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

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

真假三國縱橫談:曹操為何在赤壁慘敗

曹操乍定北方,遂舉兵南征,一方面是時不我待的焦慮,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儘快統一全國;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刺激了他,這就是孫權破黃祖於江夏。雖然孫權沒有完全佔領江夏,劉琦繼黃祖為江夏太守,但是孫權的勢力從江西到達湖北,大戰前已經到達鄂縣(今鄂州),直逼荊州的劉表,如果孫權進攻劉表並取得勝利,對曹操是大大的不利。

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

電視劇中的曹操形象

也正因為哪些,曹操七月著手調兵,八月劉表的死訊傳來後,曹操加快了行軍步伐,兼程南下。九月,曹軍攻破新野,劉琮請降,十月間,曹操追劉備至當陽,劉備東向漢水順江南下,曹操沒有追擊潰散的劉備,而是從當陽直接南下,進駐江陵(今天的湖北荊州市),江陵在長江北岸,兼有糧草軍資。到此為止,曹操的判斷能力和行動能力都是沒得說,雖然讓劉備給跑了,但大體來說,這次進取荊州幹得相當漂亮。

也正是因為形勢發展得太快了,這才讓曹操的判斷有了失誤,也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本來,曹操的目標的消滅劉表遺部,佔據荊州,順便把劉備也滅了。他根本沒想到會如此順利、如此迅速地推進到長江邊上。曹操到達江陵以後,也許這才堅定了順勢進攻孫權的決心。

我們且來看一下曹操智囊團對形勢的預估和判斷:

太祖將伐劉表,問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會表病死,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表子琮以州逆降。」(《三國志·荀彧傳》)

荀彧的預測應該說相當準確,包括「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正好用在了追擊劉備身上。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三國志·賈詡傳》)

賈詡的意見是讓曹操先修整一下,不宜急著繼續進攻。

賈詡的意見,從結果看是正確的:曹操佔據上游,長江天險已與孫權共享,而且有順江而下的優勢。如果在此一邊鞏固江北地區,安撫百姓,彙集糧草,一邊整頓兵馬器械,特別是訓練水軍,則勝算更大,在強大的軍事威懾和政治壓力下,江東老老實實稱臣也未可知。

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

賈詡像,顯然他的意見更為合理

曹操雖然兵多將廣,但這些來自北方的將士們此時因為連續作戰而顯得相當疲憊,加上氣候水土不服,又不擅水戰,這都需要修整訓練,長江一線的冬天又冷又濕,北方人很不習慣。荊州的降兵士氣、戰力均成問題,也需要加強訓練。另外,新舊部屬同時作戰,指揮通訊的技術問題也需要時間磨合解決。

賈詡的話相當有道理,為何曹操卻沒有聽從呢?

賈詡看到的是「勢」,即如何我才能勢在必贏,而曹操看到的是「機」,是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曹操害怕時不我待、機不再來,害怕失去這樣的良機後,以後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機會。

那麼,曹操到底該不該順江東下,完成並不是既定的目標?

給《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認為「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詡之此規,為無當矣。」裴氏認為,曹操面對的是「震蕩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

裴氏總結為,有機會還要有運氣。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運氣是非常重要的。但曹操運氣卻是相當的不佳,一是因為疾疫,許多將士都染上了疾病,戰鬥力銳減;二是天氣原因,大冬天的竟然颳起了東南風。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曹操無功而返。

裴松之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曹操在平定漢中張魯之後,「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捲之會。斤石既差,悔無所及,即亦此事之類也。

看來裴松之是主張抓住機遇趕快行動的,赤壁抓住了機會,但運氣差,輸了;平漢中後本有順勢剿滅蜀中劉備的機會,但曹操卻放棄了。果如其言,則也可以看出在赤壁大戰之後,曹操的進取心已然是不足,對統一天下已經沒有了信心。

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

孫權的影視形象。曹操顯然是低估了這個對手

曹操到江陵已在十月了,初冬季節。

渡江作戰,當在冬春兩季為宜,因這時水量較小,水位較低,宜於橫渡。如果此時進軍的話,會有很大的勝算,歷史上的幾次渡江作戰,凡是成功的戰例,都是選擇的春季。

曹操當時有幾個選擇:

第一、令人駐守荊州,安撫荊州民眾,修整訓練部隊,對孫權保持高壓的架勢。此時的曹操可以完全不理會孫權,孫權也決然不敢興師北犯,而曹操自己則揮師漢中,平定張魯,然後尋機入川,如果漢中、川蜀平定,荊州則更穩定,最後盡北方之力攻擊孫權,一統大業可成矣。另外,暫不攻擊孫權,時間久了,孫權和劉備這兩家極可能要生出許多齟齬,畢竟雙方並非一條心。曹操再相機而行,勝算更大。

第二、曹操不妨先修整一下,先過好這個冬天再說,做好充分準備,來年早春尋找與孫權決戰時機。

第三、在嚴冬到來之前,迅速渡江作戰,一鼓作氣剿滅孫權。

然而,這三個方案曹操都沒有選擇。

孫權授予周瑜三萬人馬,西進迎曹,雙方最後決戰於烏林、赤壁。當時,孫權的根據地區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至吳郡(今蘇州)一帶,赤壁一帶對於孫權來說,也是外線作戰,曹操即使在此打贏了渡過長江,要徹底消滅孫權勢力還需大費周張,這也是後來曹操從合肥一帶發起進攻的原因。也就是說,赤壁這個地方,對曹操來說,不是決戰的好地方。

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

赤壁之戰以曹操的慘敗告終

不論是時間還是地點,曹操的選擇都有很大問題,他犯了冒進的錯誤。由此可知,曹操的失敗並不能全怪運氣,主要原因還是他本身的決策有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上門女婿的悲哀,猶如賣身的奴隸,鮮有翻身的機會
項羽烹劉邦父親為何沒用?項羽和劉邦各自標榜正義,誰更勝一籌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