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在媽媽心裡,媽媽卻在手機里

你在媽媽心裡,媽媽卻在手機里

GIF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今天是母親節,而這首千百年傳頌的《遊子吟》,在此時此刻吟誦可能再合適不過了。

遊子孟郊的逐夢之路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這位被後世稱為「詩囚」、詩風流傳千古的苦吟詩人孟郊出生在湖北武康一個清貧的家中。

中唐盛世,文化繁榮,讀書應試,考取功名,是所有文人的志向。況且孟郊的父親孟庭玢曾任崑山縣尉,在這樣的背景下,孟郊青年時代便離開家鄉,開始了他的求學應試之路。據傳,早年他曾漂泊河南,而後四處遊盪,據《新唐書》及《全唐詩庫》中的隻言片語可知,在40歲之前,「孟郊曾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

在嚴格的科舉制度下,就連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也「復讀」了四次才中了進士。孟郊則「復讀」了不知道多少遍,卻接連下第,直到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中了鄉貢的進士,終於有機會來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結果還是落榜。

於是孟郊開始了漂泊的生活,正好讓他結識了韓愈,這也成為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舊唐書》記載:孟郊「性孤僻寡合,韓愈見以為忘形之」。孟郊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之媲美,奈何命運坎坷,仕途多蹇,所以反倒是他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

到了貞元十七年,孟郊已經五十一歲高齡,終於謀到了溧陽縣尉這個官職,窮盡半生,漂泊幾十年,遊歷足跡遍布中原、江南、吳越、湘楚,到長安,最終在江蘇省「實現了夢想」。職務雖然卑微,但是起碼可以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就好比奮鬥多年的我們終於在北上廣甚至小城市擁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於是馬上要接母親來住。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於是就誕生了這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新時代的「漂泊」

今天,外出打工,與父母異地生活,成為新時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狀態千百年來從未改變。很早的時候,被一則新聞深深震撼,新聞的標題是:「你的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卻在通訊錄里」。每一個獨自離家在外,和父母相隔甚遠的「都市漂」們看到這心裡都像是被狠狠的扎了一刀。

古語云:父母在,不遠遊。但是現在卻恰恰相反,很多人從上大學,甚至上高中就開始「背井離鄉」,後來工作了,結婚了,與雙方父母更是三地分居。於是就形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

著名節目主持人撒貝南在一個綜藝訪談節目中講述過他自己的故事。作為央視當紅主持人,撒貝南可算是「功成名就」,但是年邁的父母卻仍在老家留守,出於孝心,撒貝南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曾經在老家住慣了的老人卻不能適應都市的生活,這裡沒有熟悉的街坊,不能在田間地頭溜達,生活起居也不自在,最後老人只好選擇回到老家生活。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陣痛,一邊是回不去鄉村的青年人,一邊是進不去城裡的老年人。

一輩子為了孩子而活

母愛,之所以是偉大的,就因為她是無私的。當年那一首《時間都去哪了》,感動了無數人,但是當子女們長大了,父母就會撒手,任孩子們高飛遠走。但是,其實他們很寂寞、很孤獨,可是他們卻從不會對孩子說。一輩子為了孩子而活,這是中國父母典型的特徵。

當《時間都去哪了》唱紅中國的時候,正是2014年的春節,那一年女朋友正在俄羅斯留學,她回憶著當時的情景。「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時間都去哪兒了……」直白樸實的歌詞、細膩動人的旋律,深深地震撼著她的內心。因為想家,她給媽媽打了電話,電話中她哭的梨花帶雨,訴說著對媽媽的思念和學習、生活中的瑣事,但是媽媽卻一直安慰她「要堅強、要專心學習,還有幾個月就可以回來了……」最終,她不再哭泣,但是後來才知道,媽媽在電話這頭早已淚流滿面。

母愛就是如此,總是在默默無聞中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卻從不讓我們看到她辛苦、難過的一面。正如歌詞中唱的那樣: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今天,我們不打廣告了,不再說「為了父母的健康,買台凈化器吧」,我們的商城就在這裡,凈化器隨時都可以買。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屬於媽媽的節日。希望你看到這篇推文後,給母親打個電話,或者發條信息,說一聲:「媽媽,節日快樂!」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都凈化器 的精彩文章:

TAG:亞都凈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