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學修持|悲傷與孤獨的啟發

佛學修持|悲傷與孤獨的啟發

根據香巴拉的觀點,無論任何時刻都是清晨,這個清晨是相對於落日的。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就是信任的初升,而這來自你覺得值得以自己做為開始。

當你覺得值得信任時,於是你可以去信任,你信任自己是可以做為開端的。信任的培養同樣也端看你是否有幽默感、不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包括對待你自己。

因此,信任也從謙卑培養而來。你並不會光以你自己的想法來下定論,對於你之外的世界,及事情如何運作與事物從何而來,都存著一份尊重。你開始發現你周遭的世界相當活潑、真實與明顯。你開始經驗一種真實感以及存在感,於是你生起一種抬頭挺胸的振奮感。

佛學修持|悲傷與孤獨的啟發

然而不論如何,世界上仍舊存在與發生著如此眾多的悲慘、混亂、腐敗,一股悲傷之情便會油然而生。這種悲傷是去感受你的心,實際地、完整地、全面地去體驗你的心,它同時也伴隨著一種孤獨感。

你希望自己可以趕快去跟某人一吐為快,把你的心掏出來、分享所有的事情,以便自己不必感到悲傷。你很想這麼做,但卻不可能做到。

這就像是未實現的愛,當你試著要告訴某人你有多麼地愛對方,然而對方卻不了解你何以要造成如此戲劇性的情景。孤獨感是油然而生的,它是自然而然的,你並不需要真的得去發展出孤獨感。問題乃在於孤獨感是否實際出現,並且你有所領會。當上述情形發生時,與他人溝通就變得相當單純了。

悲傷也與沒有懦弱有關。當你覺得有勇氣時,你無所畏懼,也同時感到悲傷。那種悲傷並不是因為覺得低潮與憂鬱而悲哀,而是隨時在你心中的一種令人流淚的悲傷。

佛學修持|悲傷與孤獨的啟發

一旦你體會到從基本良善所生起的勇氣之後,你便也會感受到悲傷與孤獨了。就算你在慶祝佳節、參與聖誕聚會或是新年舞會——不管你做些什麼想要忘記這種悲傷——悲傷依舊與你同在。你愈想要享樂、而你也真的愈享受時,感到孤獨的悲傷仍然持續存在。

這種悲傷也會帶來一種輕柔對待自己的柔情。這與憂鬱或是想要自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當人們覺得憂鬱而寂寞孤單——而不是孤獨時——有時會想要自殺,以便除去自己的身體與周遭的憂鬱。然而香巴拉的這種悲傷,會讓你想去生活並且幫助他人,同時也會出現極大的幽默感。然而不管如何,自己一人的悲傷感依舊存在。

這好比是你在微光中獨自於森林裡漫步。你聽到鳥叫。你瞥見從天空而來的一絲光亮;或許是看到新月、或許是看到星辰。伴隨著一些野花的綠草,這股清新想要讓你歡欣。

遠處,狗兒們正在叫著。遠處,孩子們正在哭著。牧羊人呼喚著他們的羊群。在美國,更有可能的會是,你聽到遠處有卡車與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呼嘯而過。獨自走在這林地里,你依然能夠聽到與感到它們的咆哮。

當風兒吹過你的臉龐時,你感到一絲清新。你嗅到樹林的清新。或者你還會偶爾因為有一隻小兔子從灌木叢里跳出來而被它嚇到,或是偶爾有一隻小鳥因為你走過它的鳥巢而受到驚嚇。福壽草長滿你所走的小徑上。

當微光依舊,你感到一股對自己丈夫、妻子、孩子與祖父母的柔情與悲傷。你回憶起自己曾經就讀的學校教室,以及你第一次上學時學習拼字的樣子。你想起自己如何學著拼出自己的名字、怎麼學著寫出j和o、m和a等那些字母。

佛學修持|悲傷與孤獨的啟發

獨自一人的悲傷感就彷佛是在森林裡漫步那般,那是事物尚未全然離開視線的交界處。你仍舊可以感覺到這一片林地是由其他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所圍繞著。

你聆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右腳、左腳、右腳、左腳。偶爾你踩到一根幹掉的小樹枝,還帶著碎裂聲。也許不時還會有蒼蠅嗡嗡作響的聲音。

悲傷與孤獨是痛苦的,但同時,它們也是美麗而真實的。從之而來的,就是一種想要幫助他人的渴望。樂意與他人共同努力的意願也會自然生起。由於你關心自己,因此,你同等地關心他人。這似乎可以讓悲傷感稍加緩和一些,然而悲傷依然伴隨著你。

你開始看到自己:你領會到自己是獨特的,也可以知道有時是怎麼讓自己變得這般滑稽。這種悲傷感不斷出現。然而你開始領悟到,這種獨自一人的狀態,是有些好處與建設性的。

這種體驗就帶來了虔誠,也是一種對於已然完成這段旅程的偉大勇士們之信念。這種虔敬的對象也可以是亞瑟王的騎士,或是任何對你有所啟示的傳說中之偉大勇士。

當你生起對他人的關心之情,就會帶來一種對你所生長的這個世界之虔敬心與奉獻心。同時,關心他人也會帶來出離心,你因有所感而舍離任何的曲解、自私、任性與傲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與禪心 的精彩文章:

佛語與禪心:無分別就不會孤獨
佛學課堂|真正應該供養、祈求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心

TAG:佛語與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