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末代皇帝被趕出紫禁城時,最讓溥儀抓狂是這個附加條件!

末代皇帝被趕出紫禁城時,最讓溥儀抓狂是這個附加條件!

原標題:末代皇帝被趕出紫禁城時,最讓溥儀抓狂是這個附加條件!


俗話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意思是說:在最壞的結果到來之前,如果當初稍微有所作為,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難堪地步。用這句話來總結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的場面,應該是再適合不過。


溥儀


1908年年底,年僅不到三歲溥儀被慈禧臨終任命為光緒皇帝的接班人,並於次年改年號為「宣統」。然而溥儀才坐上皇帝寶座三年,就被袁世凱逼宮下台,於1912年以隆裕太后名下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雖然被趕下台,但是同時享有袁世凱給的優待條件,除了每年給予一定數額的金錢之外,溥儀還享有住在紫禁城裡的一切皇帝待遇。


袁世凱的這次逼宮,對於溥儀或者清廷來說,除了臉面上過不去,似乎沒有什麼大的影響。至少王公大臣們的既得利益在頒發《退位詔書》前後沒有絲毫改變。在他們眼中,皇帝還是這個皇帝,紫禁城還是這個紫禁城。袁世凱們繼續干他們的大事,絲毫對清皇室沒有太大影響。


紫禁城


原來清末的清王朝,天下已由各方勢力所割據,所謂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清王朝早已無力抵抗這些各地突起的異軍,如果按照現狀發展下去,清王朝被推翻是遲早的事情。而這一天終於迎來了袁世凱的「逼宮」,沒有實力的清皇室,只能應了袁世凱的這個「順水人情」。採取不抵抗的清皇室,在袁世凱編造的「優待條件」下,默然接受退位。


此後以末代皇帝溥儀為首的清王朝,依舊在紫禁城裡生活了近12年之久,溥儀在紫禁城裡養尊處優,紫禁城裡的各機構王公大臣依舊各自爭權奪勢。直到馮玉祥派了一直小軍隊到紫禁城,命他們搬出紫禁城,這才讓溥儀真正意識到真正的危機已經來了。



溥儀

原本溥儀想過離開紫禁城,選擇出國留洋,養精蓄銳然後召集舊部捲土重來。可惜在王公大臣看來,一旦皇帝離開了紫禁城,袁世凱的優待條件就沒有了,皇帝如果沒能闖出一片天地來,北京的退路也沒有了。於是極力勸阻皇帝在紫禁城裡穩住,選擇好的時機再做決定,然而這一等就沒有機會了。對於王公大臣來說,皇帝在紫禁城裡一天,他們就能夠照舊拿到他們該有的俸祿。


也只能怪溥儀自己的決心不夠,長期以皇帝自居早就喪失了鬥志。於是這一天在馮玉祥的十幾人的小軍隊來到紫禁城後,一紙通告告知溥儀捲鋪蓋捲走人,溥儀也沒能做出絲毫的抵抗。



溥儀和婉容


在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他記錄下了這一天的情形,他正和皇后婉容在吃水果,大臣晃晃張跑進來遞上馮玉祥的通告,內容是作廢袁世凱的優待條件,廢除皇帝的尊號並且搬出紫禁城,同時給予新的優待政策。看完馮玉祥新修改的優待條件之後,溥儀倒沒有太多害怕的感覺。接著大臣又說了一句,馮玉祥的軍隊命令他們三小時內全部搬走!


打網球的溥儀


這一句讓溥儀驚嚇的跳了起來,因為溥儀想到的是他的巨額財產,要知道此時的紫禁城裡收藏的珍寶不盡其數。失去皇帝的寶座對於溥儀來說他也許早就習慣了,而失去這些他正在擁有的財產,他斷不能接受!不過馮玉祥不給他更多的時間來處理這些財寶,一句話「三小時內沒有搬離,景山上的大炮就要炸過來」!


晚年的溥儀


溥儀當天離開了紫禁城,此後以遊客的身份參觀過一次紫禁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青年觀察 的精彩文章:

印度總理莫迪參觀秦兵馬俑:神情專註、站位獨特,看了想笑!

TAG:文化青年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