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摩天大樓,你絕對想不到
1、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2、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3、蓬萊閣
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坐落于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4、雷峰塔
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緻,被命名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圖》),列入西湖十景。
5、岳陽樓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6、萬春亭
萬春亭位於御花園內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萬春亭、千秋亭是一對造型、構造均相同的建築,僅藻井彩畫有細微的差別。
7、大雁塔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大雁塔是8世紀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塔磚,是佛塔這一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東傳入中原地區並中國文化的典型物證。
8、大理千尋塔
始建於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公元824年-859年),主體一直保存至今。塔高69.13米,為16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下有三層台基,下層長50米,寬(東、西)30米,高4米;中層方30米,高1.2米,四面有欄杆;上層磚砌須彌座,方20米,高2米。
9、醉翁亭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永豐)人,為宋初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
10、山海關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瓮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


TAG:你是我的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