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精妙無比的一首宋詞,不寫一個雨字,卻處處是雨

精妙無比的一首宋詞,不寫一個雨字,卻處處是雨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 盤踞著老樹根

石板上回蕩的是 在等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分落地生根是 我們

幽婉的旋律在夜色中緩緩飄蕩,像魔鬼,像幽靈,汲取著我內心深處蕩然無存的空虛,我的心,跟著搖擺,彷彿又是我內心的獨白。

窗外細雨瀟瀟,樹葉沙沙作響,夜,很靜,很深,我仍舊燃一豆燈火伏案寫作,腦海中突然有一首詞浮現: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時令不同,聽雨的感受也不同,我沒有詩人那樣的心境,更談不上詩人那般情懷,所以我只是一介凡人,我的拙筆不能寫出那樣的情節。

雨聲甚微,以至於要豎著耳朵聽,更貼切的說是用心去聽,倒令我想起另一首宋詞,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無痕迹,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這便是万俟詠的《長相思·雨》:

長相思·雨

宋代:万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續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人夜深難寐。「窗外芭蕉窗里燈」,聽雨之人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聲音,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此時無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事使人長夜失眠,寂寞聽雨。 「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

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情在心頭輾轉,更兼一夜風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愁人」怪雨無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台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人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凄凄涼涼,彷彿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

此刻,窗外雨還在下,細雨輕吟,夜風低訴,風雨纏綿,模糊了整個夜晚。

只有我還在靜靜的聽,雨的訴說……

我竭盡全力去聽,而我發現,我幾乎失聰,卻也聽不到什麼了;雨聲已經在我心中慢慢沉澱,集結成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蘇軾這首詩告訴人們:被怪出身不好,走向高貴還有另一條路
唯有讀懂這首詩,才能讀懂柳宗元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