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里的「食神」原來也心浮氣躁
筆跡里的「食神」原來也心浮氣躁
芥堂文
按照「學而優則仕」這話的句法,芥堂發明了一句「名言」:名且著則書。當今之世,一個人凡是出了名尤其是非常著名之後,都想拿起毛筆來舞兩下書法。
如果是為了修心養性,這當然是好事。問題是,他們不管自己書法水平如何庸常,甚至不顧自己八法不通一法的現實,利用自己那名,也高價賣起字來。
據媒體報道,不知從何時起,各路名人紛紛加入浩浩蕩蕩的書法大軍,與書法家們搶起了地盤。余秋雨的扇面書法價格早已被藏家炒得老高;莫言獲得諾獎後,其「書法」價格一路高飈:2016年底,他的一封信札及兩件「書法」作品總成交價達到11.73萬元;2005年,賈平凹的「書法」一萬元兩張,這兩天得到的消息,他的題匾「書法」「每字潤格4萬,不還價」。
去年10月27號,「食神」蔡瀾在榮寶齋書法館舉辦了一場書法展,展出行草作品50餘件。「榮寶齋在線」如此描述展覽後的銷售專場:「作品分分鐘被賣完,對於沒有買到的粉絲來說,更像一個『還沒開始就結束了』的遊戲。」
「為了讓更多喜愛蔡瀾老師的朋友擁有原作,蔡瀾老師又創作了50幅作品,並授權榮寶齋在線作為獨家線上銷售平台陸續推出。」去年11月20日,「榮寶齋在線」發帖顯示,「精品書畫——蔡瀾行草原作專場第Ⅰ期」共21件作品。
對蔡瀾這個人——請恕筆者鄙陋——只知道他被人稱為「食神」。百度得知,他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他的美食文章,據說很美,由於沒有讀過,在此不作妄評。但對他的所謂書法,我得說上幾句。
反覆品讀「榮寶齋在線」去年11月20日發出的「食神」「書法」,筆者只品出了「心浮氣躁」四字:為求連筆、省筆,把自己的姓——「蔡」字寫錯,完全不符合基本字法;或結字拖泥帶水,意態疲沓,如「別惹我」;或用墨乾枯,形容枯槁,如「春華秋實」;或用筆草率,氣泄神疲,如「大膽」。
完全相信,「食神」是個有才的人。正因為有才,他既是知名美食家,又是成功的電影人和商人。正因為有才,他得以在媒體之間繁忙穿梭,在大眾面前頻繁露臉,也因此有了大名。然而,從「食神」在榮寶齋在線這次「書法」專場的作品來看,有了大名之後的「食神」,明顯有了恃才使氣終至心浮氣躁的跡象。透過那些或乾裂如枯木(如「大膽」)、或尖利如角鐵的筆畫(如「放肆」「松下烹茶」),芥堂看到的「食神」哪是一個風流儒雅、才情橫溢的文士,分明是一個性情驕躁、舉止粗魯的莽漢。
芥堂並不反對一個人有了大名之後賣字的做法,因為那是市場行為,只要有人願買,誰也礙不著誰。但在有了大名之後,他們能否自惜羽毛,惜名、惜才,寫好一點再賣呢?
弘一法師說:「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有才的名人們,不要這麼猴急好嗎?
(成文於2017年11月30日
改定於2018年5月15日)


TAG:芥堂 |