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年後,帶你360°重返切爾諾貝利

30年後,帶你360°重返切爾諾貝利

歷史上的今天:1986年5月14日,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真相被揭露

今天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30周年紀念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北部,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360°全景所示的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受核爆影響最嚴重的地方,原來這裡是一片泳池,現在已經面目全非。

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超過50名核反應堆工作及醫護人員當場死亡,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超過33萬居民被迫撤離。60萬人暴露在高度輻射線物質下。

1986年以前的普里皮亞季中心城區,如今已成廢墟。在過去30年間,全世界至少有200萬人遭到了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威脅,其中至少27萬人因此致癌,致癌的人中有9.3萬人病情危急,隨時可能死亡。

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廢棄的摩天輪。普里皮亞季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只有幾千米,是受災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建成於1970年,這裡是核電站大多數員工的家。如今的普里皮亞季變成了鬼城,隨處可見廢棄的建築、超市、餐廳、醫院和學校。

30年後,傷害仍未停止。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稱,切爾諾貝利事件可能已造成20萬起額外死亡。高輻射粒子至今仍留在俄羅斯南部的森林中,威脅著當地民眾的健康。《紐約時報》記者日前探訪烏克蘭受災地區普里皮亞季,用照片紀錄了核爆炸之地,30年後,鬼城依舊存在,並可能一直存在下去……

穿過雜草叢生的森林、遺棄的建築、覆蓋著樹枝的廢墟、苔蘚堆,才能看見普里皮亞季逐漸清晰的路,它作為當時蘇聯的模範市鎮,原有約5萬居民,並且在由建造至核事故前,該鎮人口每年都增加1,500人。

普里皮亞季,街道上搖搖欲墜的公寓大廈。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成為被徹底廢棄的城市。

烏克蘭遊客參觀當時受爆炸影響的學校,教室房頂和地下散落著防毒面具和教科書。曾經的普里皮亞季市有一家醫院、3家診所、21所學校、3個文化中心、10個體育館、10個射擊場、3個室內游泳館、35個體育場、25家商場和店鋪、27個小餐館、一個公園和一個火車站。

20歲的烏克蘭人Artur N. Kalmykov經常跟隨參觀者一起溜進禁區,他坐在一個廢棄的游泳池邊,自稱是「跟蹤者」。

Artur N. Kalmykov像記者介紹,苔蘚是很好的偽裝者,它們看起來沒事,其實表面是有放射性的,它們從長出的那一天就帶有放射性。他還提醒記者要小心風沙,因為它可能含有致命的化學物質鈈。

普里皮亞季,一所學校里的廢棄健身房。

廢棄的公園。住在這裡的人曾經擁有一切:高標準的生活、充滿希望的未來。但現在都成為泡影。

曾經的足球場,如今還能看出破舊的看台。

一個廢棄的小村莊,幾年死於二戰時的蘇聯士兵雕像。

許多自發前往此地觀測輻射情況的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表面上受保護的森林遭到大面積的砍伐,但烏克蘭的禁區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否認發生了非法採伐。

普里皮亞季,建於1970年的碰碰車遊樂場。許多工作人員被分配到這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時,該市5萬名居民中的絕大部分人尚在睡夢之中。

遊客站在一個古老的雷達裝置前,這個裝置用來檢測美國核導彈發射。

隔離區的遊客在拍路上的野狗。到了夜晚,所有的房屋都黑漆漆的,夜風吹過無窗無門空洞洞的房屋,發出嗚嗚的哀號,街道上多年沒有出現過人影,偶爾會有野狼或者野狗嗖地穿過。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離核電站30公里以內的地區被闢為隔離區,很多人稱這一區為「死亡區」,20年了,這裡仍被嚴格限制進入。

本該是人們流連忘返的天堂;純凈透明的藍天上,點綴著朵朵白雲,守護著這片世外桃源般的風景。然而讓人無法忽視的是,叢林中隨處可見紅色的小三角和黃色的輻射標誌,提醒著人們這個地方的過去。

4號核反應堆前的紀念碑,紀念這場災害的受難者。人們以為很快就可以回到這世世代代居住的故鄉,豈料,這一走就是30年,甚至是永遠。如今這裡依舊是一座無人居住的「死亡之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69年前的今天,一場炮戰改變了中國
罕見照片,百年杭州的真實面目

TAG:民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