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業富聯刊登招股書 募集資金未定 戰略配售等創新發行機制給市場吃下「定心丸」

工業富聯刊登招股書 募集資金未定 戰略配售等創新發行機制給市場吃下「定心丸」

本報記者 趙琳

5月14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工業富聯」或「公司」)刊登了《招股意向書摘要》及《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正式啟動招股。招股書顯示,公司發行採用戰略配售、網下發行與網上發行相結合的方式,擬公開發行股票1,969,530,023股。根據發行時間安排,富士康工業富聯網上路演時間為5月23日,網下/網上申購日為5月24日。公司股票簡稱為「工業富聯」,股票代碼「601138」。

據了解,富士康工業富聯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路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募集資金擬主要聚焦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台、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路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八個部分進行投資,以及補充營運資金。

儘管最新公告已披露募投項目資金需求,但此次採取詢價發行方式,當前申購價格未確定,因此最終募資資金總額仍待解。與預披露稿不同的是,最新公告顯示,此次募集資金超過上述需求量部分,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富士康工業富聯此次發行方式相較以往新股發行有較為顯著的變化。一方面是此次發行引入了戰略配售機制,初始戰略配售發行達5.9億股,約為發行總數量的30%。與此同時,戰略投資者獲配股票至少有12個月的鎖定期,部分甚至可延長至3年以上。另一方面,此次網下發行靈活設定了鎖定期,網下發行每個配售對象獲配的股票中70%的股票限售期為12個月。此次發行方式的創新也極大穩定了二級市場,對於未來獨角獸回歸以及CDR的發行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上周五,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部分條款的內容正式公開徵求意見,新修訂對網下配售的股份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定鎖定期,增加了定價方式的靈活性,允許企業自行選擇定價方式。新修訂稿或將為此次富士康工業富聯發行定價帶來不確定性,能否突破之前的23倍市盈率值得期待。

創新發行方式給市場吃下「定心丸」

自IPO重啟以來,富士康工業富聯率先在A股市場進行發行方式的創新。通過啟動戰略配售以及靈活設定鎖定期等多個穩定市場的措施,解除了前期市場對富士康工業富聯發行可能引發市場大幅波動的恐慌和擔憂,為市場吃了顆定心丸。

根據公告,戰略投資者的選擇主要考慮資質優異且長期戰略合作的投資者,包括三大類型:具有良好市場聲譽和市場影響力,代表廣泛公眾利益的投資者;或大型國有企業或其下屬企業、大型保險公司或其下屬企業、國家級投資基金等具有較強資金實力的投資者;或與發行人具備戰略合作關係或長期合作願景,且有意願長期持股的投資者。此外,戰略配售的股票至少有12個月的鎖定期,為體現與公司的戰略合作意向,部分投資者可自願延長其全部股份鎖定期至不低於36個月。

由此看來,富士康工業富聯發行採用戰略配售的形式擴大了投資者的範圍,讓有實力的以及更代表廣泛公眾利益的機構參與,既減少了對市場資金的需求,也讓更多人享受到獨角獸優質、稀缺資源的紅利。此外,若通過戰略配售引入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特別行業上下游相關的核心合作夥伴,將更加促進公司業務的良好發展。與此同時,公司通過設定較長的鎖定期降低市場的波動,減少了發行對市場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網下發行也安排了鎖定期。網下投資者獲配成功,將根據安排有70%的股份鎖定12個月。這樣的措施既維護上市後二級市場穩定,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同時又引導投資者真正進行價值投資,認同公司的投資價值,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專業人士分析,網下發行靈活設定鎖定期這一調整,便於形成網上網下合理的股份分配結構,穩定市場、平抑炒作,同時增強對網下投資者的報價約束,發揮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定價能力。富士康工業富聯通過靈活設定鎖定期的創新方式,亦是積極地響應了監管層的要求。

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

近年來,伴隨製造業變革與數字經濟浪潮交匯融合,工業4.0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工業互聯網應運而生。我國正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從2015年的《中國製造2025》,到2017年的《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逐步加速、深化。

2018年,工業互聯網更迎接連利好。工信部宣布將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323」行動,著力打造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加快大型企業集成創新和中小企業的應用普及,不斷健全產業、生態、國際化三大支撐。隨後,工業互聯網專項小組設立,成員來自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等部委,加強統籌布局。

在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發展工業互聯網,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未來國家重要工作之一,地位不言而喻。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預計2017年到2019年,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業界認為,工業互聯網平台正步入規模化擴張的戰略窗口期,將繼續催生巨大的發展藍海。

工業富聯盈利能力強勁轉型潛力巨大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大潮中,富士康工業富聯應運而生。富士康工業富聯的控股股東——《財富》全球500強、全球3C產品設計製造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集團鴻海精密賦予其引領轉型的重任,並向其注入了大量優質資產。數據顯示,富士康工業富聯擁有境內外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共60家,資產總額高達1485.96億元,其業務版圖廣闊,擁有豐富的全球知名電子設備品牌廠商客戶,並與客戶達成深入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為公司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非常強勁,公司於2015-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728億元、2727億元及354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43.5億元、143.7億元和158.7億元,保持穩定增長。

富士康工業富聯還有著明確的發展方向。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調研顯示,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獨立提供工業互聯網平台「雲基礎設施+終端連接+數據分析+應用服務」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富士康工業富聯率先發力,正全力構建一個工業大數據結合AI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企業。

早在2013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平台已開始進入研發階段,並於2016年1月正式應用到自身的生產流程當中,各製造基地陸續引進。據了解,作為獲得工信部首批可信服務認證的全國5家工業互聯網平台之一,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平台涵蓋開發設計、生產製造及銷售服務等產品生命全周期的各個環節。通過導入平台,公司實現了對生產設備的實時監控,從而優化了生產過程中的送料過程,產線上料時間明顯減少;通過智能參數修正反饋,實現了設備智能保養、防錯良率預測等功能,使得設備維護更加及時有效,產品良率進一步提高。

依託自身所掌握的海量工業大數據及關鍵核心技術,富士康工業富聯未來將構建一個面向全產業價值鏈的智能製造及科技服務應用體系,進而培育一個「實體經濟+互聯網」的智造生態系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典型表演藝術歌舞伎電影《連獅子》登陸中國
男子給前女友200萬現金做分手費被拒:她要500萬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