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北故宮150餘件精品展:看宋元明清「帝王品位」

台北故宮150餘件精品展:看宋元明清「帝王品位」

本次展覽中包含了台北故宮的部分重點精品,如與翠玉大白菜齊名並舉的肉形石、著名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北宋官窯、汝窯、定窯精品瓷器,以及藝術水準極高的皇帝親書,包括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書怪石詩》,高宗、寧宗、宣德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的八件御筆作品以及慈禧太后的白描梅花等。其中肉形石與皇帝親書與白描梅花均為首次美國亮相。

肉形石

清代《肉形石》

此件被譽為「台北故宮三寶」之一的肉形石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其底座是用純金製造的。 這塊《肉形石》由清康熙時供入內府,原本收藏於北京故宮,由蔣介石從北京撤離時帶到台灣,為台北故宮所藏最受矚目的作品之一。

肉形石

《肉形石》其實是一塊瑪瑙石。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由於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在不同的時間點,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顏色不同,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製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將原來質感豐富的石材加工琢磨,並將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這件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

定窯孩兒枕

定窯孩兒枕

定窯孩兒枕底部

這件孩兒枕以孩兒背做枕面,枕身釉呈牙黃色,人物塑造栩栩如生,神情狀貌表現得恰到好處,富有情趣,加上瓷胎細膩,釉色白中發暖,如象牙般均勻滋潤,整體給人以柔和溫馨的美感。

定窯孩兒枕背面

「孩兒枕」是瓷枕的一種樣式,以定窯、景德鎮窯燒制的最為精美。這件藝術品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窯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體現宋代社會對兒童非常重視,人們認為兒童象徵著吉祥幸福,能降福驅災。這件定窯孩兒枕製作精美,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是件吉祥之物。

北宋汝窯青瓷紙槌瓶

北宋汝窯青瓷紙槌瓶

據說此為伊朗泥沙布爾特的玻璃製品,器用途可能為裝油或酒。有些學者則認為盤口,細長頸,大腹的瓶子,適宜裝薔薇水。雖然目前尚無法得知紙槌瓶於宋代的用途,但北宋宮廷使用外地貢入的薔薇水,文獻上記載極多。《宋史·大食傳》至道元年(995) 載「來獻薔薇水二十琉璃瓶」。文獻上雖然並無記載來獻的薔薇水以何類玻璃瓶來裝盛,但紙槌瓶有可能為裝薔薇水的其中一類瓶子。

紙槌瓶底部

紙槌瓶底部刻有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詩(1776):「陶得純青生二城,果然色質勝難兄。綠銅試看守口器,書座堪思防意成。簪朵雅意名意蕊,稱懷已自息心旌。足釘薛暴誠何礙,詎以微瑕棄美瓊。」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題。鈐引二:「三」,「隆」。

汝窯紙槌瓶原型的來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紀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藝,為流行於九到十二世紀間的玻璃作品。因瓶的器型長頸,斜方肩如一把槌,西方學者再二十世紀因其型,稱其為「槌瓶」。

成化鬥彩雞缸杯

成化鬥彩雞缸杯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屬於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因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的仿作。

成化鬥彩雞缸杯底部

有史書上說,成化皇帝熱衷書畫,有一次他欣賞宋代人畫的《子母雞圖》,看到母雞帶著幾隻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非常有感觸,就在這幅畫上題了一首七言詩,表達了母雞對小雞的呵護之情。也許正因為如此,成化皇帝萌發了要做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心愿。另有學者分析說,畫雞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成化元年是雞年;再一個就是「雞」和「吉祥」的「吉」諧音。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在景德鎮御窯燒制的雪白的瓷器胎體上,用成化時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輪廓線,再以艷麗的紅、綠、黃、紫等諸色填在釉上,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奼紫嫣紅、交相輝映。

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

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

這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明永樂紅釉僧帽壺,高20厘米,口沿作成僧帽形,上配一圓形蓋,口部有槽狀流,腹部圓鼓,曲柄。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識,可見其受雍正、乾隆兩位皇帝的賞愛。清佚名畫「胤禛妃行樂圖」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櫃格上即置有寶石紅僧帽壺,與其他青銅器、汝官窯等器陳列一起,其珍貴可想而知。

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底部

僧帽壺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元代,最早出現時的載體為瓷器。它的用途初期專為佛教僧侶飲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明永樂、宣德紅釉及甜白製品最為珍貴,宣德寶石紅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棱邊常見留一道「燈草邊」白邊,為紅釉普見現象。清康熙朝多仿永樂、宣德器,也很精美。

宋代墨寶冊——宋徽宗書怪石詩

宋代墨寶冊——宋徽宗書怪石詩

這幅宋徽宗書怪石詩帖是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過去學者推測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歲時所作。這件作品不僅展現獨特的「瘦金體」,又能深入挖掘宋徽宗的哲學美學觀。

宋代墨寶冊——宋徽宗書怪石詩局部

書法釋義:欲借嵯峨萬仞崇。故將工巧狀層峰。數尋蒼色如煙合。一片盤根似蘚封。院宇接連常籍竹。池亭掩映卻憑松。分明裝出依巖寺。只欠清宵幾韻鍾。風霜正臘晨。早見幾枝新。預荷東皇化。偷回北苑春。旗槍雖不類。荈孽似堪倫。已有清榮諭。終難混棘蓁。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范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濃厚的墨色描繪出秦隴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打開《溪山行旅圖》,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帘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而這些題款,就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一線索。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局部

這幅名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後來流入民間,大鑒賞家董其昌在詩塘上觀後題字「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圖」,清初經收藏家梁清標之手,轉入乾隆皇帝內府,至今還在流傳。原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於1958年在畫作上發現了「范寬」字款,確認此畫為范寬真跡。

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所繪《畫白鷹》

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所繪《畫白鷹》

《白鷹圖》創作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郎世寧中西畫法完美結合的最傑出作品之一。畫面主體中的白鷹傳承歐洲繪畫技法以白粉精細描繪,注重物象的解剖結構、光影效果及立體感,把翹首殷望的白鷹刻畫的形神逼真,而背景中的松石則全然採用中國寫意筆墨,清澗石岩,傲松凌立。使的《白鷹圖》雖然有著明顯歐洲畫法的因素,但是畫中所含的內容卻完全是傳統中國的風格。

根據畫上的署款,此圖是根據乾隆十六年五月初十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所進獻的白鷹所畫,相傳皇太后生日即在五月,乾隆大孝,號稱「以天下養」,即用天下最美好的財富來侍奉母親,因此,《白鷹圖》也是一幅極為貴重的祝壽圖。

【從宋元明各朝文物到新創國粹既能「下里巴人」,又能「陽春白雪」】

本次展覽將展出150餘件(組),涉及宋、元、明、清各朝書畫、青銅、陶瓷、漆器、玉器、織品、琺琅器和圖書文獻等文物,其中有30件絕世珍品。同時藉由個別展品的觀察,呈現每位帝王對於藝術的貢獻,以及各個時代不同風格、題材和工藝技術的發展。

台北故宮藏玉璧

17、18世紀的新創國粹也是這次展覽中重點探討的焦點之一。中華民族的個性是獨有的,如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文化藝術達及鼎盛。數名歐洲耶穌會的傳教士成為宮廷藝術家,皇帝授予他們「行走」職稱或譽稱,直接參与宮廷藝術的創作。畫院、作坊大量採納西方技術和材料,並融合西方設計概念,造成西中合併式的流行。

台北故宮藏玉水盂

但是,清宮藝術決非「模仿文化」,所有新型之作,仍然是由中國傳統衍生出來的原創作。如郎世寧的巨畫,採用中國媒質西方技法,表現中國哲學意念。清宮作坊對所謂「洋彩」琺琅彩的使用,推而廣之,成功地運用到瓷器,金屬各面,在中國宮廷藝術史上是前所未有,更不見同時期的西方藝術,都是國粹新創。

台北故宮藏玉雙耳碟

據舊金山亞洲藝術館中國部研究員賀利介紹,展覽基點立足於美術史的發展及演變,既貫通融匯古代、中世、近現代,又深入特定時期或人物。西方博物館的展覽中,極少甚至沒觸及慈禧太后和晚清景德鎮瓷業的領域。這次在亞洲藝術博物館特別展覽,包括了一些晚清瓷器和工藝品。並不因為慈禧是繼乾隆之後的重要藏家,而是要向西方觀眾介紹帝國終結時期的御作狀況。

台北故宮藏玉筆筒

為了使得展出的文物既能適合「下里巴人」,又能滿足「陽春白雪」者,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許傑館長針對本次展覽採取了「雙管齊下」策略。特別反映到展覽主題和文物選擇上:與國內包括台灣策展的常用規則不同,不是選擇特定的某位君王或某一時代作為全展主題,而是縱橫開闔,不拘一格,以帝王品位為點,伸延層面,涵蓋中華八百年在漢、蒙、滿族統治下,拓展文化藝術的升沉興變,對博深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淺出的釋解。

台北故宮藏玉壺

台北故宮藏玉擺件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古人撓癢工具,「不求人」驚艷了世界!
43年前,美國舉辦的中國古玉展,300件上古之玉!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