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無錫惠山區發現一百多年前的「滅火神器」 ,它長這樣

無錫惠山區發現一百多年前的「滅火神器」 ,它長這樣

現在哪裡著火,撥打119電話,不一會消防車就能趕來了。那你知道,100多年前,先人們是怎麼救火的嗎?

你肯定會想到水桶,鍋碗瓢盆之類的吧,但是在咱們惠山區,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現了一個「救火神器」——「洋龍」。

喏就是上圖這個傢伙,看著一點都不像龍,為什麼稱它是「洋龍」呢?這和它的身世有關

洛社鎮林庄發現「老古董」

這麼歷史悠久的東西,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和大多數「老古董」發現的套路不同,這個「洋龍」一直被存放在洛社鎮林庄的一個鄉村祠堂中當做吉祥物被供奉著。

直到前段時間,林庄村的書記把「洋龍」捐出來,送給了惠山區消防大隊。大家才知道,原來咱們惠山區還藏了這麼個好東西!

「洋龍」是林庄女婿送來的「禮物」

說起「洋龍」,林庄的村民們可驕傲了。那會周邊就只有這一個,哪裡著火都要靠它。「這是林庄的女娃娃嫁到了上海,老公機械廠的,給村裡做好事,就送來這一隻"洋龍"!」

至於為何會稱它為「洋龍」?村民們表示,這玩意兒是洋貨,所以喊它「洋龍」。

為什麼說「洋龍」已經有百來年歷史了呢?79歲的村民王林甫回憶,小時候大家都會閑聊「洋龍」救火的事情,他的父親輩年輕時候就有了,所以推算下來,「洋龍」至少已經有百歲。

村民口述還原100年前救火場景

「洋龍」由銅鐵製成,特別重,需要7-8個人才能扛得動。

村民王林甫告訴惠小妹。他小時候就跟著大人一起,用「洋龍」救火啦!

「洋龍」下面雖然有四個輪子,但如果著火的地方很遠,那個年代路不好,沒辦法推,就得讓人扛著跑。

洋龍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滅火的時候,進水口就浸入河中,出水口就連著水管子。多的時候,水管子有8條,連接起來救火範圍可以輻射好遠。「洋龍」不同於馬達,屬於半自動打水器,需要兩邊插上木棍,靠人力「打水」。「力氣越大,出水越快。」

以前哪裡著火,就敲銅鑼,一路敲過來。我們這裡人聽見了,就也敲一下銅鑼做回應,表示已經知道了。其他人就趕緊去把「洋龍」搬出來,7-8個人扛著就跑。

「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可不止在電視劇里

你還記得,古裝劇里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冬天打更的人會值班巡邏,提醒大家「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林庄的先人們,也有值班制度。

就在這個小祠堂里,王林甫向來採訪的記者介紹,他們那會每到冬天都要值班,輪流睡在祠堂中。「冬天天氣乾燥容易起火,大家就說好,村裡面輪流來值班,一晚上兩個人,就打個地鋪,也沒有床。一旦有哪裡著火,立馬就搬起『洋龍』出去滅火。」

最後一次使用在1992年

以前每年農曆四月二十,村裡都會舉行一個祭拜的儀式。「很隆重的,不管前一年有沒有用到過"洋龍",在這一天都要按兩下,出一出水,相當於是一個簡單的檢修。」

隨著時代的變遷,「洋龍」漸漸退出了救火舞台,被安放在祠堂里。

王林甫回憶,「洋龍」最後一次出動是在1992年7月,村裡的針織廠失火,「洋龍」迅速出動將火撲滅。但自那次後,「洋龍」就「沉睡」到現在啦。一直到最近,村裡經過討論,決定將其捐獻給惠山區消防大隊,讓「洋龍」有一個最好的歸處。

惠山區消防大隊政治教導員馬敏乾:「洋龍」是目前發現的無錫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消防器材了,我們會將其放在區級的消防博物館內,在開放日供市民們參觀,了解消防的歷史,普及消防知識,以前它是鎮村之寶,現在就是鎮館之寶了。

惠山區的「老古董」真的好多啊?等博物館造好後,你想去見識一下「洋龍」嗎?

來源:惠山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錫城大少 的精彩文章:

無錫拈花灣梵天花海盛放在即,你準備好沉醉於這片花海了么?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報告發布,無錫全國排第五

TAG:錫城大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