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宣布 A 輪融資,發布 SLAM 2.0,高仙說「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宣布 A 輪融資,發布 SLAM 2.0,高仙說「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宣布 A 輪融資,發布 SLAM 2.0,高仙說「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5 月 10 日,全球最早從事 SLAM 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的公司之一高仙機器人在北京舉行了 A 輪融資發布會,本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七海跟投。

SLAM 作為一種機器人運動交互技術,是與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並列的三大機器人底層技術之一,更是低速無人駕駛應用領域的關鍵。發布會上,高仙創始人兼 CEO 程昊天宣布推出 SLAM 2.0 技術。

所謂 SLAM 2.0,程昊天向雷鋒網解釋說,是指賦予機器人更強的感知能力和室內外跨區域工作能力:


第一,它有更多的感測器,視覺、激光、GPS 等多種感測器相融合;

第二,既能在室內工作,又能在室外工作。

他認為,傳統 SLAM 可能只是應用了激光雷達,或者在家用的小場景下,純做 VSLAM 這一塊,「我們覺得這兩個明顯要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更好的跨場景解決方案」。

據雷鋒網了解,成立於 2013 年的高仙已成功向下游近百家智能機器人終端企業提供完整的 SLAM 商用解決方案,並實現了在國內該領域超過 60% 的市場佔比,近一年綜合營收達數千萬。據程昊天透露,公司預計 2018 年銷售額將突破 1 億元人民幣。

在 SLAM、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動下,機器人行業正高速發展,程昊天在發布會現場表示,「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宣布 A 輪融資,發布 SLAM 2.0,高仙說「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清潔、安防、樓宇配送:三大場景布局

手握 SLAM 2.0 技術的高仙,核心業務是為下游機器人公司提供完整的產品解決方案。不僅有 SLAM,還包括底盤的設計,包括 SLAM,應用及後台的搭設,甚至還包括一些簡單的人臉和車牌分析。

在解決方案上,高仙目前主推安防和樓宇兩大應用場景——安防和樓宇配送。

安防

安防之所以成為最早人工智慧化的傳統領域,完全因其自身行業業務特點所致——一座城市最多可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攝像頭裝備,每天生產的原始視頻數據量之巨倒逼安防行業用戶不得不轉向智能技術「求救」,現在,繼圖像分析等 AI 技術解決了一部分視頻數據應用訴求之後,用戶又迎來了第二項剛需: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和應用催生的資料庫機房的安全智能巡檢。

2017 年,高仙聯合安防行業合作夥伴推出了資料庫機房巡檢機器人解決方案,用於對機房硬體設備進行全自動智能巡檢。

除此之外,高仙在安防行業還成功落地了另一個剛需性應用場景:警用偵查巡邏機器人。2017 年十一國慶期間,公安部相關技術研究部門在北京天安門部署了多台警用機器人開展偵查巡邏試用,高仙正是這些警用機器人的完整技術方案提供商之一。

之所以說警用機器人是行業剛需,是因為在我國,公安警用領域是安防產業最大的用戶之一,而基層警力不足又是長期以來存在的突出矛盾。過去幾年,藉助一些傳統的IT視頻設備,公安等執法部門一直在創新和探索各類遠程執法業務應用,警用機器人的到來無疑將為執法者打造一個更有力的前線助手,通過機器人開展常規的例行偵查巡邏甚至辦案處理等,必然能高效推進前線執法和辦案效率的提升。

綜合來看,安防行業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是相對細分而獨立的,在這一領域,高仙表示將與合作夥伴一起圍繞不同場景需求打造相應的安防機器人解決方案,幫助合作夥伴應用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的新技術更快地滲透新業務模式。

樓宇配送

2018 年初,高仙把基於 SLAM 的低速無人駕駛和機器人應用正式延伸到樓宇配送領域。在技術層面,高仙樓宇配送機器人實現了與電梯、門禁、無人貨櫃機等建築設施的聯動,可在樓宇建築內暢通無阻地運送外賣、快遞及其它零售商品,解決商品配送的最後一百米問題。

產品的整體實現方面,高仙採用了全方位開放式合作架構——將包括機械結構、硬體及電氣選型、移動導航演算法、電梯控制方案和上層 APP 交互及後台,乃至第三方整機代工廠在內的一整套樓宇配送機器人產品方案用低成本商業模式提供給下游合作夥伴。高仙表示,即使是一家沒有任何機器人運動技術基礎的公司,基於高仙這套產品方案也可以在 30 天內量產自己的樓宇配送機器人,並可將整機成本控制在萬元以內。

高仙樓宇配送機器人的問世將為下游近百家合作夥伴賦能,也帶來機器人的快速、規模化部署,在此基礎上,高仙還將引入電商、外賣等新零售端資源,建構一個融合外賣、快遞、新零售產業資源的配單平台,並實現業務導流與樓宇消費數據分析。

在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上,高仙將發布樓宇配送機器人。

清潔

在清潔機器人領域,高仙則選擇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ECOBOT,目前產品已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在發布會現場,高仙也演示了一款無人駕駛清潔車。

宣布 A 輪融資,發布 SLAM 2.0,高仙說「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據了解,截止目前,高仙商用清潔機器人已在全球實現超過 10 萬公里安全高效的無故障清潔運行,近日還聯合新加坡綜合技術委員會(JTC)發布了新一代產品,這已經是高仙歷經五輪迭代的商用清潔機器人。

今年 7 月,高仙還將正式推出無人駕駛環衛車,商用智能清潔應用自此將完整覆蓋室內、室外全場景。

宣布 A 輪融資,發布 SLAM 2.0,高仙說「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商業模式創新

除了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高仙在商業模式上也不乏創新。三個應用場景對應了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

在安防領域,高仙的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解決方案授權來獲得收入,而不會自己去涉足終端產品。程昊天 告訴雷鋒網,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安防是一個 2G(面向政府)的行業,即使有解決方案,能做出產品,想要在這個領域裡實現突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樓宇配送同樣是一個不容易突破的領域,因而高仙選擇賣方案而不是自己涉足其中,但與安防領域不同的是,高仙計划走一條方案低成本的路子。其中的思路是,以低價的方式授權給廠商生產樓宇配送機器人,並由他們來進行樓宇的推廣,而低成本的前提是需要使用高仙的機器人系統和後台,高仙則利用這些機器人獲得的數據去產生一些額外的價值。

對於樓宇數據的挖掘和運營,比較基礎的比如掌握人流數據,提供給廣告服務商;往大了講,可以成為一個對接外賣、快遞等配送服務的平台;還有許多人未必知道的特殊領域,比如運營商信號強度收集,一直以為運營商都有檢測樓宇里各個角落信號強度的需求,並將此外包出去,樓宇機器人每天上下跑,同時又是一台連網設備,可以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

而在清潔機器人領域,高仙賣的是整機產品,包括以租用的形式提供服務。

可見,讓技術落地的同時,如何最好地獲得商業回報,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領域。

不止技術是門檻,落地能力也是門檻

在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競爭中,高仙擁有的是兩道門檻,一是技術上的,二是落地能力。許多人可能認為機器人應該技術制勝,但實際上,程昊天認為落地能力也同樣重要。

技術方面,高仙優勢正是此次發布會上公布的 SLAM 2.0,SLAM 2.0 的核心是感測器融合。高仙 SLAM 商用解決方案同時融合了包括激光、單/雙目視覺、超聲、防碰撞、防跌落、GPS、紅外、UWB、RFID等在內的總計超過 20 個感測器,保障了機器人的避障準確性和靈敏度。

感測器融合是一個難點,程昊天對雷鋒網表示,「做好一款感測器都不是很容易,更別說把幾個東西融合起來。」


有可能做不好的話,融合起來更差,一個差的決策把一個好的決策給衝掉了,比如視覺得出的結論和激光的結論不一樣,那你最後聽誰,怎麼去做這個決策。這個事情做不好,可能就聽那個差的,最後反而效果會更差,還不如不融合。

據介紹,與市場上看到的大多數 SLAM 技術最高數萬平米的建圖性能相比,高仙 SLAM 商用解決方案已經實現了100 萬平米的地圖構建能力,超出業界同類產品技術平均水平 20 倍。

不過,SLAM 作為目的性很明確的一項技術,終究會有完善的一天,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門檻也會越來越低。這個時候,以擁有頂尖 SLAM 自居的高仙該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呢?

程昊天認為,門檻降低是肯定會發生的事,因而高仙在做三件事來應對:


一、行業深入,不光提供 SLAM,而是同時提供整個鏈條。

二、技術免費,在免費的基礎上打造出自己的平台。

三、自己有終端產品,很大的價值還是在整機,SLAM 只是其中一個技術點而已。

不過程昊天並沒有特別擔心,因為目前機器人領域總的盤子在迅速增加,因而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總結:從「隱形冠軍」到「顯形冠軍」?

「隱形冠軍」是用來形容一些不為大眾熟知,但在某一個細分領域佔據領頭羊位置的企業。例如,德國就被認為是一個擁有眾多隱性冠軍的國家。

在高仙的投資方藍馳創投眼中,高仙就是一家 SLAM 領域的國內隱形冠軍——這家公司目前只有 150 多人,在領域內擁有 60% 的市場佔比。

不過,隨著機器人行業的迅速發展,未來當機器人進入各種場景,甚至走入千家萬戶,就像阿西莫夫筆下的索拉利星球那樣時,或許高仙也會從一個「隱形冠軍」發展成為一家知名的「顯形冠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姚前:區塊鏈共識機制、隱私安全、治理機制、跨鏈的最新進展
斑馬很忙:聯手東風雪鐵龍推出國內首款合資品牌互聯網車型後,下半年還將有諸多動作 | 北京車展 2018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