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勝友:我的書房是我晚年快樂的一方天地

張勝友:我的書房是我晚年快樂的一方天地

我的書房是我晚年快樂的一方天地。書房與客廳相通,十幾平方米空間,一張書桌,桌上一台電腦,一排貼牆書櫃,櫃里存列著我自己的作品和我喜歡讀的書籍;我退休以後,除了偶到樓下草地、小徑休閑散步,就是終日呆在我的書房裡,不論晨昏晝夜,讀書、上網、寫作、思考……雖足不出戶,卻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個書房宛如一個微縮世界,山川湖海盡收眼前,其樂融融也。

作者簡介:張勝友,1982 年至1995 年在光明日報工作,曾任記者、專刊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總編輯。後調中國作家協會工作,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

提起「書房」這個話題,內心難免翻湧起辛酸的記憶,百感交織,感慨萬千。1982年春,我從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光明日報社當編輯、記者,我們新分配來的大學生八個人擠在報社的一小兩居集體宿舍里,架床疊屋才能勉強住下,遑論書房了。

△張勝友大學時在圖書館前。(資料圖片)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物質貧乏、但全民讀書的年代。白天喧鬧了一整天的報社大樓,晚上復歸寂靜,對於我們這些住報社宿舍的大學畢業生們,卻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們把辦公室當作各自的書房,讀書、寫作,高談闊論,愜意極了。記得日後被編入高中語文教材的報告文學《飛到聯合國總部的神奇石塊》和被各種散文選反覆收錄的《記憶》,都是這一時期在「辦公室書房」完成創作的。

△資料圖,來源於網路

幾年後,報社給分配了一套位於團結湖的小一居住宅,而後女兒出生,母親從福建農村老家千里迢迢趕來北京幫忙照看孩子,十餘平方米的小屋一下子得住四個人,大人床、嬰兒床、彩電冰箱、櫥櫃板凳等一應家什擠得滿滿當當,縱使反覆在房間平面圖上沙盤推演,卻再也擠不下一張書桌了。讀書人怎能沒有一張書桌呢?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買一張可摺疊的小桌,平素摺疊起來靠在牆角不佔地方,吃飯時打開可當飯桌,飯後則直接推靠在門後成了我的書桌。偶有朋友同事造訪敲門,我趕緊連聲應道:稍等,稍等,隨手就把剛攤開在桌面上的書籍、稿紙、筆墨收拾乾淨,合上小桌,才能開門迎客,此一窘迫也;另一方面,晚十點一過,妻兒老小都睡下了,我還在屋內點燈熬油,亦是不孝不敬也。我突然想到屋外的天地,此刻長長的通道走廊早已空寂無聲、少人走動。我立馬把小桌搬到通道上,再把檯燈接上長長的電線也牽出去。夏夜,蚊蟲叮咬,就多點幾盤蚊香驅蚊;隆冬,北風呼號,就披上厚厚的軍棉大衣禦寒。現在回想起來,我文學創作已進入自覺期和井噴期,很多散文、報告文學作品,包括聲譽鵲起的影視政論片作品,都是在「通道書房」寫就的。由於寫作上已小有名氣,偶遇外國記者要來參觀我家書房並採訪我,我忙不迭用種種理由和託詞婉拒。

古語云:「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漸入老境,回望人生坎坎坷坷、點點滴滴,毫無疑問首推閱讀是大快樂事。青春年少時多讀中外古今經典名著,猶如站立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窺探世界,萬花繽紛,風景無限,受益終生;走向社會開拓創業時有的放矢多讀些專業書籍,對於提升勞動技能、競爭實力、創新潛質,收效幾乎立竿見影;人要樂呵,當然也可以適當翻翻消遣類圖書,解悶是也。

祖宗先賢一貫尊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人生豐盈而飽實。環顧當下,全球進入知識經濟新時代,中國人民正以矯健步履迅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路上,為實現中國夢美妙前景而砥礪前行。前路正長,動員全民閱讀、學習至上,大力倡導經典閱讀和專業閱讀,實乃國家發展之大戰略也!

為您

推薦

圖文來源:人民網、光明網

轉載編輯:李沛 // 責編:李雨楠//監製:汪群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之聲 的精彩文章:

6個動作測試肩頸情況,3個以上做不到,就要去醫院看看了……

TAG:老年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