在不感興趣的主題上花費精力。在我早期的「醫院」系列作品裡,我對人性最基本的一些問題很感興趣。我關注這個社會,關注我身邊的人們。但我不會只為了吸引眼球去進行創作。

Q:你是怎麼樣讓自己的作品在拍賣場上一直保持著高價位的?

A:我很狡猾,我只把我的畫賣給欣賞它們的人,然後這些人會幫我推廣我的作品。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曾梵志

湖北武漢人,畫家。創作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敏銳的社會批判,受到評論界廣泛的讚譽,也得到社會民眾的持續關注。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藝術家 · 很貴的曾梵志,內心裝著一場災難,卻用繪畫與世界和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