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學,負重前行

醫學,負重前行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那隻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罷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與各種疾病不斷鬥爭的歷史。知名或不知名的傳染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等,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無數的醫生學者,抱著崇高的醫學信仰,前赴後繼、孜孜不倦、刻苦研究。他們負重前行,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只為戰勝這些疾病,還人類一個安寧祥和的靜好歲月。

在澳大利亞醫生沃倫和馬歇爾共同發現幽門螺桿菌之前,胃內的強酸性環境不可能有任何的細菌生長這個觀念在醫學界根深蒂固,以至於他們的發現被當時的科學界無視,甚至遭到了一致的反駁和抵制。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馬歇爾在自己的身上大膽進行試驗,他喝下了大量含有幽門螺桿菌菌落的培養液,在忍受隨後出現的煩躁、噁心嘔吐、胃部不適等一系列折磨之後,他在自己的胃組織切片中證實了胃部炎症的存在,並嘗試口服抗生素治療,終獲成功。

隨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胃十二指腸潰瘍都是由這種細菌導致的,同時它也是胃部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門螺桿菌的發現,打破了之前錯誤的理論認識,成為了消化病學領域裡程碑式的革命。馬歇爾醫生的瘋狂舉動,為進一步徹底治癒胃潰瘍等疾病、預防胃部惡性腫瘤的發生、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無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馬歇爾醫生)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心臟病的診斷手段還非常局限,治療技術也相當落後。無數的心臟病患者因為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在痛苦中死去。在這樣的背景下,25歲的德國醫生福斯曼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在肘部靜脈穿刺後插入一根軟管通向心臟,以進行心臟的檢查和藥物注射。

隨後,他冒著生命危險,先後進行了十多次的試驗,在經曆數次的失敗、幾乎扎盡了自己的外周淺靜脈之後,他終於在切開的肘前靜脈里把導管成功送達了自己的右心房,並注入造影劑,通過X線拍攝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心臟造影的照片。

遺憾的是,福斯曼的心臟導管術,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因為在當時的認識里,心臟手術是違禁之事,甚至有人抨擊他褻瀆了神靈,是個只會玩把戲的小丑。福斯曼甚至在學界的聲討中失去了工作,被醫院開除。

今天,選擇性冠脈造影早已成為了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全世界每年有超過百萬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該項檢查並且進行支架植入治療,以重獲新生。福斯曼當初的這一冒險舉動,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冠心病患者,為心血管學科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福斯曼醫生)

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德國醫學家貝林,為了攻克當時肆虐流行的白喉,在實驗室里度過了五千多個日日夜夜,終於發明了血清免疫療法。在成千上萬白喉兒童患者的性命得到拯救之時,貝林卻因過度勞累感染上了當時的絕症——肺結核,並因此獻出了自己年僅50歲的生命。

(貝林醫生)

美國病理學家立克次先生,為了查明斑疹傷寒的病原體,抑制這種在當時奪去了幾百萬人性命的烈性傳染病,他不斷地深入病患、頻繁地接觸病人。儘管最終獲得成功,並且後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種病原體,但與此同時,他也感染上了斑疹傷寒,並在無盡的遺憾和不舍中死去,年僅39歲。

(立克次醫生)

敬畏生命理念的首倡者、叢林醫學的創始人,德國醫生史懷澤,在聽聞非洲缺醫少葯的新聞之後,毅然放棄原本作為一個音樂家、哲學家和神學家所擁有的一切優越地位和富足生活,在30歲時還毅然開始學醫,並在八年的學成之後,帶領著他的妻子,深入非洲叢林,創立醫院,為非洲民眾的衛生健康事業服務半個多世紀,不遺餘力、嘔心瀝血,直至去世。

(史懷澤醫生)

還有我們的白求恩醫生,為了國際共產主義事業,為了世界和平,背井離鄉、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中國,並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個遙遠的國度。

還有那些在非典戰役中犧牲的眾多醫生,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可為了歲月的靜好,在別人都後退的時候,他們卻勇敢上陣、負重前行,譜寫出了一曲麴生命的讚歌。

(白求恩醫生)

(2003年非典時的中國醫生)

醫學是偉大的,醫學也是艱難的。每一個醫學上的進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辛勞和智慧,甚至有無數人為此付出過生命的代價。沒有學醫的人,恐怕永遠也無法領悟到這種艱難和偉大。

在看似靜好的歲月里,在看似寧靜的生活中,卻暗自涌動著千萬種不安和危險,總有一些人,為了維持這份靜好和寧靜,在負重前行。

他們一直都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小花 的精彩文章:

TAG:小明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