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三大群體人群亞健康狀況分析後感

我國三大群體人群亞健康狀況分析後感

我國對於亞健康研究起步較晚,診斷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都是照搬外國的標準,並不符合我國人民身體素質的特點,出現了較大的偏差,臨床上嚴重影響了亞健康的及時診斷和治療。其實,對於亞健康的預防和治療,我國自古有之,只是叫法不同,中醫對未病的防治至少比西方國家早一千年以上,而且有一定的優勢。只是近幾十年來過度的盲目崇洋,反之把健康的理念詮釋得五花八門,這種「照搬式」的體系經過實踐證明,並不符合我國國民的體質要求,反而出現了負面的作用!下面我就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和人群提出一點自己的見解!

一、中年人群

我國近14億人口中,中年人占的比例約三分之一,目前正肩負著國家建設、生產、發展和家庭生活的重要任務,承擔著承上啟下的歷史重任,是生活中負擔最沉重和最勞累的群體,隨著他們在事業上的日益發展,年齡也隨之日益增加,身體的器官、組織等也隨之逐漸老化,抗病能力也不斷在下降。因此,其背後也隱匿著致病的諸多因素,只要稍微不注意,放鬆警惕,就極有可能健康受損,甚至危及生命。主要體現在:

1、工作緊張,家庭負擔重,體質下降。

2、不良的生活習慣。

3、社會環境和家庭、工作因素。

4、心理因素。

多發疾病:心腦血管方面,在中年人每年死亡的調查中,心血管佔20.17%,腦血管佔50%,其中中年只是分子占人群中的61.08%。癌症方面,佔53.078%。

中年人是人生最成熟的階段,也是家庭、事業超負荷最重的階段,承受著社會、家庭、生理的壓力,體質的下降,抗病能力減弱,慢性疲勞、心情壓抑等諸多因素導致了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

二、青少年群體

由於我國的基本國情,青少年群體多屬獨生子女,自小視為掌中寶,嬌生慣養,心理素質脆弱,逆反心理嚴重,目前健康方面的誘因和疾病主要體現在:

1、學習壓力大。

2、網路侵害。如淫穢、兇殺等,法律意識淡薄,容易模仿、觀察、偶像主義。

3、視力下降明顯。

4、物質要求高,缺乏獨立性,攀比心理嚴重。

5、家庭因素,尤其是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6、營養不良、挑食、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

7、心理障礙。

我國青少年思想表面化,心裡脆弱,缺乏愛心和生活熱情,據統計,約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純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也就是心理亞健康狀態。

三、老年離退休群體

我國即將步入老年化社會,隨著老齡人口的逐漸增加,老年人的保健工作尤為突出,老年人的亞健康問題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從某種意義上講,生理性衰老的人即為亞健康狀態,如果不予以調理,必然加速其衰老過程,隨之出現病理性衰老,從而導致了臟腑功能障礙,甚至衰竭。主要體現在:

1、心理和精神因素。

2、空巢老人,缺乏關愛。

3、離退休後生活變化。

4、積勞成疾。

5、慢性疾病。

6、癌症。

老年群體亞健康突出的表現是退休綜合征,隨著離退休的生活、交際、節奏、社會地位等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情緒導致了身體內環境的變化,造成了內分泌的紊亂、中樞功能失調,導致了慢性疾病、癌症、痴獃等老年疾病的爆發。

歸納總結

影響亞健康的因素總的來說,與環境因素、行為心理因素、生活習慣、醫療服務、生物遺傳等有密切關係。它們之間也不是孤立的,會產生相互的影響,相互依存。以單純的生物醫療方式是不足以預防、調控疾病的發生、發展,必須密切注意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普及相關的知識,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中醫對亞健康調理的作用

中醫認為:「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治病,下醫治已病治病。」所謂未病,其實最突出的就是闡述了現代醫學所說的預防醫學,也說明了中醫的絕對優勢和先見之明。除此之外,中醫提倡了很多非藥物治療,比如推拿、針灸、砭療、艾灸等等,這些不僅僅在治療上有獨特的效果,尤其對疾病的防治和康復都有絕對的優勢!

反 思

中醫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更為注重的是人的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它不是一門像西方醫學一樣的微觀科學,它更加符合人類戰勝病魔,獲取健康,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智慧先賢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積累和智慧結晶,更加符合我國人民獲取健康的正確方法。

《黃帝內經》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幾千年前,先賢聖人就知道了養生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它的法度,我們刨根到底還需要繼續無知的去崇媚西方那些所謂的科學嗎?我想這不僅僅只是一個覺醒的問題了,它升華到一種意識形態的層面來說,我們現在更加缺乏的是什麼?真實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無知和政治體制層面的東西!但我更想說的不是去評論什麼功過是非,不是去抨擊人家怎麼怎麼不好,我們怎麼怎麼好!相反,屹立在於東方五千年的雄獅已經醒了!既然醒了,就要有所悟,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人民,愛自己的文化!回顧歷史,中華文化的偉大與淵博就是能夠異化一切外來文化,千年不衰,萬年不死!所以這些文化(包括中醫)都是我們的魂,魂是不能丟的,丟了那就叫行屍走肉、形同虛設了!

解道之醫,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解文之醫,照圖索驥,刻舟求劍;不解文之醫,守株待兔,削足適履!醫之境界,或此三層。任何事物基礎都非常的重要,沒有基礎就沒有所謂的悟!正如我們畫一個圓一樣,從起步到終點其實就是同一個點,但是繞了這一圈回來了,那就叫功德圓滿,如果回不來了,那就叫缺!這好比我以前在學習針灸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按著書本的穴點陣圖「照圖索驥」,在自己的身上亂扎,心裡一點底都沒有,現在想起來也佩服自己當初對學習的那股認真勁和不怕痛的精神,用千瘡百孔來形容自己的手腳我想是不為過的!接著師父告訴我怎麼找穴位,怎麼進針,那時我絕對是天底下最聽話的好孩子,以手為尺「削足適履」,不斷在自己的身上比劃著。最後經過了無數的臨床,飽覽了一道道風景線之後,還是走回來了,但是這次的回歸,我變充實了,雖然亂扎,但是我心裡有底了,可以隨心所欲,「信手沾來」!這個過程對我後來的人生啟發很大,我想:物以類推,皆有共性!

中醫在發展的道路,也不外乎如此!不管怎麼變革,怎麼開枝散葉,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天還是會走回來了!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留住我們的神,不要讓那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所迷惑,把我們的魂給勾走了!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貞堂漢佗仲醫 的精彩文章:

中醫診法之望診

TAG:元貞堂漢佗仲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