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夏季,濕氣重,臉出油、肚子大,簡單5招,幫你健脾、去濕毒!

夏季,濕氣重,臉出油、肚子大,簡單5招,幫你健脾、去濕毒!

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說的就是,濕氣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很多疾病,都不離開濕氣!

而現在進入夏季,正是濕氣重的時節,此時,不僅要做好防濕氣的工作,更要做好去除濕氣的工作!

夏季,濕氣重,臉出油

立夏之後,氣溫會迅速回升,降水量增大,濕熱交加。此時,濕熱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濕熱重的人,會出現臉部出油、頭髮出油、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口乾口苦.....

所以,經常「滿面油光」的人,體內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濕熱,此時,要注意了!

夏季,濕氣重,肚子大

很多濕氣重的,小肚子都會比較大,並且很難減下去!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

濕氣重導致水濕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濕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的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還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所以,那些看上去不胖,甚至很瘦的人,卻有一個「大肚子」,那麼,八成是濕氣重了!

這些都是濕氣重,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特徵:

1.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

2.食慾不好,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

4.常感心煩意亂。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突然莫名地醒過來

5.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

6.眼睛容易疲勞、酸痛,或視力減退

7.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

8.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

9.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10.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11.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

12.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

13.大便燥結或是黏滯不爽不成形;小便短黃

14.皮膚起痘,長斑,濕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

15.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

以上15種情況,你滿足的越多,則越說明你正在受濕熱毒的侵害,清除濕熱毒就刻不容緩。

簡單5招,幫你健脾、去濕毒!

第一招:每天一杯健脾化濕茶

濕跟脾腎不足有關,在祛濕的方法上,可以通過健脾來運化水濕。

用健脾祛濕的食材,做杯茶炊,來祛濕排毒,是最有效的祛濕方式之一。

動手做: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濕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荷葉0.1g、陳皮0.1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桔梗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凈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其中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梔子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砂仁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乾薑用於脾胃虛寒、泄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

綠豆有健脾、除濕利尿。芡實健脾祛濕、固腎止瀉。冬瓜皮健脾養顏、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

木瓜能化濕,使濕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馬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祛除濕氣、利水消腫。陳皮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

第二招:芳香化滯

還有一種濕,如果是夏季暑濕,用芳香化滯的方法,通過排汗之法來化濕。

一般選擇胡椒、香菜、紫蘇葉、蘿蔔、蔥等辛溫發汗的方法,進行排汗除濕。

如紫蘇葉的發汗力比較強,將紫蘇取葉,放入熱水中煮一會,既能清洗紫蘇表面的物質,也能夠有效的散發出紫蘇的味道,放量過濾後加入檸檬汁和蜂蜜飲用,非常好喝。

紫蘇葉和生薑一起吃,有散寒的作用,紫蘇葉主要用來調理脾胃氣滯,噁心嘔吐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第三招:每天泡泡腳

對於寒濕,我們要採取辛溫化濕的方法,我們會採用花椒、乾薑、辣椒、胡椒,每天泡泡腳出汗,來散寒祛濕。

花椒本身性辛溫,香氣濃重,能夠祛除寒氣。日常用花椒泡腳,花椒的除濕除燥的功能通過腳底傳遍五臟六腑,改善女性宮寒的體質。花椒有殺菌止癢的功效,使用花椒泡熱水熏洗外用,能夠緩解婦科炎症,消炎殺菌。

用一個棉布包10克花椒,用繩繫緊,加水煮40分鐘,用這個水泡腳即可。倒進洗腳盆要漫過腳踝,這樣效果更好。泡腳時間最好不要低於20分鐘!

第四招:刮痧散熱祛濕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濕。

具體操作方法是:

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第五招:拍打膝窩——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濕排毒「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濕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酸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嘚啵嘚 的精彩文章:

肝不好的人,指甲上會出現這個癥狀,你注意到了嗎?
肝火旺,身體有五大表現,小植物泡水,三天見效,輕鬆搞定!

TAG:小馬嘚啵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