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鍾書:」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沒有生離。「閱《我們仨》有感

錢鍾書:」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沒有生離。「閱《我們仨》有感

我們仨並不是一本以文學藝術性和哲學思辨為寫作目的的書,楊絳先生通過自傳式回憶錄的方式追憶了生離和死別的痛、家人間的溫暖和愛,真切而直白。

我們自然知道,人間慘劇尤甚之的更多,且不談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命運的捉弄,現實中無人不將面臨死別的局面,文中夢中囈語式的離別,一程送過又一程,催人腸斷。早年刻意略過了這本書,大概因為我和很多人一樣不願觸碰死亡離別的話題,刻意迴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這次重新拾起,續看其後一半的文本,除了黯然神傷,卻也有了新的感悟,可見年齡閱歷的增長也使我有了些許進步。

首先是感嘆錢楊兩家三代人治學和家教的傳統,以及驚異於「我們仨」讀書和學習的能力。這也進一步佐證了並未受過系統全面中國古代文學教育的錢鍾書,為何具備頂級古漢語考據的能力,他在文革期間完成的《管錐篇》被文學界譽為「通奇之書,涵蓋周賅,文茂辭誠,神機妙算,獨邁超倫」,如此這般描述也就可以想見了。除了錢鍾書,楊絳和錢瑗的閱讀學習能力同樣驚人,小圓圓過目不忘以及「格物致知」的遺傳不由讓人嘆奇,同樣一世為人,我等眾人與他們的差距如雲泥之別。

其次是感慨錢氏夫婦生活志趣點滴細節的啟示,不論貧富,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沉悶,不喧鬧,吵架也吵,不過居然是為了一個法語音節的發音,在巴黎同T小姐等等留學生相比,境界又是不同。錢鍾書夫婦「混合紅茶」和鍾愛一生的早餐方式,想想也是雅緻和可愛。

再次是關於家族關係(公婆妯娌叔嫂之間)、社會關係(學業和職業的數次變動)以及面對政治運動時的選擇,也尤其耐人尋味。堅韌、低調、隱忍是他們一家三口人的特質。1939年,錢鍾書父親命他辭去西南聯大職務,前往藍田任英文系主任這件事,可看出楊絳對其公公的做法略有微詞的,而楊絳父親對此事的沉默不語,給了楊絳啟示,又何嘗不是給我們這些讀者上了一課?

最後,還感興趣的是與錢氏夫婦同時代的一眾舊知識分子的命運流轉和傳奇故事,無不令人心往神馳。文中兩處提到吳宓日記,久聽人推崇,下次回北京要翻出來精讀了。

附詞一首

《蘇幕遮·離別》

子耀

廣寒還,星辰點。淚灑江邊,步步遙相遠。日落西山歸彼岸。夜幕悄臨,隱有 孤星現。

兩情懸,陰陽轉。飄渺難眠,月影消人面。但叫傷愁催己倦。伴盡孤獨,不忍君憂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生酒舍 的精彩文章:

TAG:清風生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