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筋膜與瑜伽的關聯

筋膜與瑜伽的關聯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鍊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鍊,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筋膜是一種由結締組織束形成的纖維狀組織。深筋膜覆蓋並附著於全身肌肉,腱,韌帶和血管。深筋膜的一個重要實例是胸腰筋膜。所有瑜珞從業者應該熟悉這種結構及其肌筋膜連接,因為它構成了腰椎和骶髂關節的關鍵支撐系統。其它類型的筋膜包括皮下組織的淺筋膜(位於皮膚下面), 以及包圍在器官例如心臟和肺四周的內臟筋膜和腔壁筋膜。

01

覆蓋並附著於骨骼肌的深

足底筋膜或足底腱膜(你可以使用任一術語)起源於跟骨(足後跟)的內側結節,並向前延伸附著到每個腳趾的近節指骨( 通過趾板)。伸展腳趾(背屈)收緊腳底筋膜,從而抬高腳弓。在此過程中, 趾骨頭充當滑輪,構成一個「卷揚機」收緊足底腱膜。足底筋膜具有彈性,因其纖維處於鬆弛體位時出現波狀。 這些纖維為響應施加的力而拉直(如腳跟離地步態)。因此,足底筋膜可以像彈簧一樣儲存能量。

02

足底筋膜儲存能量

足底腱膜還,通過阿基里斯腱,以及延伸部, 腘繩肌腱(以及其它肌肉潛在的後動力學鏈)與小腿肌肉形成(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肌筋膜連接。足底筋膜的拉伸力沿著這些肌群分布。反之,這些肌群中緊束感可能對足底筋膜的功能產生不利影響,並影響足弓的功能。

03

下犬式中足底筋膜肌筋膜連接

足底筋膜炎是與足底腱膜重複過度拉伸相關的過度使用性損傷。在這種情況下,步態力集中在足底筋膜附著在足跟處,而不是分布在筋膜和腿後部的肌群上。這導致在其起始點附近足底腱膜微創傷,引發炎症和足跟疼痛。足底筋膜炎的誘發因素包括緊繃的腓腸肌群和股後肌群,耐力型負重活動(如跑步)及高體重指數。

04

足底筋膜炎

請注意還有其它可能導致足跟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其中一個例子是跟骨的疲勞性骨折,這在跑步者中也能見到。這個問題與足底筋膜炎要區別對待。因此,如果你患有足跟疼痛,務必要諮詢經過有關培訓有資格診斷和治療這種情況的醫護人員。利用你的病理學狀況知識以加深對你身體的理解,並施以瑜珈作為預防和治療的輔助手段。

由於治療這種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伸展足底筋膜,腳跟腱(腓腸肌/比目魚肌)和腿筋,瑜伽提供了一種古老的預防性解決方案。例如,下犬式同時拉伸腿筋和跟腱。單擊此處查看如何使用交互抑制釋放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並在下犬式中允許腳後跟接觸地面。

05

在鱷魚式中拉伸足底腱膜

鱷魚式拉伸自身足底筋膜。使用該圖像可幫助在姿勢中可視化該過程。之前一篇博文中我們給出了一些如何輕鬆走進鱷魚式的小貼式,並描述了鱷魚式中同步收縮關鍵肌群。

站立前屈闡述了後動力學鏈拉伸,將足部連接起來。單擊此處獲取關於合併髖外展肌以接入骶骨垂頭從而改善站立前屈的貼示。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拜日式(太陽致敬式)提供了一種古老的自給自足的方法來處理足底筋膜及其筋膜連接以維持健康的足弓。

06

站立前屈中後動力鏈及其與足部連接

我們在單腿交換伸展式中以步進式技巧使用生物力學和生理學延長跟腱(頭碰腿前屈坐式):

第一步:膝蓋彎曲約15度,以此在後股骨其起源處釋放腓腸肌。

第二步:用雙手輕輕將踝關節引入背屈,並通過二頭肌彎曲肘部使其穩定在這個位置。在此我使用這個提示,將趾足頂部朝向脛骨前部(背屈)。

07

單腿坐式體前屈式中步驟釋放並拉長腓腸肌群

第三步:將腳部固定就位,並逐漸收緊股四頭肌,伸直膝蓋。輕鬆進入這個姿勢。用手臂保持踝關節背屈,伸展膝蓋,小腿肌肉伸展(腓腸肌和比目魚)。

08

足底筋膜,足跟腱和小腿肌肉之間的及筋膜連接

您可以通過輕輕地將拇趾球壓入手中8-10秒來促進小腿肌伸展,再通過進一步背屈腳踝拉緊鬆弛部分。從而激活肌腱結合部高爾基腱器官,導致可收縮纖維鬆弛。我們在博客帖子中描述了類似肌群延長技巧以及如何在單腿坐式體前屈式中促進肌群延伸的生理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筋骨開發與筋膜健身 的精彩文章:

骨盆位移有哪幾種形式?如何自己發現骨盆是否位移?

TAG:筋骨開發與筋膜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