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魚米賽金,水鄉澤國

魚米賽金,水鄉澤國

我會想起你

 溫暖你

麗江小倩 

00:00/04:56

掐指一算,這周好像不應該是「隨便走走篇」,那就算特刊吧!為的是把最近發現的一個好地方分享給大家(其實怕時間一長就忘了)。

一直以為江南水鄉的精華之一在於古鎮:每一個煙霧飄渺的日子、晴空萬里的日子、雪花飄飄的日子,都可以在某一個古鎮找到適合的角落賞景、抒情、療傷、乃至治癒。

而今天想說的這個古鎮——金澤,是讓我這個在古鎮長大的80後,找到一點兒時記憶的地方——真的是復刻回憶。

五一休假第一天,遲遲醒來,想著帶年糕去哪裡轉轉,「去金澤吧」,賊賊建議。好啊,反正沒去過,據說人不多(劃重點!在小長假里找個人不多的景點真是首選啊!)

金澤位於上海青浦的澱山湖畔,有「橋鄉」的美譽。我們停了車(也沒人收費),經過一個香火還不錯的廟宇,鑽過一個門洞,眼前的景色便豁然開朗起來——青石板路,兩旁老式民居,閑來無事坐河邊看熱鬧的白髮老人,以及河,都是古鎮之必備。

尚未多想,隨即就有人上前兜攔遊船生意,坐就坐吧,不僅坐,我們還很「壕」地包了條船。(包船全程也才60,我的「壕」是不是很值?)

乘著當地人揺櫓的遊船,鑽過一座又一座或新或舊的橋洞。河面拂過的清風帶走悶熱,人瞬間變得耳通目明起來。

搖船的阿姨應該是單幹的「個體戶」,並未經過專業培訓,努力想用標準的普通話(其實她說青浦話糯糯的也很好聽)為我們講解「書本上的金澤」,但背功有限,吐出口的只是每座橋名以及年份。反倒是我們,興緻盎然地主動問了不少問題,她才慢慢打開話匣。

沿河兩旁的街景隨船緩緩而過,記憶也慢慢變得清晰起來:童年時光的石子路,雞犬相聞的左鄰右舍,參天大樹底下納涼打麻雀、以及那些搬個板凳在葡萄架下做暑假作業小腿被咬滿蚊子包的夏天。

閉上雙眼,好像這一刻就聞到了隔壁阿婆的做飯香;長我兩歲的鄰居姐姐又在外面喊誰來跳橡皮筋;而自己還是個孩子,為了捉到個知了、玩弄了幾條蚯蚓而欣喜不已。

恍然大悟,每個大人心中,依然住著兒時的自己,時光荏苒,童年卻歷久彌新。大家常常叫囂著想回到過去,是因為都知道不可能回到過去,那麼最簡單的,請閉上雙眼: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拈手即來,這樣的儀式感已然足夠。

用無限感慨的心情沉浸在金澤這一片波光粼粼中,彷彿徜徉在屬於自己記憶的舊時光里。

扯遠啦!回歸正題,每一個古鎮都有屬於自己的自傳體,相信金澤也有,尤其是那座由50多根門柱粗的金絲楠木建成的古橋以及橋洞下斑駁的石文,述說著古老的一切。

(這座金絲楠木構建的古橋,沒有護欄,走在橋上,有種呼嘯的感覺)

與大多數被開發的古鎮不同,金澤像是一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模樣,沿河兩旁屈指可數的小賣部,加上兩三個做蘿蔔絲餅的大姐,就算是全部的商業體系了(當然鎮上還是有不少商店的)。就這年頭,能找個聞不到臭豆腐味的古鎮已是極其不易的了。

就像揺櫓大姐說的,當地收入不高,政府也並未像其他古鎮開發一般對其進行旅遊包裝,導致當地人都出去打工了。(出去打工我信,不過畢竟在上海,怎麼著靠著祖屋拆個遷也不會差呀!)

話說乘船游弋一圈後,頓覺飢腸轆轆,網上搜了圈評價,興起想吃點心,隨便找了家開著的點心店:點了雪菜肉絲麵(中式面中我的最愛,沒有之一)和鮮肉燒賣,電風扇呼啦呼啦地吹,小時候甩著紅領巾在點心店吃冷餛飩的感覺又回來啦!

雪菜肉絲麵無功無過,雪菜不夠酸;鮮肉燒麥十分驚艷:剛進門只見做燒麥的呼啦啦甩著燒麥皮,看起來就是晶瑩剔透的,也不分專門做燒麥的,誰空著就來做幾個。

說下口感吧!熱氣騰騰現做現吃,咬下去湯汁不多不少,正好一口吸完,肉餡意外的不咸(一般店家都會把帶皮子的餡調的味重一些),這裡的燒麥反倒是像家裡的味道,讓我們一個接一個地吃不停。

更讓我驚訝的是價格,雪菜肉絲麵6塊,燒麥1塊一個,確定是2018的物價嗎?老闆以為我們覺得貴,立馬解釋他們的燒麥肉餡都是每天早上去菜場進的,內疚的我二話不說又打包了30個燒麥回去。

短暫的行程就到此為止啦,期間我們也發現已經有一些商家在做民宿客棧的樣子,也有商業化的茶樓的樣子(好像不對外開放)。

我想說,適度的商業對於遊客來說不是壞事,它能夠完整一個旅遊的體系,大前提是不能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如果有一天,坐在河邊看熱鬧的老奶奶也想著順便放個吹泡泡機賣賣,那我想我會很失望的。

金澤,看好你喲!

(ps:此次照片都是本人及內人拍攝,如有需要請提前跟我聯繫,除此之外,都不可以copy喲!)

感興趣,就請掃以下二維碼關注我喲

有意見,一定要留言讓我知道

喜歡我,更要給我點贊,你的鼓勵是我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貝的精神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貝貝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