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時間越長,質量可能越差

工作時間越長,質量可能越差

不愛炒作熱點

不會博人眼球

不去主觀捏造

在這裡只有客觀、專業的商業策略

如果你喜歡追尋爆款文章,請不要關注我們

如果你喜歡最新商業策略,這也許合您口味

GIF

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也就是提高效率,會降低工作質量。

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以下的說法:「為了保證質量,我需要多點時間」,「如果多一兩天時間,結果會更好」。

在「忙碌「之風盛行的今天,忙碌意味著努力,努力意味著有優秀的品格,良好的教育,現在或未來的富有。「不行。我現在很忙」這句話不僅透露出你是一個認真的人,同時也在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而「加班「則成為證明自己努力奮鬥的重要指標。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以下經歷:現在是下班時間,手頭上的工作已經差不多了,但是你想了想,還是在離開座位前再多坐一小時吧。當然很多人願意在辦公室「加班」的原因各異,有的因為不想早點回家,有的為了躲下班高峰等等不同的原因。但是這額外的一小時會給工作帶來什麼不同嗎?也許會有些許不同,但是更多的情況是:這額外的工作時間看似會讓你對你的工作質量更有信心,對你自己的工作態度更滿意,因為你認為你在工作上付出了更多時間和精力。

事實上,工作質量與工作時長關係的研究表明:在工作和特定的任務上花更多的時間,實際上會損害我們的工作表現,降低我們的工作質量

研究表明,當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或55小時後,認知能力(例如,情商技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參與水平開始出現下降,而這些最終拖累了工作質量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也深知過度工作的危害,他將員工的工作時間從每周48小時改為40小時。他在《亨利·福特自傳:我的生活和事業》中寫道: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會導致員工犯錯次數增多。

根據較早前一項頂級戰略諮詢公司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周工作80小時的人與每周工作50-60小時的人所創造的工作價值沒有不同,而這額外的工作也沒有被管理層注意到。因為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拋棄那種「虛假忙碌「的思維,開始採用「更少的工作時間,更高的工作效率」的理念。《當人們沒有時間工作、愛和玩》一書的作者BrigidSchulte說,許多軟體公司及創新公司不再重用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的員工,將過長的工作時間看作是缺乏效率的表現,而非兢兢業業的象徵

公司如何對抗「虛假忙碌」

最重要的是公司所倡導的文化。是倡導「沒有功勞、還有苦勞」這一觀念,還是倡導「效率第一,又快又好」這一理念?

在正確的理念基礎上,合理且公平的績效哥倫比亞大學的華為研究:業績考核的公平打開方式考核更重要。如果對於低效率及高效率都是一樣的考核標準,那麼高效率的優秀者會有「我為什麼要將工作做得更快,更快就意味著我只會被安排更多的工作,我才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工作效率的顛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生產效率是在給定的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但是,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中,工作效率是指在給定時間內生產的工作會產生多少影響。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從工作中可以獲得一定的快樂和生活滿足感,但是你無法從熬夜工作中獲得快樂,快樂在於找到減少工作的方法。就像英國哲學家羅素在1932年的文章《閑暇頌》中所說:幸福和繁榮之路在於有條理地減少工作負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策略小談 的精彩文章:

TAG:策略小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