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聯手高盛推出信用卡,蘋果在支付領域走對了嗎?

聯手高盛推出信用卡,蘋果在支付領域走對了嗎?

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不進」就意味著「退」。不努力的企業別說是被同儕超越,甚至有可能被這個時代拋棄。這一點,想必互聯網、科技企業更有感觸。畢竟在這些行業,形勢可謂瞬息萬變。即使是在市值、品牌美譽度等方面傲視群雄的蘋果,也要拼勁渾身解數去為利潤想出新招數。

就在近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和高盛集團準備發行一種新的聯名信用卡。知情人士透露,新卡將搭載Apple Pay並最快於2019年推出。被國內眾多互聯網公司早就已經玩爛的聯名信用卡「老梗」,為何蘋果還用起來?是蘋果不怕被詬病拾人牙慧,還是說它在聯名信用卡上玩出了新花樣?

Apple Pay步履蹣跚,蘋果向金融巨頭「求助」

事實上,蘋果與高盛推出聯名信用卡是有著多重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速Apple Pay的普及速度。早在此前,蘋果表示並不擔心Apple Pay的普及速度,因為它認為Apple Pay很快就會成為其客戶的「主要支付系統」。但蘋果的想像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自Apple Pay發布近4年來,雖然有著良好體驗且推廣到數十個國家地區,不過受制於硬體和大眾使用習慣,目前普及率仍很低。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只有16%的用戶使用 Apple Pay,其普及速度遠未達到蘋果預期。

為此,蘋果只能是向金融巨頭「求助」,來改變Apple Pay的尷尬處境。對於蘋果來說,此舉主要是為了增長Apple Pay的覆蓋範圍和使用頻率。而合作消息一放出來,立刻就產生了連鎖反應——這也是蘋果影響力的具體表現。在該消息曝光後的當天,蘋果股價再度創出歷史新高。按照收盤價計算,蘋果股價已經達到9340.7億美元。只要再漲7.1%,市值便能夠達到1萬億美元。

而最受傷的,當屬巴克萊銀行。目前蘋果公司有一款Apple積分卡是與巴克萊銀行合作,為顧客購買蘋果公司產品提供貸款和積分。如果與高盛推出聯名信用卡,蘋果將有可能終止與巴克萊的合作。

雙贏!蘋果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從蘋果和高盛各自的需求來看,這次合作是雙贏的。對於高盛來說,其正在尋求在營收層面的多樣化,並開始從交易和投行等機構業務領域,向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金融領域推進。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兩年里高盛創辦了在線貸款機構Marcus,該機構為用戶提供最高4萬美元、低於市場利率的個人貸款。

以高盛創始人姓名命名Marcus的誕生,表明高盛客戶群開始從超級富豪走向普通人。而與蘋果推出聯名信用卡,意味著高盛在消費金融中再進一步,重點在消費金融市場發力。蘋果數以千萬計的鐵杆擁躉,顯然就是高盛眼中最具消費能力的潛在用戶。

而從在這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看,蘋果毋庸置疑地佔據著主動權。業內專家稱,蘋果是一個巨大而又具有標誌性的品牌,很多企業都想與其達成合作。如果它高盛與蘋果的合作成行,就意味著高盛進入消費信用卡市場的象徵性成功。據說,高盛將通過聯名信用卡為購買蘋果產品的客戶提供相應的貸款。

從另一個角度看,蘋果也是想通過聯名信用卡這樣的舉措,來調整自身的營收架構。目前,蘋果的硬體營收已經放緩,而服務收入正逐漸成為蘋果營收的主力。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度財報中,包括Apple Pay、AppleCare等服務在內的收入共92億美元,接近iPad和Mac的銷售額總和,其同比增長率達到31%,增速遠高於硬體產品的銷售增長。

為此,蘋果推出聯名信用卡的目的,或許就是未來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這一支付工具。進而,滿足蘋果在服務收入上的增長需求。

國內早有先例,聯名信用卡將衍生更多形態

此前國內也有不少互聯網公司與銀行推出了聯名信用卡,比如騰訊就與中信、招行、興業等多家銀行推出了名目繁多的信用卡。但這些所謂的聯名信用卡權益較少,相比普通信用卡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更像是一種噱頭。

如果蘋果也是發布這種聯名信用卡,無疑會讓消費者失望。但以蘋果的調性來看,其聯合高盛推出的聯名信用卡必然會有諸多創新。在蘋果發力後,聯名信用卡或衍生出更多形態。雖然國內不一定能用上蘋果的聯名信用卡,但如果能藉此催生一股新風潮,也會讓國內消費者受益。(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宇航員能絕對確保身上細菌不會污染月球嗎?
與傳統餐飲相比網紅餐飲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