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次出家的皇帝,純素食主義者,四十歲便戒掉女色

四次出家的皇帝,純素食主義者,四十歲便戒掉女色

歷史上有不少皇帝信奉佛教,比如漢明帝、隋文帝、武則天、順治帝等。不過他們對佛教的熱情都比不過南朝開國皇帝蕭衍,在位時四次出家,在他的倡導下,國內大大小小的寺廟到處可見,杜牧有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蕭衍出身於大家族蘭陵蕭氏,是蕭何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本家兄弟。儘管蕭衍出身不凡,但沒有紈絝子弟不學無術的習氣,而是精通音樂、書法、繪畫、圍棋,還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在門閥政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出身顯貴的蕭衍自然有一個好前程,更何況本身也具備良好的條件。

果不其然,蕭衍成為南梁政權的創始人。雖然當了皇帝,但他對這個至高無上的職業「不感冒」,而是熱衷於佛教。蕭衍在位期間,宣布佛教為國教,建了許多寺廟。

生活中也近乎是苦行僧的形象,是個純素食主義者,每天只吃一頓糙米飯,不喝酒、不吃肉、不聽歌、不好色、早睡早起,甚至四十歲就戒色了。

蕭衍想當和尚想得發瘋,經常開佛家講座,過過佛學大師的癮,被人稱為「皇帝菩薩」。公元527年,蕭衍到京城規模最大的同泰寺燒香,期間居然脫下龍袍,換上袈裟,當起了和尚。大概是思想準備不足,沒能適應青燈古佛的生活,蕭衍只待了三天,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公元529年,蕭衍第二次出家同泰寺,這一次鐵了心,非要當和尚,與跪地哀求他的大臣僵持了七十三天。大臣們不知舉行了多少次大小會議,研究來研究去,終於摸出其中滋味。

原來,按當時規矩,和尚還俗,家裡人要出一筆錢給寺廟,稱為「贖身」,皇帝這是有目的啊,鬧到這種程度,大臣們只得咬牙捐了一億錢的「還俗費」。

蕭衍用這筆錢修建了幾座寺廟,剩餘的都裝進自己的口袋。公元546年,蕭衍第三次出家,眾大臣極力反對,可還是擋不住,最後又花了兩億錢為蕭衍「贖身」。

按道理說,事不過三,可蕭衍當和尚上癮了,也嘗到吃回扣的甜頭。公元547年,蕭衍第四次出家,這下官員們受不了,貪官還無所謂,清官得要砸鍋賣鐵,這次又是一億「贖身錢」。

如果不是侯景造反攻打南梁都城,蕭衍恐怕還會出家。南梁城破後,蕭衍被俘,起初每天還有人送點食物,後來半粒米都不給了。沒幾天,蕭衍就被活活餓死,享年八十六歲。

參考文獻:《梁書·武帝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簡單的比方,讓你認識春秋和戰國的區別
諺語「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是褒義或是貶義?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