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透過歲月風雨的簾幕,眺望趙鎮1800年的歷史光影!

透過歲月風雨的簾幕,眺望趙鎮1800年的歷史光影!

我們生於金堂,長於金堂,

但是我們對於金堂縣城趙鎮的歷史卻知之甚少。

今天,咖啡妹兒要跟福粉們一起,

透過歲月風雨的簾幕,

眺望這座城市1800年的歷史光影。

趙鎮在歷史上

有橫渚、大渡、韓灘渡、

趙家渡、三江鎮等名稱,

但是,在1800多年的歷史中,

趙鎮並不是金堂的縣治所在。

[橫渚]

千百年來,

趙鎮一直是四面環水的孤島,

因此稱為橫渚;

咸豐初年,城西河流淤積,

才成為三面環水的半島。

既為橫渚,不便設為縣治。

因此唐宋之前,

金堂縣治是在中河西岸的舊城址,

稱金堂鎮;

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遷到城廂鎮;

1950年10月,遷到趙鎮。

[大渡]

東漢的時候,趙鎮叫大渡,

屬廣漢郡新都縣管轄,設有大渡亭。

大渡亭是有關趙鎮建置史最早的記載。

亭是東漢時期最基層的機構,

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當時大渡亭的亭長叫王忳,

主要職責是管理地方治安等事務。

《後漢書·獨行列傳》記載有王忳藏金的故事。

漢晉時期的大渡亭是

一個為來往官吏擺渡、提供住宿和補給的驛站,

它的歷史地位還沒能充分顯現。

限制它發展的就是風高浪大的沱江小三峽,

江中的激流險灘、暗礁巨石是船隻航行的最大障礙。

[韓灘渡]

在王忳任大渡亭亭長八百年之後,北宋名臣、梓州路轉運使韓璹來到大渡視察航道,見金堂峽淤塞相當嚴重。

於熙寧二年至十年,主持實施了大規模的疏浚工程,清除了部分巨石和暗礁,改善了航道,提高了沱江的水運能力。為了紀念韓璹的歷史功績,後人將大渡改為韓灘渡。韓灘渡的名稱一致延續到清朝初年。

[趙家渡]

明末清初,

四川遭受多年戰亂,人口凋零。

韓灘古渡,田園荒蕪,雜草叢生。

滿清立國以後,為了發展農業生產,

鼓勵移民入川開荒。

大約在康熙二十年左右,

湖廣省麻城縣的趙成碧兄弟來到了金堂。

按照朝廷規定,對無主的荒田荒地,

移民可以削插樹枝為界,

按自己的能力佔據田地,

官府發給執照,永准為業,享有主權。

趙成碧插佔了三星鎮蘭家店至趙家巷的一片土地及河灘;

他的弟弟在龍威新生的舊城址一帶插佔了一片土地。

在古代,經蘭家店過北河,

上橫渚,再經韓灘渡過中河至舊城址,

是保寧府(閬中)、潼川府(三台)到成都的要津。

為了方便行人和過往騾馬官轎過河,

從趙成碧的孫子趙秉權開始,趙家八代,

在北河免費擺渡。

因此,趙家渡取代韓灘渡成了新的地名。

[趙鎮]

趙鎮的建鎮始於酆、薛、王三家

在趙家渡買地興場。

趙鎮街道江源村酆氏族譜記載:

「康熙年間,我祖發、興二公由江西省南昌府酆城縣登仙鄉黃阜里遷於四川成都府金堂縣所屬的同興場置業居住,日後又與王、薛兩家在趙家渡置地興場,雍正四年領帖開行。」

「發、興二公」指的是酆育發、酆育興兩兄弟。大約在康熙五十至六十年間,酆、薛、王三家合夥買下橫渚,規划了街基和店基,定二、五、八為趕場期,並對外招商,先期來場建房者,免費送給店基。經過幾年的經營,趙家渡已經有了街道、市場、貨棧、客棧、碼頭、餐飲等基礎設施,形成了交易頻繁的集鎮。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酆、薛、王三家

申請縣正堂呈報四川省布政使司核發了牙帖,

准設趙鎮牙行。

按照當時清政府的規定,

只有城鎮才能開設牙行。

所以,四川省布政使司在核發牙帖的時候,

將趙家渡正名為趙鎮。

資料圖

牙帖,相當於現在的營業執照。

牙行是中國古代和近代市場中

為買賣雙方介紹交易﹑評定商品質量

和價格的居間行商,

現在叫中介或經紀人。

1726年,趙鎮作為建制鎮正式登上歷史舞台,迅速成為沱江上游以及成都地區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水陸碼頭,位列四川四大名鎮之首。其餘三鎮為射洪太和、江油中壩、渠縣三匯。

「拉不完的趙家渡,填不滿的成都府」,就是這個水陸碼頭的真實寫照。一年四季,碼頭上一片繁忙,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茶館酒樓應運而生。

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趙鎮的船運和碼頭才徹底卸下盛裝,從歷史的舞台上悄然隱退。

當年商賈雲集,

桅檣林立的景象

雖然已經消失在沱江的煙雨之中,

但是韓灘古渡的悠悠春水在千里沱江之首,

已經催生了一座嶄新的城市。

- 今日龍門陣 -

這些歷史知識你都知道了嗎?

- 留言區見 -

出品:成都中正廣告『幸福金堂』全媒體中心

編輯:咖啡妹兒 審核:宋興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金堂 的精彩文章:

TAG:幸福金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