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歸助力城市新經濟發展 多地市長拉開「人才爭奪戰」

海歸助力城市新經濟發展 多地市長拉開「人才爭奪戰」

中國網成都5月14日訊(記者 尚陽 實習記者 黃牧晨)「作為深度貧困區,我們有想法,但是沒有辦法,辦法在哪裡?辦法就在歐美同學會這些具有世界眼光,能夠全球定位,精準配置資源的在座各位。歡迎大家到黔西南考察、投資、幫扶!」5月12日,在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的市長論壇上,黔西南州副州長李傑向與會的海歸人才代表發出邀請。

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成都、廣州、洛陽、泰州、黔西南州、鄭州的六位市(州)長及全國近百名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海歸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等代表參與,不僅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引進高端人才,同時行業精英也可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雙創沃土」。

會上,各市(州)長和海歸人才進行互動交流,推進相關技術、項目、資金落地,促進我國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領域重要發展。

5月12日,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市長論壇。圖為論壇現場。 中國網實習記者 黃牧晨 攝

招賢納士

六地為吸引人才各出奇招

人才有多重要?據統計,連日來已有20餘城市打響人才爭奪戰。「沒資金有人才,做事或許會成功;有資金沒人才,就百分百失敗」這樣的觀點早已引起各省市負責人的共鳴。此次市長論壇上,六位市(州)長紛紛為留學人員帶來了引進人才的「大禮包」。

范毅表示,成都市作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將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新經濟形態作為可持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點。設計在2022年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為此,成都以實施人才高地建設計劃、實施服務能力提升計劃等五大計劃,八項工程為手段,致力營造人工智慧創新生態。」范毅說。

廣州市人民政府與歐美同學會有著多年的合作,聯合主辦的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已成為知名的品牌活動,今年將舉辦第20屆,包括李彥宏、施一公等許多留學人員都是通過該平台回國創業。同時,活動的舉辦也吸引了大量海外人才留在廣州發展。

廣州市副市長黎明表示,廣州一直圍繞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將高端戰略性人才、高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層次管理人才作為引進重點。

「我們近年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計劃五年要投入超過50億為這些人才、團隊和項目提供服務。」黎明說。

5月12日,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市長論壇。圖為與會領導認真聽取代表建議。 中國網記者 尚陽 攝

2017年,歐美同學會第六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峰會在河南鄭州舉行。年會組織了留學人員考察鄭州、洛陽等地,並通過科技項目對接會吸引一批優秀留學人才進入河南發展。

據鄭州市副秘書長張紅軍透露,鄭州正在起草數字經濟與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行動規劃,在統籌頂層產業設計,構建人工智慧產業鏈生態體系等五個方面,加速新興產業發展。

洛陽市作為國家重要重工業基地之一,致力於將傳統工業與現代信息化相融合。「洛陽有一個獨特的『河洛英才計劃』,本質上是聚全國英才,不要求你留在洛陽,只要你堅持能為洛陽做貢獻,我們也非常歡迎,會提供一些優厚的待遇給這些人才。「洛陽市副市長李金迎說。

2015年,歐美同學會還與黔西南州結下對口對接和幫扶,專門組建了海歸服務團助力黔西南脫貧攻堅。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黔西南承擔國家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相當的試驗任務。

「我們黔西南未來將以發展大健康為方向,重點發展提高以生命質量為核心的產業,歡迎大家到黔西南考察、投資、幫扶。」黔西南州副州長李傑說。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長江經濟帶規劃綱要》,支持江蘇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及其發展試點。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全國第一家醫藥高新技術區。

「中國醫藥城集聚了3000多個海外人才,在泰州自主申報的千人計劃專家多達17人。」泰州副市長張小兵希望有更多各領域的海歸人才關注和參與泰州的發展。

5月12日,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市長論壇。圖為深海歸代表建言獻策 中國網實習記者 黃牧晨攝

建言獻策

海歸人才助力城市新經濟發展

論壇上,海歸人才也向各城市提出了圍繞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領域產業發展的寶貴建議,與市(州)長進行探討。

帝國理工學院中國校友會副會長吳興華,目前從事的是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對於地方政府如何抓住新經濟和智能創造的龍頭有著切身體會。他提到,為了吸引好項目在本市落地,加快引進智力的質量和速度,建議政府先出一部分母基金,以增強企業的配資能力。

敏捷智庫創始人張曉東則從「新經濟下的城市管理」發聲,提出發展硬科技需要軟實力的觀點,強調城市應做到看趨勢抓關鍵、看資源抓要素、看全球抓機遇,建設軟實力高低。

「需要重視新經濟帶來馬太效應的嚴重問題,目前優質資源正加速向發達地區聚集。」科大訊飛人工智慧雙創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方明從不同城市的角度進行分析。

方明表示,要解決該問題可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重點發展人工智慧加民生領域;第二設立面向新經濟均衡發展的專項;第三,採取創新發展手段實現區域發展平衡,例如可以使用發達地區的資源,但是稅收和註冊到欠發達地區,或者設立虛擬的雙創基地。

「傳統產業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政府應引導傳統產業創新發展。」中國科學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汪鳳祥以「泉州市服裝產業率先將科技與時裝相結合」為例向市長建言。

政府如何為海歸學子提供優質環境成為了論壇中多名代表建言獻策的共同重點。

恆源電動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祖光表示,地方政府在吸引人才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供寬容的研發環境。「政府應建立新型研發機構,使海歸人員擁有過渡平台。」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斌說。

摩根大通股票研究策略主管朱海斌認為,提供寬鬆且公平的公共服務環境,例如簡政放權、在稅收上進行特殊處理等是政府所能做的關鍵。

搭建平台

推動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報告提到,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不能有任何遲疑、任何懈怠,必須將機遇緊緊抓在手裡,這是包括廣大留學人員在內的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陳竺在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說。

人社部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從改革開放到2017年年底,我國累計超過519萬人出國留學,超過313萬人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約佔整個留學群體的83%。

「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留學人員的橋樑、紐帶,聯繫著海內外數百萬的留學人員。這些留學歸國人員有著運用自己所長為國家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願望。」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說。

王丕君表示,本次論壇的舉行就是為各城市與海歸人才搭建「面對面」的溝通平台,把政府的期望和留學人員的所長連接起來,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是助力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發展,推動網路強國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春意如畫的阿富汗班達米爾湖
爸媽一族成網購「新生代」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