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家電全球化併購繼續上演

中國家電全球化併購繼續上演

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併購並未結束,只是從大併購開始走向小併購,但併購背後的需求卻未發生根本性改變。那就是從買企業、買技術、買人才到買品牌,從而彰顯做大做強的中國家電產業,開始主導世界家電遊戲規則,引領世界家電的發展方向。

池梅||撰稿

中國公司競購位於中歐的斯洛維尼亞家電製造商Gorenje已經塵埃落地。海信集團以2.9億歐元,成功競購Gorenje過半股權。對海信來說,這是又一次穩健的小併購,是國際化征程的一個必要步驟;對中國廚電行業來說,也可能意味著更大的變革。

採用併購的方式拓展業務,進軍國際市場,是當前中國家電企業最常用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斯洛維尼亞 Gorenje對外表示尋求戰略合作夥伴時,立刻吸引了海爾、合肥美菱和海信3家中國企業。5月10號,海信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將收購Gorenje50%以上的股份,並在15天內宣布。

成立於1950年的Gorenje擁有員工1.1萬人,公司的主營業務系廚電相關產業,是斯洛維尼亞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市值約1.54億歐元。Gorenje每年製造的大型家用電器超過350萬台,其中80%的產品都以Gorenje品牌進行銷售。

之所以在全球尋求合作夥伴,Gorenje表示要提升成本效率,擴大品牌知名度。在今年3月份的報告中,該公司稱2017年凈利潤下降84%。在2013年,Gorenje曾與松下就白色家電事業達成資本合作協議。

2.93億歐元的收購價格不管是對海信集團,還是相對於中國企業其他併購,都算不是「大手筆」。公開數據顯示,海信集團2017年銷售收入1110.65億元,凈利潤為82.35億元。如此看來,海信此次競購完全沒有財務壓力。

相比於其他中國企業的併購,比如海爾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美的集團斥資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等;海信集團擅長的都是「小併購」,這也與海信集團的穩健的發展戰略相符。

2017年,海信電器宣布轉讓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的股權,可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54億元)。2015年,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並全面接手夏普美洲的電視業務。

一方面是海信集團這一布局的意義,借力此併購可以擴展國際市場和品牌知名度,而且Gorenje另一個優勢在於以東歐和德國為中心的白色家電產品銷售,之後海信很大程度上可能共享其資源。另一方面則是海信在廚電布局上補缺短板,對國內廚電企業的發展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這麼多中國併購海外企業案例,也證明了中國家電的崛起已成為全球大勢。不過,當併購只是第一步,之後的業務整合和發展也極為關鍵。不論哪家企業,何種併購,仍然要警惕併購風險!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第一自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家電 的精彩文章:

裁員關店大掉隊:魅族手機正在為任性買單
人工智慧在家電業掛羊頭賣狗肉

TAG:智家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