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一些瞎扯
騎車騎了那麼久,很少考慮到如何去呼吸,也不覺得這個問題有多重要,直到練了爬坡,在知道了心率方面的訓練知識,在跑二區的訓練量的時候,發現胡亂呼吸與有規律呼吸的差異性非常大,他們之間的效率指數一個天一個地,可以這麼說,假設(這裡指六成的愛好者意志堅定著除外)昨天你知道了二區有氧閾值的訓練並且有氧能力很差,今天一大早的爬起來,興沖沖的跑到了一個沒人沒車的場地,戴上心率帶開了碼錶,然後一輛車一個你,這個時候你信心滿滿的騎了起來,努力讓實時心率穩定在HRM的二區間,那個數字會忽高忽低,不如你意,在一天兩三個小時的訓練量下來,這個數字並不聽話,第二天,第三天,自身RPE非常差,然後你再想想往日雖然爆但是自我感覺還不錯的騎行經歷,你會忍受不了訓練的艱苦,錯誤的認為自己大概不是騎車的料而去放下一些本應該去做的事情,去腐敗啊,拍照啊(很久以前我和一個身邊騎友就是這樣子,接觸了門檻,被誤導,後來隨著大眾,開始了每次休閑拉鏈都是自爆的修仙長路),在這裡筆者可以引導一些新手或者是想玩的厲害一點的騎友,少走一點彎路,下面為大家推薦一個自我暗示的技能——正確的呼吸技巧,是筆者被一個體育院校的畢業生拉爆後,在休息時聽了一個壓強理論後頓悟的自圓其說的理論,有可能有爭議。
又是一個假設,鼻腔和口腔是兩個裝滿空氣末端聯通與咽喉相連接的管子(空氣換成水),大家認真yy一下,在騎行過程中,你有氧耐力本不足,方案一:光靠嘴大口呼吸。隨著呼吸的加劇,鼻腔隨著尾端連接處口腔的吸吐產生的壓強差(在這裡說明一下,在用口腔呼吸的時候這個壓強差是避免不了的,除非你的鼻孔能閉合阻止空氣流入)自然而然的會吸入呼出一些空氣,這個時候會和口腔的供氧發生衝突,隨著呼吸的加劇,二氧化碳不能及時的排空又被吸入,就這樣本來攝氧能力就不行的你輕而易舉的達到了爆掉的使命,攝氧效率C+。方案二:口腔閉合,光靠鼻腔吸入呼出供氧,這個方案解決了方案一的壓強造成的氧氣利用率問題,攝氧效率等級B,看起來是最終解決方案,且慢,god給了我們嘴是幹嘛的?可不是當吃貨的,作為一個鼻炎患者不得不考慮嘴巴,,下面看看方案三:口腔大口吸入空氣,閉合的同時鼻腔呼出空氣,完美的解決了壓強問題,並且由於鼻腔呼出空氣太慢,可以更大效率的攝取氧氣,攝氧效率等級A+
聽完筆者的胡編亂造,各位老師有沒有一些感悟,後台跟筆者探討一下,有可能老師的一句話是不才的一大步。


TAG:我愛dero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