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隸書寫不好?原因有四點

隸書寫不好?原因有四點

1偏枯

運筆的偏枯,即用兩種字體的筆法,寫成一個字。「真草合成一字,謂之偏枯。」偏枯當然也包括真隸合成一字,隸篆、隸草合成一字等混雜寫法。運筆的法度是區別字體藝術特性的準繩,不能有毫釐之失,「若豪(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因而,絕對不允許運筆偏枯,寫成雜體俗字,反以為是書藝創新。運筆偏枯的弊病,近代以來更加嚴重,主要是由於「欲變而不知變」,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須作數種意況」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這當然也與訛傳誤導以及標新立異等有關。

2板滯

由於運筆的基本要求,是把筆畫寫活,所以歷代書家都把運筆的板滯,視為一大弊病。「書忌板滯,畫忌板結。」唐太宗論筆法也說:「勿令有死點死畫,方盡書之道也。」時至清代,人們對筆法更加隔閡,加上社會政治原因,遂形成了死板凝滯的「館閣體」。但是,在反「館閣體」的人士中,崇尚法帖的書家.未能擺脫板滯的弊病;尊碑的書家,因為「古今阻絕,無所質問」,竟用禿筆描摹篆書,用羊毫筆塗畫隸書,也把筆畫描畫得板滯不堪。至於板滯的表現,有如枯木、死蛇、破笛等形態。枯木形病筆,是運筆直鋒牽裹所致,即所謂「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死蛇形病筆,是運筆生拖硬拉,缺乏虛實導頓的緣故。破貧形病筆,是信筆抹畫造成的,多見於隸書和魏碑字幅。

3浮薄

運筆的浮薄也是一大弊病。運筆要求遒勁有力、萬毫齊力、力透紙背、「人木三分」,把筆畫寫成「鐵畫銀鉤」,以表現書法藝術的生命力。運筆浮薄的毛病,古人多半是因為運筆方法不當,而今人明顯是缺少臨習功夫。一些「書法家」,運筆不僅橫勒不能緊越澀進,豎努不能搖曳戰行,而且連橫平豎直都做不到,就必然會把筆畫寫得浮薄曲枯,如同敗蔓;或者用鋒遣毫,鋪裹無度,運行失節,把筆畫寫得形似爛繩;或者指腕不能運轉,筆卧紙上,把筆畫寫得好像麵條等.書法是「書而有法」的藝術,過不了運筆法這一大關,就不能跨進書法藝苑的大門。

4俗濁

書法是高雅而奇特的藝術,最忌俗濁不雅。運筆雖有多種弊病,而最可惡的是俗濁狀態。俗有庸、粗、野、鄙等形態,而矯揉造作的鄙俗最可厭。濁有混、污、昏、拙等形狀,而觸筆、漲墨的污濁更可惡。由此可見,學書要想除掉俗濁的弊病,只有堅持「書而有法」的原則,以畫沙、印泥的運筆,把筆畫寫得遒勁健美,「明利媚好」,才能脫俗去濁,進人高雅而清新的藝術境界。

至於運筆的其他弊病,如觸筆、漲墨、纏綿、稜角等,有的已經指明,有的在研討某一字體病筆時還要涉及,就不在此節論述了。總之,由於書法的技藝性特彆強,而誤導錯學的弊病特別多,所以必須澄清是非,提高認識,才能順利學習,以期得法成家,為促進書法藝術復興繁榮作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名家筆下的《竹林七賢》:魏晉名士,風華絕代!
《九成宮醴泉銘》筆畫的變化與組合——點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