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如何理解細菌與病毒2

中醫如何理解細菌與病毒2

中醫的方式就有點複雜了。前述辨證求因,本質上說是辨象求因,呈寒象即反推其因為寒。若以《黃帝內經》之六氣異常為六淫論,則邏輯簡單,寒證之因就是感受了自然界之寒邪。若以意象化後之六淫論,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這寒證之因實是原始病因(因)作用到人體生化背景(緣)後產生的合力,由此合力導致寒證。因此,這個「因」若套入佛家的「因」、「緣」關係中,就不能以一個「因」字來概括,這實際是「因緣際會」後的共同作用。

因此,中醫之治本質來說是「因緣」並治。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用到「因」與「緣」的比重不同。比如外感風熱,若將銀翹散、桑菊飲拿去化驗,您會發現裡面確實有些藥物具有直接的殺菌或抗病毒作用。因此,會有人認為這是中醫「科學化」的依據,因為它們與西醫的對「因」治療畢有著相近的機理。儘管銀翹散、桑菊飲這麼複雜的藥物成分對人體的生化內環境肯定有一定的改變作用,但在機理上常會被忽略。我們也暫且把它們看作是作用於「因」大於「緣」吧。但假如是外感風寒呢?已經千百年臨床印證有效的麻黃湯、桂枝湯是通過直接殺菌、抗病毒來起效的嗎?又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說,銀翹散、桑菊飲的殺菌、抗病毒作用應該大於麻黃湯與桂枝湯吧?但若以之來治療外感風寒證,它們的效果會好於麻桂兩湯嗎?還是恰恰起反作用?若然麻黃湯、桂枝湯不是通過直接殺菌、抗病毒來起主要作用,則它們療效的主要機制不是已呼之欲出了嗎?—不就是通過改變機體寒性的生化內環境(緣),而最終改變了「寒」的結果嗎?

還是有一些中醫羨慕於西醫抗生素的效捷,見炎症就上具有殺菌、抗病毒作用的寒涼葯治之。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注意觀察過,對於細菌感染性疾病屬於中醫熱證者,若中醫與西醫比較,即便中醫的辨證處方是對的,如果西醫選對了抗生素,客觀地說,其起效的平均時間確較中醫快捷,這是因為抗生素以中醫視之多屬寒性藥物,其作用既針對了熱性的生化內環境(緣),又與細菌(因)有著更好的對應關係;而寒性中藥也針對熱性的生化內環境(緣),但其抗菌(因)作用往往是廣譜而不專門,兼且抗生素靜脈給葯的途徑也使其藥效更快顯現,因此,若僅以這種狀態為較,則總體來說,抗生素的確略佔優。

但如果是寒證呢?那就有意思了!雖然從對因治療角度看,抗生素對細菌應有作用,但寒性的抗生素對體內寒性的生化內環境卻不是改善,而是惡化,則此惡緣與惡因會共同產生不良的後果,所以此型患者即便經治療後血常規結果正常了,痰也查不到菌類,可以說菌之因消除了,但往往會遺留反覆不止的咽癢咳嗽,痰白清稀,體更畏寒,則寒之果仍在。此時越用抗生素就越咳,因為寒之果更重了。要知道,一因未必是僅得一果的。面對此境,中醫的麻黃湯、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往往就可大顯身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